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马克思(典藏版)(精)/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英)特瑞尔·卡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特瑞尔·卡弗(Terrell Carver,1946一),男,牛津大学哲学博士,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社会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国际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学者,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IMES)、《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编委会委员。曾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多国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访问和讲学活动。其代表作有:《马克思的方法论研究——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例》(A Studyof Marx’s Methodology with Speczal Reference to the Grundrisse)、《马克思的社会理论》(Marx’s Social Theory)、《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Marx&Engels:The Intellectual RelatZonship)、《政治性写作:后现代视野中的马克思形象》(The Postmodern Marx)、《恩格斯小传》(Engels:A VeryShort Introduction)、《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诸版本的政治史》(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Editions of Marx and Engels’s "German Ideology"Manuscripts)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费尔巴哈章”的呈现与分析》(Marx and Engels’s "German Ideology"Manuscripts:Presentationand Analysis of the"Feuerbach Chapter")等。 后记 本书作者特瑞尔·卡弗(Terrell Carver,1946一)教 授是一位国际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学者,国际马克思恩格 斯基金会(IMES)、《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 (MEGA2)编委会委员。他先后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968年)和英国牛津大学,1974年在约翰·普拉门纳兹 (JohnPlamenatz)和莱泽克·科拉科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论文《马克思的方法论研 究——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例》(A Study of Marx ’s Methodolog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Grundrisse),并获政治学博士学位。他于1974年9月1日 至1980年1月1日,任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pool)政治学系讲师;1980年1月1日至1990年8月1日 ,先后任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政治学 系讲师(Lecturer)、准教授(Reader);1995年8月1日至今 ,任布里斯托大学政治学系教授(Professor)。他曾多次 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多国知 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访问和讲学活 动。卡弗教授是一位极其多产的学者,其多部论著被译成 多国文字,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书是卡弗教授2017年完成的作品,于2018年1月由 政治出版社出版。本书的翻译工作由刘建江和王晶合作完 成,具体分工如下:刘建江完成了本书的导言、第一章至 第四章、跋和附录的翻译工作;王晶完成了本书马克思一 恩格斯年表和第五章、第六章的翻译工作,并完成了对本 书所有引文和注释的校对工作。全书最后由刘建江校译定 稿。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要衷心地感谢卡弗教授,感 谢他对我的信任,感谢他不厌其烦地回答和解决我在翻译 本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疑惑;我要特别地感谢 我的授业恩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汪信砚教授,感谢他对 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为我联系出版社并积极地促成本书 的出版;我还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牛晋芳女士和 责任编辑朱晓霞女士为本书的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免存在一些错谬和欠推敲 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刘建江 2018年10月31日于武昌珞珈山 目录 马克思-恩格斯年表 导言:另一个马克思 第一章 使马克思成为马克思 第二章 阶级斗争与阶级妥协 第三章 历史与进步 第四章 民主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 第五章 资本主义与革命 第六章 剥削与异化 跋 附录 关于全集和经典形成的注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 使马克思成为马克思 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学术型的和其他类型的)读者所知悉的作为“马克思”的马克思所经由的语境,并未被勤勤恳恳的传记作家(通过马克思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发现。这种语境首先是由马克思所创建的,并在他生前一直被他人建构,然后在他逝世接近30年后,又重新被他人建构。这一(传记性的和文献性的)语境对大家普遍认为马克思是谁,或者在更多的情况下,马克思曾经是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在影响我们对马克思的认知方面,马克思之后的传记作家和文献编纂者——在担当这一角色时——比他本人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即使他本人也曾试图为自己树立声望)。更确切地说,他一生中各个不同阶段的自述已经被以各种方式范式化(assimilated),以强化那些或多或少经过授权的传记作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所认为的我们应该了解关于他的“生平和思想”的观点。 当然,由于马克思当时还在世,还在思考,还在写作,所以,以一种交织着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日常”语境来书写马克思是很恰当的。马克思本人也并非从一开始就知道他能成为后世语境中的“伟人”或“伟大思想家”。即使当他向假定的读者展示自己并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他的视角与传记作家的视角也是不同的。他的视角是前瞻性的,以行动为导向;传记作家则以回顾性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业已完成”和“被知晓”的事情。这些叙述都是一种措辞,既非偶然的日常的(因为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已经结束的人生故事),也非公共宣传性的自传式的(因为马克思的自我刻画也肯定如此)作品。 本章根据上述分析对我们关于马克思的所想和所知进行了回顾和反思。然而,与其他关于马克思的传记不同的是,本章是从马克思本人在生前是如何展现自己的生活开始的。然后,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以“日常”视角对于自己的看法与传记作家所建构的“众多的马克思”之间存在的偏差。马克思论著的全球性流通和传播,也使得马克思在任意版本——包括真实的和想象的——中的形象(但是在各种常常不一致的“伟人”和“伟大思想家”的表象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在这里,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些“众多的马克思”,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顾及传记的“基础知识”,以便我们能够对马克思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他和其他人是如何进行创作的)。这样,我们读到的关于马克思的内容和马克思的原著,以及我们现在对政治的看法,都可以在接下来的概念性章节中以一种很好的方式进行对话。 一、马克思的自传式叙述之一 马克思的第一次传记性自我塑造很少被传记作家和评论者注意到,然而,当29岁的他开始回顾自身,并出现在预期的公众视野中时,这一塑造在他的早期活动中标示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interesting point)。即使下文所阐述的自20世纪中叶以来的传记事实,对于许多读者来说已经相当熟悉。但是,我所关注的马克思本人对于这些传记事实的看法,将给它们带来迥然不同的意义。这些传记事实既不是通往具有伟大意义的巨著之路的无足轻重的垫脚石,也不是被随意弃置、潜藏在档案馆里的哲学杰作。相反,它们是被马克思当作其职业生涯中作为一个初露头角的作家/活动家来推介自己——和他即将问世(并且是第一次独立撰写)的短篇著作——以及作为一个热衷于政治的欧洲知识分子的标记而被提及的。 马克思1818年出生于莱茵兰地区的特里尔市(当时的普鲁士莱茵省),在接受完传统的德国式“中学”教育后,进入波恩大学(同时也有一些不光彩的“学生时代”所经历的事件)学习法律,后来转到位于普鲁士首都的柏林大学(他在那里更为节制)。从总体上看,马克思所追求的(如果用20世纪的术语来说)依旧是一种被公认为古典自由主义的议程和启蒙价值观,即对人民主权、差额选举、代表制和责任政府,以及在司法独立前提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的倡导。或者更确切地说,任何追求这一议程的人都是在严格的国家审查机制下,在反对宪法的君主专制主义和类似的宗教体制的敌对的政治氛围中这么做的。毫无疑问,这种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折射出(至少是)少数特里尔人所持有的价值观。在那里,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他父亲的朋友亦即马克思未来的岳父(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都是专业人士——他们自己也受到了一些怀疑和监视,以寻找可能的颠覆趋向。 然而,这些权利和自由(从某种程度上说)仅仅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在宪政制度中确立起来的,因而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语境中,未被他早年的传记作家做适当的描绘。这是因为在20世纪初,权威人士和统治阶层对至少一部分民众参与代议制机构的强烈敌意已基本消失。但是,即使在改革派看来,在一战后的宪政体制中建立起来的权利和自由,在三月革命时期(1848年3月的西欧和中欧革命之前)的德国也远比50年后更激进。在马克思的早年时期,自由主义还远未受到当权者的重视,它本身也确实具有煽动性和叛逆性。对于已经建立起来的宗教一政治 导语 本书并非关于马克思的传记类著作,而是重点阐述了马克思的一些主要思想,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导论:另一个马克思;第一章,使马克思成为“马克思”;第二章,阶级斗争与阶级妥协;第三章,历史与进步;第四章,民主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第五章,资本主义与革命;第六章,剥削与异化。 序言 人们常说翻译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是在给别人做 嫁衣,但我却乐此不疲,或许是由于作者的思想魅力使然 ,又或许是因为自己“盲目自信”之故,我在攻读博士学 位期间就向特瑞卡·卡弗承诺自己将在一年内将此书翻译 完毕并介绍给中国读者。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没有辜 负作者对我的信任。记得和卡弗教授相识是在加拿大约克 大学(Yorkuniversity)举办的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50周年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在会议期间,我的合作导师 Daniel Goldst.ick向我引荐了卡弗教授。在得知我对其 新著《马克思》非常感兴趣,并且有意将它介绍给中国读 者时,卡弗教授欣然答应授权给我翻译他的著作,并在此 后积极地帮助我拿到了出版社的翻译授权。 在译著即将付梓之际,我想感谢卡弗教授对我的信任 、鼓励和帮助。在翻译的过程中,每当我遇到困难或对其 思想把握不准的时候,卡弗教授都不厌其烦地通过电子邮 件和Skype向我答疑解惑。在本书中,作者的主要用意在于 将马克思描述为一位参与日常政治活动的“实践者”,而 不是一位仅仅给后人留下思想的“思想者”。以一些主要 的政治学概念为关键词,作者向我们系统而详尽地阐释了 马克思的主要政治思想,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不同的全新的 政治马克思的形象。需要注意的是,本书中所使用的“激 进主义”(activism)和“激进分子”(activist)等词,与 一般意义上的贬义词“激进”不同,它意在阐明马克思政 治思想所强调的政治实践和行动主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本书的所有观点也谨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 此书译者刘建江系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王晶系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刘建江 2020年1月10日于武汉喻家山 内容推荐 本书是特瑞尔·卡弗教授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著的、于2018年出版的具有“论文集”性质的专著。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基础,通过对作为全球资本主义最尖锐的批评家——卡尔·马克思的重要思想的深刻阐释,作者把马克思的生活经历和我们当代的政治活动生动地结合起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政治马克思的完整形象,让我们对马克思的主要政治思想有了一个系统而清晰的把握。作者认为,马克思作为我们“同时代”的政治活动家,仍在处理一些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的政治问题。本书也是围绕着我们今天在思考全球政治问题时所使用的和马克思所使用的一些相同概念组织起来的。 本书主要包括六个章节的内容:在第一章,作者向我们阐释了我们是如何得出“马克思永远存在”这一结论的,并向我们阐述了马克思是如何成为“马克思”的;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作者以“阶级斗争与阶级妥协”“历史与进步”“民主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与革命”“剥削与异化”等概念为关键词,系统地向我们梳理和诠释了马克思的主要政治思想。本书凸显了我们在正确理解和阅读马克思时所遭遇的历史上、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困难,同时表明马克思极具挑战性的写作和针对资本主义所提出的尖锐批判也直接面向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