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于敏文集(第14卷小说千里从军行及短篇) |
分类 | |
作者 | 于敏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集合了于敏老师的长篇小说《千里从军行》和一些短篇小说如《冬夜》《老杜和助手》《号外》等,作者通过自身所处的环境塑造了有血有肉的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细致描写,表现复杂的矛盾冲突。他用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所处的时代,寄寓他所领悟的生活真理。小说内容丰富,人物刻画饱满,而且文彩横溢,生动、形象。 目录 小说 千里从军行 冬夜 老杜和助手 闹钟 友情 号外 头一天 生日 九件衬衣的故事 于敏年表 代后记:我的父亲于敏 导语 《于敏文集》收录于敏的电影剧本、电影理论评论、报告文学、散文、小说等文艺作品和电影理论著述共计14卷,凝结着于敏先生毕生创作和研究的心血。 本书为第14卷,收录长篇小说《千里从军行》和一些短篇小说如《闹钟》《友情》《九件衬衣的故事》等。 后记 我的父亲于敏 《于敏文集》第九——十四卷——小说部分即将付 梓,出版社编辑嘱我为文集写后记。这部文集共十四卷; 分为《电影剧本卷》(二卷),《电影理论评论卷》(三 卷),《散文报告文学卷》(三卷)和《小说卷》(六卷)。 编辑出版历时四年多。要为这样一部内容丰富、文体多样 的文集撰写后记,我深感力有不逮。但借此机会,向所有 为文集的出版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人表示感谢是我所愿。 我要特别感谢时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她亲自过 问并批准出版《于敏文集》,将此列人文联的精品工程, 使文集的《电影剧本卷》和《电影理论评论卷》在于敏百 岁华诞之际得以顺利出版,让病榻上的于敏甚感宽慰。她 还亲自为文集作序,指出:《于敏文集》的出版,对于我 们研究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和艺术思想,更好地 继承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切实肩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我 们的责任和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我还要感谢关心和支持文集出版的文联有关领导和影 协领导。感谢李前宽导演抽出宝贵时间,亲自为这部书作 了一个很好的序言。 感谢中国电影出版社两任社长胡子光和宋岱的努力, 确立了文集的基本框架,亲自落实了出版资金,并做了大 量沟通协调工作。感谢编辑室主任李春妹和各卷的责任编 辑,他们承担了巨大的工作量,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文集 的出版质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获得了2014年度中国 文联出版报刊业改革发展先进项目(活动)团队奖。 感谢中国电影博物馆藏品部主任张树新和博物馆的工 作人员李雪梅、孙建民,他们在于敏生前就关心和照顾 他,成为于敏最好的忘年朋友,给了于敏晚年生活极大的 快乐。张树新主任为文集提供了许多珍贵图片;孙建民利 用休息时间义务为文集扫描了大部分图片;李雪梅得知需 要手稿,立即在馆藏中找出于敏捐献的有关手稿并复印。 感谢我的妹妹于昕彤,她身体不好,为了文集出版, 千方百计搜集照片和文稿。文集中许多最为宝贵的图片都 是她找出来的。为了搜集更多的手稿,她带病翻遍了父亲 家中尘封书本和资料的箱子,使许多散见于各处的文章归 于一集。 感谢电影资料馆解治秀先生,他和于敏曾多次一起开 会,为出版文集提供了多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并对照片 的编排和图片说明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感谢中国电影家协 会黄佳明女士,她和于敏是老同事、老朋友,她也翻箱倒 柜找出了老照片。感谢作家草明的女儿那佳女士,当年草 明和于敏在鞍山工作和生活的一些珍贵照片是她提供的。 感谢烟台的于大卫先生,有一段时间他是于敏故居的 主人。于敏和夫人张志新曾于1984年探访故居,与之相 遇,并结下友谊。于敏曾指导于大卫写作。这次于大卫先 生不顾七十多岁高龄,亲自到于敏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 故地拍摄照片。 感谢锡剧剧作家薛明先生。他在自己的博客上热情撰 文,怀念与于敏相知相处的日子。当联系上他,说明希望 提供照片时,他马上找出当年和于敏在一起讨论剧本时的 照片寄过来。 还要感谢所有为文集出版默默工作和提供帮助的人, 许多人我甚至无法知道他们的名字。 于敏寿辰达百年,其中从事创作达六十年之多。他经 历的这一百年,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 更是经历了亘古未有的沧桑巨变。作为一个作家、一个电 影工作者,他一直自觉地带着一种历史使命感,努力用自 己的作品记录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中的人。他是延安文艺 座谈会的亲历者,不但亲耳聆听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的讲话》,作为鲁迅艺术学院的一员,他更亲身经历了延 安鲁迅艺术学院是怎样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精神的指引下,走向田野,走向前线,创作出了大批优秀 作品的。可以说,于敏一生都在以“时代和人”这个大命 题来指导创作。无论在什么样的时期,发生了什么样的认 识和争论,他始终认为,“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我 们的时代,认识我们时代的人”。他所说的时代,“就是 亘古未有的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精神 是胼手胝足,创造不息;是寻根究底,探索不息;是步步 向前,永不自满”。“时代精神是活的,活在当前社会的 大变革中,活在亿万人民用最持久、最顽强、最不怕折磨 的劳动和斗争来推动历史前进的英勇精神中”。他认定劳 动人民是共和国的主人,因此他的作品主旋律是“为劳动 人民立传”。 于敏创作的第一部电影剧本是《桥》,这是新中国第 一部故事片,也是新中国第一部描写工人的影片。在哈尔 滨机车车辆厂,于敏第一次接触到产业工人。虽然东北的 工人经历了14年日本占领的奴役,但他们的阶级觉悟一旦 被唤醒,了解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就迅速从自在的阶级转 变为自为的阶级,进发出高昂的劳动热情。写崇高的劳动 者,写崇高的劳动精神,至此成为于敏终生的追求。 …… 于敏的散文独树一帜,他的散文清新隽永,文笔优 美,既有写景之作,也有状人之篇,做到了“以心照物, 以物呈心,心物交融”的 精彩页 千里从军行 小满芹不知怎的长到了十四岁。那时候正是一九三五年。要是你今年可巧也是十四岁,那么你掰着指头一算,就会知道那正是四十年以前。乖乖!那时候你的老奶奶大概还扎着两根小牛角辫,把一根指头叼在嘴里呐。 从小满芹记事的时候算起,这一年冬天是最冷最冷的。这一夜,就是咱们这个故事开始的时候,可巧是最黑最黑的一夜,又可巧是小满芹最提心吊胆的一夜。已经下了两天雪。雪花在高空里变成了雪粒子,稀里哗啦地打下来。大北风一个劲儿地嘶叫,好像有一千匹野牛从天上冲下来,奔跑着、翻滚着、狂吼着,不住地摇晃李满芹家的小屋,要把它连根掀起来。在满芹的老家,这种小屋叫小马架,是用几根木杆交叉着埋在地里,用干草葺一个尖顶。人进门的时候,先得弯腰一鞠躬。它实在太矮,你不鞠躬就要在脑门上撞一个大疙瘩。不用说,住这种小马架的只有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的穷人,也就是雇农、贫农和跑腿子打零工的。 她正在等哥哥回来,可是等老了他也不回来。哥哥原来是抗日少先队的,今年十七了。他今天接受了一个任务,天擦黑的时候背起猎枪出发了。这是三辈子传下来的一支枪,一家人用这支枪打些狍子呀、野兔呀什么的,换几升高粱米,凑合着不至于饿死。她不明白哥哥接受的是什么任务,只知道那很危险。从哥哥一出门,她的心就揪在一起。哥哥临出门的时候,告诉她不用担心,过半夜一定能回来。她送出哥哥,在昏暗里盯着他背着枪的背影,一步步迷失在旋着花的风雪里。她从来是最相信哥哥的。早就过了半夜,他为啥还不回来呢?会不会掉进雪窝里?会不会给日本鬼子逮住?会不会……哎,怎么净往坏地方想呢?她不敢往下想了,可是一些吓人的想法却一阵阵袭上她的心头。 这时候,你要是划一根洋火,准能看见一个小姑娘,小猫似的蜷缩在炕上,头埋在肘弯里。你有过等人的经验吗?你越等越觉得时间过得慢。你好像听到熟悉的脚步声,细细一听却又没有了。这时小满芹正是这样。她一会儿抬起头,两眼盯住给雪花映得白闪闪的窗子,一会儿挣起耳朵,好像听见了什么。其实她听见的只是大风雪的吼叫,还有隐隐约约的江冰破裂的响声。她的身子一动也不动,心里可像这风雪的夜晚一样的闹腾。这个小屋子很像一个冰窖,四面土墙上都闪着鱼鳞片似的霜花。幸亏土炕上还有一点热乎气儿,要不,她可真要冻成一个冰人了。 紧贴着炕沿,有一个锅灶,灶坑边有一大堆干草,从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这是一只小牛,头上刚刚冒出两个硬疙瘩,还没有长成弯弯的牛角。它正用肚子压着自己的腿,无牵无挂地睡在草堆里。小牛和满芹白黑在一起,是她生活中唯一最亲密的伴儿。每天她走到哪儿,小牛也跟到哪儿,饿了就哞哞地叫,用头撞她,伸出红润润的舌头舐她的手,吃饱了就卧在干草里,嘴边糊着白沫,慢悠悠地咀嚼着,瞪着两个大眼睛盯住她。她一动,小牛一定马上站起来,跟在她的身后。东邻有个张婶,是张木匠的妻子,常常爱和小满芹开玩笑:“小芹子呀,明儿找个婆家,出门子当媳妇,小牛也跟去呀?”满芹总是两腮一红,嘴一咧,说一声呸,伸出两手,紧紧搂住小牛的脖子。这神情更引起张婶一阵嘻嘻哈哈。“啊哟,小丫头蛋子,没有两泡牛粪高,还害臊呐。” 小牛是妈妈从外屯抱回来的,这是两年前的事了。小牛刚生下两个月,母牛就死了。妈妈抱回来的时候,它瘦得像一只小耗子,浑身冷得直打哆嗦,能不能活还不一定。妈妈把它搂在怀里,用胸膛的暖气暖它,又煮了米汤,一匙一匙喂它,像对待亲生的小娃娃那样爱护它。 小牛活下来,可是妈妈死了。那时刚刚开春,还冷飕飕的。西南风吹着大江的水,呜啊哇啊,好像天上的风也陪着小满芹哀号,大江的水也陪着小满芹掉泪。爸爸不在家,家里常年不见他的影子。他在十多里地以外扛活,就是给地主老财当长工。除了地里的活,还得给他们烧饭。这样,越是过年过节,老财家办酒席、会亲友,爸爸越是忙得陀螺似的滴溜溜转,越是不能回家探望亲人。妈妈死了,稳稳地睡在炕上。哥哥去叫爸爸回来。正当春忙,老财不准假。好话说了两大车,又答应给他补工,才得了一天的工夫。爸爸回来,像黑胡桃一样皱巴巴的脸上塌下了两腮,趔趔趄趄地进了门,直扑到炕跟前,两腿一弯,跪了下去,抱着妈妈的身子,乱七八糟的头发埋在妈妈怀里。他哭不出声,只是憋住气干噎,嘴唇哆哆嗦嗦不停地叨念:“我对不起你,我对不起你,我对不起你……”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伴儿、相亲相爱的妻子,多少年为儿女操劳,吃不饱肚子,破衣烂衫遮不住身子;两口儿多少次夜里合计,白天奔跑,为一家四口的生活流过多少血汗;丈夫许过多少次心愿,要用自己的双肩和双手,苦挣苦拽,让妻子的愁脸换一个笑脸,可恨到头来没有保住她的一条命。诉说不尽的千言万语都包含在这一句话里:“我对不起你啊!”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