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厢记(精)/国学典藏
分类
作者 (元)王实甫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元戏曲作家,名德信。大都人。他早年曾经为官,仕途坎坷,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场合出入,不为封建礼法束缚、与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钟嗣成《录鬼簿》将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四种,现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芙蓉亭》《贩茶船》两剧各存一折取词。
目录
前言
题圣叹批点西厢序
序一曰:恸哭古人
序二曰:留赠后人
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
卷一
圣叹外书
一之一 惊艳
一之二 借厢
一之三 酬韵
一之四 闹斋
卷二
圣叹外书
二之一 寺警
二之二 请宴
二之三 赖婚
二之四 琴心
卷三
圣叹外书
三之一 前候
三之二 闹简
三之三 赖简
三之四 后候
卷四
圣叹外书
四之一 酬简
四之二 拷艳
四之三 哭宴
四之四 惊梦
卷五
圣叹外书
续之一 泥金捷报
续之二 锦字减愁
续之三 郑恒求配
续之四 衣锦荣归
附录
会真记
会真诗
精彩页
卷一 圣叹外书
《西厢》者何?书名也。书曷为乎名日《西厢》也?书以纪事,有其事,故有其书也;无其事,必无其书也。今其书有事,事在西厢,故名之曰《西厢》也。西厢者,普救寺之西偏屋也,普救寺则武周金轮皇帝所造之大功德林也。普救寺有西厢,而是西厢之西又有别院,别院不隶普救,而附于普救,盖是崔相国出其堂俸之所建也。先是法本者,相国之所剃度,是即相国之门徒也。相国因念诚得一日避贤罢相,而芒鞋竹杖,舍佛安适矣。然身愿为仓卒客,不愿门徒为仓卒主人,而于是特占此一袈裟,以为老人菟裘,而不虞落成之日,不善颂祷,不闻歌,乃闻哭,不得以玉带赌镇山门,而竟以丹旒将诸茕独。此老夫人所以停丧得于寺中之故也。故西厢者,普救寺之西偏屋也,西厢之西,又有别院,则老夫人之停丧所也。乃丧停而艳停,艳停而才子停矣。夫才子之停于西厢也,艳停于西厢之西故也。艳之停于西厢之西也,丧停故也。乃丧之停于西厢之西也,则实为相国有自营菟裘故也。夫相国营菟裘于西厢之西,而普救寺之西厢,遂以有事,乃至因事有书,而令万万世人传道无穷,然则出堂俸建别院,又可不慎乎哉!
圣叹之为是言也,有二故焉。其一,教天下以慎诸因缘也。佛言一切世间,皆从因生。有因者则得生,无因者终竟不生。不见有因而不生,无因而反忽生。亦不见瓜因而豆生,豆因而反瓜生。是故如来教诸健儿,慎勿造因。呜乎!胡可不畏哉?语云:“其父报仇,子乃行劫。”盖言报仇必杀人也,而其子者不见负仇,但见杀人,则亦戏学杀人;杀人而国且以法绳之,子畏抵法也,遂逃命萑蒲中,萑蒲中又无所得食也,则不得已仍即以杀人为业矣。若是乎仇亦慎勿报也。盖圣叹现见其事已数数矣。现见其父中年无欢,聊借丝竹陶写情抱也,不眴眼而其子手执歌板,沿门唱曲。若是乎谢太傅亦慎勿学也。现见其父忧来伤人,愿引圣人,托于沉冥也,不眴眼而其子骂座被驱,坠车折胁。若是乎阮嗣宗亦慎勿学也。现见其父家居多累,竹院寻僧,略商古德也,不晌眼而其子引诸髡奴,污乱中聋。若是乎张无垢亦慎勿学也。现见其父希心避世,物外田园,方春劝耕也,不眴眼而其子担粪服牛,面目黧黑。若是乎陶渊明亦慎勿学也。如彼崔相国,当时出堂俸建别院,一时座上宾客,夫孰不啧啧贤者?是真谓之内秘菩萨,外现宰相而已。不觉不知亲为身后之西厢月下远远作因。不然,而岂其委诸曰双文为之乎?委诸曰才子为之乎?委之双文,双文无因;委之才子,才子无因。然则西厢月下之事,非相国为因,又谁为之?呜乎!人生世间,举手动足,又有一毫可以漫然遂为乎哉!
其一,教天下以立言之体也。夫老夫人守体谨严,一品国太君也。双文,千金国艳也。即阿红,亦一时上流姿首也。普救寺者,河中大刹,则其堂内堂外,僧徒何止千计。又况八部海涌,十方云集,此其目视手指,心动口说,岂复人意之所能料乎哉?今以老犹未老,幼已不幼,虽在斩然衰经之中,而其纵纵扈扈,终非外人习见之恒仪也。而俨然不施帏幕而逼处此,为老夫人者,岂三家村烧香念佛妪乎?不然胡为无礼至此?圣叹详睹作者实于西厢之西,别有别院。此院必附于寺中者,为挽弓逗缘。而此院不混于寺中者,为双文远嫌也。君子立言,虽在传奇,必有体焉,可不敬与?
P1-2
导语
王实甫著的《西厢记》是一部以青年男女爱情为题材的戏曲名著,代表了元杂剧文学艺术的最高水平,讲述了崔莺莺和张珙的爱情故事,影响深远。
金圣叹评《西厢记》,从审美的视角,对其构思技巧、剧情发展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批评,精彩迭出,时有高见。
本书是《西厢记》的坪点本,由李保民坪点。
序言
王实甫是元代杰出的杂
剧作家,他创作的《西厢记
》,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
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最优秀的戏曲杂剧作品之一
。有关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
,由于文献记载极为稀缺,
已不可详考。今人只知道他
名叫德信,大都(今北京)
人,大致活动在元成宗大德
(1295-1307)年间,时
代上稍晚于关汉卿、白朴等
。元锺嗣成《录鬼簿》将其
归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
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之列。
曾当过县官,有政声,升至
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因与
台臣意见不合,遂弃官退隐
,优游林下。王实甫的杂剧
除了《西厢记》之外,尚有
十余种,现仅存《吕蒙正风
雪破窑记》、《四丞相歌舞
丽春堂》二种。此外,还有
《芙蓉亭》、《贩茶船》,
但只各存片段佚文,及少量
散曲,其余均散失不传。
《西厢记》是一部以青
年男女爱情为题材的戏曲名
著。元末明初贾仲明在吊王
实甫的《凌波仙》词中称赞
说:“新杂剧,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魁。”可见
它在当时影响极大,享有崇
高的声誉。
西厢本事最早见于唐人
元稹的《莺莺传》传奇,叙
述张生和崔莺莺之间“始乱
终弃”的恋爱故事。这篇传
奇在唐以后的数百年间广为
流传,后人不满意于原传奇
的悲剧结局,以之为题材,
不断地进行加工改造,改动
和增加了许多故事情节,其
中影响最大、最有成就的当
属金章宗(1190-1208)
时的说唱家董解元。他在北
宋以来各种演绎崔、张爱情
故事的通俗文学作品的基础
上,大胆地加以革新创造,
写成了长达五万余字的《西
厢记诸宫调》,俗称《董西
厢》。比起《莺莺传》来,
它不仅内容情节丰富多彩,
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
变了故事的主题,将悲剧变
喜剧,有力地表现了青年男
女为争取婚姻自由和美满幸
福生活与封建礼教展开不屈
不挠的斗争,以最终赢得胜
利而告终。王实甫的《西厢
记》创作,正是以《董西厢
》为蓝本,基本保持延续了
《董西厢》的故事情节和结
构安排,并作了更符合剧情
发展的加工、提高和创造性
的劳动。尤其在人物的身份
性格把握、具体情节的处理
上,它比起《董西厢》来,
有很大的提高。如崔莺莺的
性格发展已不再是像原先那
样过于简单,而是有血有肉
,从苦闷思索、犹豫疑惧到
叛逆抗争,层层深入,合情
合理;不再过分地强调张生
对功名富贵的追求和软弱动
摇的一面,恰如其分地表现
他克服自身软弱性,忠于爱
情,勇于反抗以老夫人为代
表的封建压迫,进一步突出
了张生和莺莺恋爱故事的反
封建意义。
《西厢记》全剧主题鲜
明,反对不合理的封建婚姻
制度贯穿始终,在很多场合
尖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门阀
制度和礼教观念,热情地肯
定和赞扬青年男女为追求纯
洁美好的爱情所表现出来的
坚决意志和勇敢斗争的精神
。以深情的笔墨讴歌了莺莺
的美丽、纯洁和多情,赞美
了张生的正直忠厚和对美好
爱情的专一向往,刻画出身
为奴婢的红娘正义、善良、
率直、勇敢的优秀品质。同
时作者不忘以犀利的文字谴
责了老夫人势利虚伪、顽固
冷酷、背信弃义,郑恒的奸
滑自私、蛮横庸俗。紧紧地
围绕着崔、张爱情这一主题
,《西厢记》将莺莺、张生
、红娘和老夫人、郑恒之间
的矛盾斗争,莺莺、张生、
红娘之间的误会冲突,有机
地交织在一起,场面气势宏
大,情节波澜起伏,精彩纷
呈,引人入胜。
剧中结尾大胆道出“愿天
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呼
声,强烈地表现出在残酷的
封建礼教桎梏压迫下,千千
万万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美
好憧憬和渴望,它的意义已
经远远超越了《西厢记》大
团圆的情节本身,曾使无数
的人为之唏嘘感动。
《西厢记》自问世以来
,各种版本层出不穷,仅明
刊本即有40余种(见傅惜华
《元代杂剧全目》)。而时
至清代,继续有不少新刻本
产生,其中以清初著名文学
批评家金圣叹评点《西厢记
》傲视天下,风靡海内。有
人统计金评《西厢》在有清
一代,至少不下50种版本,
其流传之广、深受广大读者
喜爱的程度,于此可见一斑
。它的出现,让“其余古本
多不知也”(《寝凤楼题识
》),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作为清代以来极有声望
的文学理论家,金圣叹特别
推崇王实甫的《西厢记》,
称其为《第六才子书》,与
屈原的辞赋、庄周的哲理散
文、司马迁的传记文、杜甫
的诗歌、施耐庵的《水浒》
并列才子之书。在金评《西
厢》中,金圣叹的艺术批评
往往能注意到人物的性格特
征,跳出明以来许多戏剧批
评家不着边际、没有实质内
容空泛评点、醉心于纯文词
欣赏的圈子。他的许多批评
,涉及到艺术的提炼和概括
问题,对此他有一段非常精
彩形象的说明:
譬如写花决不写到泥,
非不知花定不可无泥;写酒
决不写到壶,非不知酒定不
可无壶。盖此理甚明,决不
容写人所共晓,不待多说也
。故有时亦写红娘者,比如
写花却写蝴蝶,写酒却写监
史也。蝴蝶实非花,而花必
得蝴蝶儿逾妙;监史实非酒
,而酒必得监史而逾妙。红
娘本非张生、莺莺,而张生
、莺莺必得红娘而逾妙。
这里
内容推荐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崔莺莺待月西厢,张君瑞痴情成魔,美好动人的爱情故事穿越千年,至今感动人心。王实甫的《西厢记》,元代杂剧的经典代表,问世即“天下夺魁”。金圣叹谓之“第六才子书”,其批点“无有不切中关键、开豁心胸、发人慧性”,人所不着意者,“一经道破,煞有关情”。
《西厢记》全剧主题鲜明,反对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贯穿始终,在很多场合尖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门阀制度和礼教观念,热情地肯定和赞扬青年男女为追求纯洁美好的爱情所表现出来的坚决意志和勇敢斗争的精神。以深情的笔墨讴歌了莺莺的美丽、纯洁和多情,赞美了张生的正直忠厚和对美好爱情的专一向往,刻画出身为奴婢的红娘正义、善良、率直、勇敢的优秀品质。同时作者不忘以犀利的文字谴责了老夫人势利虚伪、顽固冷酷、背信弃义,郑恒的奸滑自私、蛮横庸俗。紧紧地围绕着崔、张爱情这一主题,《西厢记》将莺莺、张生、红娘和老夫人、郑恒之间的矛盾斗争,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误会冲突,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场面气势宏大,情节波澜起伏,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