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玄奘之路(玄奘看见的世界)/丝路行走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张安福//党琳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玄奘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从小说到影视,他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最令人敬佩的是他舍身求法、砥砺前行的忘我精神,实为一个为信仰而生的“中国的脊梁”。玄奘对佛教的贡献不言而喻,他从印度带回的佛经极大地丰富了中原的佛教文化,也成为后世僧侣不远万里赴印度求法的典范。本书以《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古籍资料为依托,通过实地对玄奘西行沿途的塔尔寺遗址、榆林窟、莫贺延碛、高昌故城、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石窟、碎叶城遗址、怛罗斯城、巴米扬大佛、那烂陀寺遗址阿旃陀石窟等地的考察,以当代考察与史料相结合的形式触摸古遗迹,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沿途的人文历史,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直观、生动的独特视角。 目录 第一章 少年玄奘 中土洛阳立宏愿 玄奘故乡的白马寺 白马驮经 玄奘故里 龙门石窟的佛光 第二章 西向涉险 玄奘的艰辛求佛路 尘世与佛门:麦积山 艰辛凉州行 偷渡流沙:瓜州与五烽 锁阳城的观望 榆林窟的玄奘取经图 莫贺延碛九死一生 高昌国兄弟情深 高昌的历史云烟 千年佛国兄弟情 第三章 天山南麓 焉耆和龟兹 穿越焉耆的冷漠 千古银山道 焉耆国的傲慢 绿洲小国的自保心态 玄奘与龟兹的佛缘 龟兹印象 汉唐西域战略中的龟兹 玄奘与大、小乘佛教之辩 佛教艺术殿堂——昭怙厘大寺 鸠摩罗什与克孜尔石窟 鸠摩罗什的“色”与“空” 克孜尔石窟 第四章 翻越凌山 佛法随行撒马尔罕 热海道与凌山 凌山脚下访姑墨 翻越凌山的热海道 碎叶城拜见西突厥可汗 碎叶城之“冰”与“火” 碎叶城的历史 “寂静之塔”下的碎叶古城 撒马尔罕的“胡风” 粟特与“昭武九姓” 怛罗斯城与唐朝中亚之殇 雪山南北的记忆 葱岭咽喉,铁门要道 阿姆河两岸的喧嚣 雪山中的梵衍那国 第五章 佛影重重 印度冥心求法 沐浴佛光 小石岭觅佛影 犍陀罗的“混成”艺术 佛教的兴起与遍迹恒河的佛缘 列国时代佛教的兴起 “护法名王”的怀念 走访曲女城 恒河遇劫 鹿野苑佛祖初转法轮 鹿野苑的传说 摩揭陀国见闻 那烂陀寺的虔诚 玄奘与戒日王 南印度插曲与东归筹备 师子国的传说 佛教的预言与回程计划 第六章 踯躅东归 葱岭之下的佛教圣地 塔什库尔干之雪泥鸿爪 “世界屋脊”波谜罗 “汉日天种”的故事 佛教传播的中转站——疏勒 佛教东传的中转站 疏勒的历史长河 于闻东望之玄奘的等待 沙埋和田 西域佛国 第七章 沧海桑田 古国的荒凉与新生 且末前生 丝路重镇 扎滚鲁克墓地 楼兰往事 罗布泊的风云变幻 米兰与古道交通 文明交汇处的“有翼天使” 忐忑沙州行 “春风不度玉门关 莫高窟的佛光 西千佛洞被遗忘的传奇 第八章 不负如来不负卿 玄奘的长安 “法付国王”偿夙愿 赴洛阳谒见太宗 长安城译经弘法 僧俗两界的尴尬 沙门的盛世幻影 “空”与“有”的无限纠葛 “僧”与“俗”的游移 寂灭长眠,永昭后世 玄奘的“阎浮兜率天 肃成院最后的诵经声 结语 玄奘精神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感情纽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丝绸之路的探险发现,扩大了中国不同民族间的相互 交流,也增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往来。从古代亚历山大东 征、张骞出使西域,到近代的地理大发现,都为人类扩大 活动空间、提高认知水平奠定了基础。 法显,东晋高僧。时佛教传入中国已有数百年,但由 于最初传入的经籍篇章不甚完整,或者翻译失真,自三国 曹魏以来即产生了“西行求法运动”。矢志寻求完整经书 的法显毅然决定西行求法。他从长安出发,沿途经过乾归 (今西宁)、金城(今兰州),出河西走廊的张掖、敦煌,到 达鄯善国(今若羌)、焉夷国(今焉耆),继而穿越塔克拉玛 干沙漠至于阗国(今和田),越葱岭,最终进入天竺。从出 发至归来,前后14年之久。法显以65岁的高龄翻山越岭求 取真经,成为了文献记载中我国第一个到达古印度并带回 佛教经典之人。他从天竺带回的佛教经籍契合当时佛教发 展的需要,同时基于自己10多年的求法经历所撰写的《佛 国记》,记录了当时西域、天竺多地的风土民情与宗教发 展状况,弥补了天竺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成为重塑印度 历史的重要史料来源。 玄奘,唐朝著名僧人,生于洛阳偃师缑氏镇。唐朝建 立后,玄奘在长安遇到了来自印度的高僧,深受启发,随 着对佛学的深入学习,他意识到中原流传的佛教经典错讹 较多,便决意西行印度求法。然而由于唐室初建,不允许 普通士人出关,直到贞观元年(627),长安城遭遇霜灾. 朝廷允许灾民四处就食,玄奘才得以混在外出逃难的民众 里离开长安。玄奘经过河西走廊,偷渡玉门关,穿过莫贺 延碛,进入伊吾(今哈密)。继而从伊吾前往高昌(今吐鲁 番),结识了对他情深义重的高昌王麴文泰,后者对其提 供了巨大的支持。玄奘离开高昌国继续西行,从别迭里山 口翻越天山支脉凌山,沿热海道前往碎叶(今吉尔吉斯斯 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后穿过西突厥 统治范围下的中亚诸国,翻过兴都库什山,进入北印度。 从此开始了在印度长达10余年的求学之旅。贞观十九年 (645),玄奘回到长安。此时的唐朝佛法正兴,取经归来 的玄奘受到了朝野的热烈欢迎,他从印度带回的657部手 书梵语经文、佛陀塑像、画像及150枚佛陀真身舍利,在 长安供世人观赏,当时在洛阳的唐太宗李世民也给予了玄 奘高规格的礼遇。在弟子辩机的协助下,玄奘依据自身西 行印度的求法经历,完成了10万余字的《大唐西域记》, 使得世人能够一览7世纪中亚、印度的地理环境、风土人 情和宗教信仰,也成为中印交往史上的佳话。 文成公主是唐朝入蕃和亲的公主。贞观十四年(640) 松赞干布命大相禄东赞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审时度势,将 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派江 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戍公主入吐蕃。文成公主入蕃和亲揭开 了唐蕃关系的新篇章,同时也使得联通汉藏两地的“唐蕃 古道”出现了“金玉绮绣,问遣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 绝”的兴盛场景。据统计,自唐初吐蕃首次遣使入唐,至 9世纪中叶吐蕃灭亡,在200多年的时间里,唐蕃双方使臣 往来达200多次。行走在古道上的使臣、商人、僧侣促进 了汉藏关系的友好发展,中原的典籍文化、养蚕缫丝、织 造技艺、蔬菜作物等传入吐蕃,唐朝也通过“唐蕃古道” 得到了印度的制糖法,汉藏间的“茶马互市”也改善着双 方的生活。 以法显、玄奘以及文成公主等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考 察、探险、和亲等活动,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认知范围,也 沟通了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丝路行走丛书就是沿着中国古人的足迹所进行的探险考察 活动的记录,立足人文地理,追溯历史沿革,涉及自然环 境、气候变迁等诸多要素,旨在通过古人的视野观察千年 的变化,研究历史遗存和探索久违的过往,这应该是这套 丛书的价值所在。 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友谊之路、贸易之路。从 丝绸之路的视野组织一套考察丛书,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 事情。但是,在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下,去做这些普及性 读物,是很多学者所不愿做的。因此,这样的普及读物在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更为亟须,现实意义更为彰 显。希望这套丝路行走丛书,成为读者认识古代丝绸之路 交往史、了解国家政策的一个窗口,从而达到普及知识、 提高认识的目标。从而让学术走向大众,让大众了解学 术。让文化充满雅趣。让大众在雅趣熏陶下揭谜心醉。 是为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 员 马大正 2019年11月25日 导语 本书以《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古籍资料为依托,遵循玄奘西行的路线进行实地考察,并按照行程的推进展开叙述,着重介绍了玄奘从洛阳到龟兹西行求法中那段最为艰辛的路程。以历史史料和当代考察结合的形式触摸古遗迹。 后记 对于玄奘,大家都不陌生。我是陕西富平人,唐睿宗 的桥陵就在家附近,小时候经常前去玩耍,西安的大雁 塔、铜川的玉华宫,也是小时候常去的地方,随着读书的 增多,才感到这些儿时的模糊记忆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底 蕴,稍作梳理便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线索。玄奘,是这条线 索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读书行路”,我从2017年暑假开始,就跟随张安福 老师的丝绸之路考察团多次重走玄奘之路,甚至2019年的 春节也行走在西域的道路上。其中,考察过让玄奘念念不 忘的情深义重的高昌王国,最大的生土建筑交河故城,残 缺不全的龟兹古城,风沙四起的热海道,又有和田、喀 什、阿克苏以及玄奘翻越凌山的别迭里山口。我在沙漠公 路两旁的沙包中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野骆驼,见到了玄 奘滞留讲经的热瓦克佛寺,在大雪纷飞中考察了达玛沟佛 寺遗址,见识了冰雪未融的玉龙喀什河边的采玉人等。在 喀什时,著名的莫尔寺遗址令我极为震撼,玄奘来到这里 时,香火缭绕、佛法昌盛的景象仿佛重现。 在中国,玄奘是被神话了的人物,以他为原型的《西 游记》是家喻户晓的经典,这与他经行的地域和一些扑朔 迷离的故事相关。当我对玄奘的人生有一个完整的认知 时,心中那个自带神圣光环的佛祖般的人物逐渐褪去了神 话色彩,他真实的人生显现了出来,这尤以他取经归来的 后半生最为鲜明。因此,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空 门中人对信仰的终极探索,这也是一位栖身凡尘的知识分 子如火如荼的一生。 张安福老师拟定了框架,带领大家进行写作;首都师 范大学游自勇老师对敦煌吐鲁番相关领域颇有研究,游老 师认真通读全稿后提出很多启发性问题,并亲自修改书 稿,为后续写作指明了方向。 初稿的第二章、第七章分别由陈晔、尚倩负责,其他 章节由我负责,并对全书进行了资料整理和统一写作;书 稿是一遍遍修改出来的,经过张老师带领同门王玉平、邓 雯碉、尚倩、侯晓晨、高子期、张慧洁、王卓、马悦等, 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柏峰和编辑陈其伟、赵璐的修 改意见中,不断地修改和补充资料,书稿逐渐成形,内容 也渐趋完善;现已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工作的田海峰师兄, 在修改书稿的过程中也提供了很多资料,他的学术态度和 大师兄风范,为我们的写作树立了榜样。 这部书稿,是在张老师带领下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也 是我们多年对玄奘之路考察的一部考察日志的总结。在广 东人民出版社抬爱和督促下,有了这部书稿的问世。由于 知识局限,肯定存在诸多错讹之处,恳请学界批评指正。 党琳 2019年1O月10日 精彩页 玄奘故乡的白马寺 东汉孝明帝时,佛教正式传入中原,并在洛阳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官方寺院白马寺,成为佛教进入中土的标志性建筑。有着中国佛教“祖庭”之称的白马寺,是有史记载的中原官方第一次西行求法的见证,鼓舞了后世无数舍身求法的人,也在玄奘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白马驮经 永平七年(64)的一天,汉明帝向臣下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梦,“夜梦金人,项有目光,飞行殿庭”,甚是奇观。大臣傅毅认为,此金人正是西方的佛。明帝这个梦,绝非偶然,傅毅的解释实有所指。《魏书·释老志》记载:“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也就是说早在张骞通西域时,就已经知道了身毒国有“浮屠之教”的情况。汉明帝时,对于中原来说,佛教还是隐隐约约并带有神秘异域色彩的宗教。 借助明帝这个非比寻常的梦,佛教在中原的发展迎来了巨大转机,东汉由官方将佛教正式引入中原。永平七年,汉明帝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使天竺, “写浮屠遗范”,他们在大月氏一带与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相遇。两年之后,汉使和梵僧以白马驮载着佛经、佛像返回洛阳。明帝令画工画出佛像,置清凉台以及显节陵上,藏经于兰台石室。同时,下诏在洛城雍门西建白马寺,供两位高僧译经弘法, “中国有沙门及跪拜之法,自此始也”。 永平十一年(68),洛城雍门西的白马寺落成。白马寺是当时由鸿胪寺官署改造而来的建筑,带有鲜明的中原建筑风格,汉文化与异域文化在这里完美融合,奠定了中原佛教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 今天所见的白马寺,有着中原文化特色的层层叠叠、三进三出的院落,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白马寺山门外立有白马石刻,意义非凡。当年白马身上驮的正是《四十二章经》和释迦牟尼立像。也正是在这里,译出了我国最早的佛经著作《四十二章经》,主要内容是人生无常等佛教基本理念,是早期佛教思想的展现,为中原佛教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此后,译经事业如火如荼,根据《开元释教录》的记载, “从明帝永平十年丁卯至献帝延康元年庚子”,在154年的时间里,译出的佛经有292部395卷。此后,陆陆续续有不同的西方僧人在此译经,将白马寺变成了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玄奘故里 玄奘在浓郁的佛教氛围中度过了他的少年生活。玄奘本名陈祎,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人。玄奘为名门之后,曾祖为北魏上党太守,祖父为北齐国子博士,父亲陈慧逢隋政衰微之时,归隐不就,潜心坟典。玄奘幼时在父亲的教育下耳濡目染,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在今天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仍然保存着玄奘故里旧宅,宅内存有少量文物,见证了千年之前玄奘“仗策孤征”的历程。 故居位于“景山之阳,休水之滨”,草木繁盛,钟灵毓秀。在陈河村的东南方向,是少室山北的少林寺,少年玄奘常在此观览。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所建,“因地势之高卑,有上方、下方之称,都一十二院。东据嵩岳,南面少峰,北依高岭,兼带三川。耸石巉岩,飞泉萦映,松萝共篑筜交葛,桂柏与杞梓萧森,壮婉清虚,实域中之佳所”。少林寺西台曾是菩提留支的译经处,也是跋陀禅师坐禅的地方,玄奘少年时还曾观览过他们的灵塔。也正是在这里,玄奘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玄奘的长兄长捷法师,早年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当他发现弟弟对佛学有着过人的天赋时,便特意带他前往寺院,亲自教他诵读佛经。当时朝廷有敕令,洛阳有27个获得剃度的名额,一时间,数百个候选人争先恐后。年仅11岁的玄奘因为年龄幼小,没有“录取”资格,只好“立于宫门之侧”。这个相貌出众的孩童引起了时任大理卿郑善果的关注,他“见而奇之”,询问过家世背景之后,问道:“出家意何所为?” 玄奘答日:“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有知士之鉴的郑善果“深嘉其志”,特意破格录取了玄奘。郑善果对同僚称赞日:“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但恐果与诸公不见其翔翥云霄,洒演甘露耳。又名家不可失。”慧根初启的玄奘,从此步入佛门。龙门石窟的佛光 开窟造像是佛教徒膜拜佛陀的重要形式。位于今天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此后延续了400年之久,规模盛大。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主持开凿了龙门石窟的第一窟古阳洞,该窟气势壮观,在众窟中独领风骚。古阳洞造像精美,侍奉传统的一佛二菩萨造像,主佛为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各侍两边,端庄典雅。此后,宣武帝又主持开凿了宾阳洞,分为南、北、中三洞,工程浩大,其中一些造像一直到隋唐时期才完成……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