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这大地熄灭了(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甫跃辉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作家的十四篇小说,作家用笔下青年人的生活经历书写了关于乡村记忆的乡土叙事,现代化进程中青年的百态精神面貌,乡村青年融入城市的艰难,城市生活失意的状态等方面。在这些作品里,作家的笔触深入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着力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隔阂和间隙、关于占有欲和控制欲等方面。探寻时代急剧变化过程中青年的挣扎状态,在都市中失落的生活和失意的情感状态。
作者简介
甫跃辉,1984年生,云南保山人,现居上海。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研究生。江苏作协合同制作家。在《人民文学》《收获》《今天》等刊物发表多篇作品。出版有长篇小说《刻舟记》,小说集《动物园》《鱼王》《散佚的族谱》《狐狸序曲》《每一间房舍都是一座烛台》等。小说集《少年游》入选中国作协2011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先后获《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新人提名、郁达夫小说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创作奖、十月文学奖、高黎贡文学奖等。
目录
春和夏
星垂
阿童尼
侏儒
热雪
长途
少年血
夜眼
秋或冬
孤舟
平野
看黄河
雪山故园
午夜病人
公园
新生曲
代后记
大地会烧尽吗
导语
《这大地熄灭了(精)》整部书反映了一种青年人在当下这个时代的焦虑感和困惑,文字风格相对成熟。童年的记忆和当下经验相互的冲突,调整与适应过程中产生的紧张与痛苦,以及描绘“逃离”“梦境”的宣泄情绪,这三类内容糅合于同一部书内,可读性强。
后记
大地会烧尽吗
春末或深秋,一个人到野外去,漫步或站立,看“野
旷天低树”,看四周的苍翠山峦稳坐,看收获之后的大地
袒露一颗赤裸的黑暗的心……这是我到上海后,于清醒和
睡眠的罅隙,时常默想的场景……我的四周是孤静的,甚
而有些压抑,沉闷如缺氧的海底。抬头看天,天上一棱一
棱铺展开鱼鳞状的云,正随了太阳的坠落,无声地变幻着
颜色,浅红,绯红,暗红,绛紫……恰如一张浓墨重彩着
喜怒哀乐的京剧的脸谱。而它俯瞰着的大地呢?所有肆意
泼洒的色泽早已收割殆尽,偶然遗落的种子如黄金,也已
经被几场风雨消磨得乌暗。
而有一束火冒出来了,似发自大地的心脏。
牛血样的暗红的火苗,慢腾腾地跃动着,慢腾腾地裹
挟了尚未干透的麦秸、油菜秆或稻草,哔哔剥剥的声音,
轻轻地敲击着耳鼓。慢腾腾的,那火苗盛大了,舞蹈着,
蔓延着。沉睡已久的大地,苏醒过来,发出呜呜咽咽的似
哭似笑的非哭非笑的持续的声响。如果没有风,会看到沉
重的烟柱曲扭着,抛下
重负,努力上升,当抵达云边时,获得了云一般轻盈
的质地,静穆地四散开,混同于云朵了。
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年,我确乎真正地置身于这样的野
外……
那年,家里在滚石山脚下种了一亩多油菜。油菜刚钻
出土,招展着绿而厚的小手掌,我便时常背了竹篓到田
里。杂草隐蔽在油菜底下,丰茂鲜嫩,伸手去薅,断了的
草茎散发出青的浓郁气息,汁液沾手上,绿绿的一层。草
色日日叠加,即便用肥皂也很难洗净;若手上有冻裂的伤
痕,草色注定要越发久长地烙印进皮肤……手中的草握不
住了,随手放身后,好一阵子,回头看看,身后的草垒成
了一小堆一小堆。估摸着能装满竹篓了,这才直起身子,
依次拾起地上的草堆,抱回田头的空竹篓边。
那是冬日正午,太阳高悬头顶,影子匍匐在脚底。四
面空旷的田地里,绿色紧连着绿色,绿色一直延续到东边
山脚,那便是滚石山。滚石山看上去不过是个小土包,不
怎么高,树木稀稀拉拉,山上最惹人注目的,是遍布了几
百座坟头。其中一座坟头朝向西南边,正和我默默相对,
坟里埋的是爷爷。爷爷是在我六岁那年过世的,和他相关
的记忆,已然残存不多。每年去上坟,我站在坟边,望向
低处被四面高山围住的绿意荡漾的田地。心想,爷爷看得
到这些么?如果看得到,哪怕是一动也不能动,那“死”
还不算一桩太坏的事;如果什么也看不到,那“死”是真
有些糟糕了。一次又一次,我去给爷爷上坟,思想里总跳
出这问题,然而始终没有结论。
油菜一日一日长高,绿色的血液在枝干和叶片间奔
突,发出寂静的呼喊。蹲下拔草时,头发不会露出来了;
再过些时日,油菜终于开花。黄灿灿的,一整块一整块,
如同刚刚用刀齐齐切下的蜜饼,明艳,清亮,香气四溢。
蜜蜂嗡嗡着,蝴蝶翩跹着,它们自有忙活的事务,并
不理会我的存在。我钻在油菜花底下,如大鱼潜入深水,
倾听着来自水面的讯息。我知道,就在头顶,阳光底下,
无数细弱的生命在辛劳奔波着,一幕幕生命的悲喜剧上演
着。油菜花粉扑扑落在头发上脸上,也落在手上,凉冰冰
的,透着清香。抬起头看,蝴蝶的翅膀,蜜蜂的翅膀,便
在眼帘上投下淡漠的影子。越过它们,再往上看,山影淡
淡,白云悠悠,青天汗漫。寂静,温暖,接近于无限透
明。这一切是那么地让年幼的我感动。
冬天过去,春天汹汹而至。油菜籽收回家,堆积于幽
暗的耳房,油菜秆仍留在田里,日复一日,被太阳收尽了
水分。我随父母来到田里时,天色已近黄昏。晚霞映照大
地,地上遍布奇异的影子。我们搬了些油菜秆到推车上
(或许,在那之前,我们已经来过好几趟),决定把剩下
的几堆油菜秆烧了,据说这样可以肥田。
是父亲先点燃了第一堆。
那让我后来在上海常常默想的场景出现了:先是浓黑
的烟冒出,再后是牛血似的火苗蹿出,缓缓蚕食,吞噬,
蔓延,最后,火光熊熊,黑烟腾腾。
从火堆里,我抽了一根燃烧着的油菜秆,跑到这边又
跑到那边,点燃了第二堆第三堆。我们守在油菜田的四
角,看火越来越炽烈,连成澎湃汹涌的一大片。哔哔剥剥
的声响,衬托得黄昏愈发寂静。在不远处,也有别人家点
燃了油菜秆;更远处也有。忽然,我为一个大隐患忧惧起
来了:如此这般任由大火泛滥,难道大地不会烧尽了吗?
然而,还没得出结论,我又有了新的忧惧——
焰火之中,虫蚁纷乱地翻飞,它们的翅膀,很快就要
烧尽了,正发出一股股古怪的气味儿。这些微介的生命,
是逃不脱这一场大劫难了。它们会呼喊吗?我是听不见
的。它们有名姓吗?我是记不住的。但这一幕是那么深切
地撼动了一个少年的心。
火光照得四围的沟渠、土石、树木和草窠纤毫毕现。
滚石山上爷爷的坟头也凸显在这大光明里。就连我自己,
也异常孤立地凸显于这大光明里了。大光明里,我站立
着,正和爷爷的坟头遥遥相对。
许多年后,读到萨缪尔·贝克特薄薄的《终局》,克
劳夫声音含糊地说:
书评(媒体评论)
甫跃辉是一个独坐于深夜的讲述者。待他讲完,
那些未经呈现的一切方才成为事实。由此看来,他就
是一个“事实”的制造者,一个热衷于给人托梦的小
说家。
——诗人 雷平阳
甫跃辉受过良好的写作训练,但他并不受“术”
的困扰,在他的作品中,人性的纠结、复杂与大自然
的美景融为一体,令我叹为观止。
——小说家 春树
精彩页
星垂
黑暗中摸到灯绳,拉亮了,亮得晃眼。他们不说话,穿衣,穿鞋,刷牙,洗脸,带上房门时,跟爸妈说走了啊,爸妈说一路小心啊。他们探着路,走出院子,拐入小路。路边的竹林飒飒作响,有鸟咕咕地叫,他们立一立,看看彼此,什么都看不到,黑暗里,只感觉到彼此潮湿的鼻息,感觉到各自缩了缩肩膀。许久,眼睛慢慢适应了黑暗,模模糊糊看见路了,他们才悄无声息地往前走。路边是一条小沟,多半时间没水,这时节倒还有水,水绕过矮墙边的美人蕉丛,水声淙淙,夜愈发静了。
秋天的静,是个蹑手蹑脚的小人儿。
他们尽量靠近小水沟,离竹林远一些。竹林里有什么呢?他们也曾仗着日光进去看过几次。不过是一些枯竹叶,一些枯笋壳,暗绿的蕨菜生长在断墙头,墙边的空地有几株高大的棕榈,很长时间,他们都没发现那些硕大的棕榈叶子底下,悬挂着乌黑的蝙蝠……竹林里四处鸟叫,如阳光一般破碎。他们几乎是逃出来的。
这是去年的事儿了。
今年,村里接连死了好几个人,有老人,有年轻人,有病死的,也有自杀的——那个自杀的年轻人,恰好住在竹林边。就在昨天,同院的一个小孩掉进水塘里淹死了。他们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孩子白腻的肚皮胀鼓鼓的,被大人按在倒扣的铁锅上,锅烟子粘住了肚皮。直到他被卷进草席,黑黑的锅烟子仍在着。他们跟着扛草席的大人出门,走着走着,草席边儿朝下耷拉,露出孩子肉嘟嘟的白净的小脚丫,脚丫间还有泥巴。他们如受惊的麻雀,再不敢跟去了,纷纷飞回家里。
那只白净的小脚丫啊……
脚下哔哔剥剥,是枯竹叶的声音。那么细,那么轻。他们不敢朝四周看,只使劲儿盯着脚下的一小片地。黑暗太浓稠了。他们只能确认这一小片土地。
他们在这一小片安全的地上停了一会儿。
要到小学去,有两条路:一条是走断崖的近路;另一条是走村里的远路。第一条路太危险,后者要经过更多的竹林。爸妈总叮嘱他们,不能走断崖那条路,他们确实也听话,天太黑了,若没月亮,夜色就是块厚厚的黑布,遮住他们的眼睛,怎么都甩不掉。他们只能往东边走一段山路,再拐下村子朝西走。他们在竹林间唱歌。他们唱“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唱几句,停下来。竹林里鸟儿咕噜噜几声。抬头看得见密密匝匝的竹叶间漏出的星星。他们一步紧一步往前走,脚下嘁嘁喳喳。身后也有声音,他们不敢回头看。许久,总算走出竹林,走到大路,他们大大喘两口气,发现额头上都是汗。
如今却有些犹豫了,刚死掉的那些人就埋在东边山脚的竹林后。
他们决定走断崖。
这是头天晚上就决定了的。
这条路也有竹子,却不成片,只是蓬松的一丛,高高地立在断崖边。
白天,他们常在断崖边玩儿。沿着坡面朝下滑,他们手拉着手,侧身往下走。靠近断崖时,会蹲下身子,嗖嗖地滑下去,到断崖边,猛地伸手拉住身边的竹子。土块哗啦哗啦坠到崖底,竹叶纷纷扬扬飘远,他们坐在地上,笑声飞得很高。
现在他们也不敢这么玩儿,天还黑着,那双脚丫子……匕坡,下坡,终于走到断崖边了。几片碎石块儿掉下去,传来空洞的几声撞击,冰块撞击铁桶似的。枯干的竹叶飘下去,他们听不到声音。他们习惯性地站在崖顶,大大喘了两口气。
他们看不见白天站在崖顶看得见的——
由东往西,屋顶连屋顶,村落连村落,一条大路通向坝心,那儿有一条横贯南北的公路,路上有车,一辆一辆车,在行道树间,出现又消失,消失又出现。公路边就是他们的小学;抬头看呢,那是天啊,一眼就看到西边山顶,有时候没云,有时候有云。有云的时候,地上就有一块一块的暗。他们知道,站在那些暗影里的人是看不到太阳的,所以,人同样是站在地上,看到的天是不一样的,他们就会有点儿感激照在身上的太阳。
他们最喜欢站在崖顶看落日。
落日时最好有云。
云最好是瓦楞样的。
便有无数种红,在天上铺开。他们展开手臂,啊啊地叫。他们的声音在村子上空飘来荡去。屋顶上的炊烟,在声音里有些微的晃动。
不过,没有云也是好的。
不管有云没云,现在什么都看不见。黑暗蒙住他们的眼睛了。
他们在黑暗里侧身朝下走,手拉着手,空出来的手摸索着崖壁,崖壁都是砂岩。他们常从上面抠下拳头大小的一块块,黄色的叫黄宝石,红色的叫红宝石。他们在院子的水泥地上,画黄色的太阳,也画红色的星星和月亮。在太阳、星星和月亮间,他们写自己的名字。
不断有石块掉下去。咚咚——咚——
每掉一块石头,他们都会停下来,扶着崖壁,耐心地听。一颗心脏也跟着石块在往下掉,在黑暗里发出声音:咚咚——咚——
这么走走又停停,足足花了二十多分钟,才走完平时不到五分钟就能走完的路。
终于到崖底了!他们大口喘气,再喘气,额头都是汗,手心也是汗。(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