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谭小芬,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全球金融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学博士。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2012—201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和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化,近年来先后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承担中央财经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主持人,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 目录 第一章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基本面分析 第一节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基本面有多重要 第二节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来源: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 第三节 国际原油价格驱动因素的广义视角分析(2000—2015年) 第二章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全球流动性和货币政策层面的考察 第一节 全球流动性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基于1996—2014年日度数据的GARCH实证研究 第三节 实际利率和存货调整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基于套利模型和1995—2015年月度数据的实证研究 第三章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投机因素有多重要 第一节 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化是否助长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来自期货市场的经验证据 第二节 经济不确定性、金融化与大宗商品价格协同性 第三节 国际油价波动的成因:投机因素有多重要 第四章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国因素的作用 第一节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中国因素有多重要 第二节 中国需求对各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第五章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溢出效应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双向溢出效应 第二节 基于油价冲击分解的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工业行业的影响(1998—2015年) 第三节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内容推荐 本书从金融视角研究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及中国的对策,考察全球流动性、货币政策和金融投机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路径和程度。具体而言,本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核心问题:一是近年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幅度明显加剧,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金融因素的影响?二是金融因素如何与实际需求因素共同决定大宗商品价格?三是这对中国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本书将金融因素分解为“国际货币因素”(采用全球流动性或美元汇率衡量)和“金融投机因素”(期货市场投机者的未平仓合约数量),然后对各种因素在大宗商品定价中的传导机制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这一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看,这一课题有利于检验和丰富有关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论,包括现金交易模型、期货市场理论和霍特林(Hotell)稀缺地租理论;从现实意义看,国际大宗商品的“中国定价权缺失”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课题。要增强我国在大宗商品交易上的定价权,仅仅从大宗商品市场供求结构角度进行分析,很难求得问题的真正答案与解决办法,因此必须要考虑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因素,才能更好地把握大宗商品价格运行机制,从而使得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享有更多的发言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