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军,2006年硕士毕业于辽宁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现为沈阳理工大学副教授。任教期间直接参与学校的相关课程建设,拥有多年创造学教学经验,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多次参加相关教学培训与研讨,拥有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
本书共四章,分别讲述了创造学的重要性、创新的基本规律、创造能力及其开发、创造性思维与练习和创造原理及其技法。通过新颖的创新案例,寓教于学,寓学于用,有效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对于拓展学生知识面、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的创新教学,也适用于社会单位的创新培训,也可作为创新爱好者的读物。
学习和创新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重要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提供与之相配套的课程、教材和教育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思考、实践、创造。
很多现有的创造学方面的教材内容与教学发展不同步,不能及时全面地反映新的创新思想和案例。现有教材既有创新又有创业,大多内容偏多,增加了学生负担。而且,由于学时有限,很多内容不能在课堂上讲授,需要学生课下学习,但有的教材内容重视理论性、逻辑性,忽略了可读性和实用性,难以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而有的教材虽然可读性较强,却与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和了解的内容不相符,偏离了课程目标。
本书由多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结合了各位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吸取了其他教材优点,融入了新的创新理念与案例,集知识性、可读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可寓教于学,又可寓教于用,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
本书通过对多年创新学必修课程教学过程的总结,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创新学教学体系,较全面地介绍了创新的相关知识,以创新实践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易于掌握创新的方法与技巧。教材结构体系完整,以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完善创新思维为主导,注重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本书体例活泼新颖,教学内容与案例相结合,通过恰当的案例与理论讲解,再到实际运用,强调知识的启发性。本书注重学生参与,通过案例、练习、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本书内容务实,注重结合时代特点和科技前沿成果,力求拓展学生知识面、更新知识、开阔视野。
本书由沈阳理工大学马学军老师任主编,徐送宁、关莹、李洪奎、齐东丽、张丹老师任副主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文献和研究资料,在此向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敬意。由于参考文献较多,尽管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但仍有可能存在遗漏之处,恳请各位作者谅解。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不妥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8年1月
本书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方法入手, 引入创新知识和应用案例, 分别讲解了创新基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潜力开发、创新原理和创新方法。全书共分为四章, 主要讲述了创造学的重要性、创新的基本规律、创造力及其开发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