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熊孩子和他的狼爸/曹文轩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牧铃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牧铃,生于1951年,湖南平江县人。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岳阳市作协名誉副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艰难的归程”系列、《影子行动》等。作品曾获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张天翼儿童文学奖、第九届全国很好儿童文学奖等,并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中国好书榜等。
目录
上 篇 令人头疼的熊孩子
一 最好玩儿的地方
二 村小里的刺儿头
三 爸爸原来是这样的
四 妈妈不要我了
五 空脑袋
六 有趣的游戏
七 降级生
下 篇 “狼爸”
一 看不见的老师
二 山间寒夜
三 薄弱环节
四 老师都有些担心了
五 实战考验
六 老爸错了吗
七 另一个家
精彩页
上篇 令人头疼的熊孩子
一 最好玩儿的地方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曾经疑心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小孩。
不知道什么原因,从我记事起,妈妈就不怎么爱搭理我——她总是在忙,忙着上班忙着做家务忙着唠叨还忙着跟爸爸争吵。为了不听到她那带着可怕爆破音的吼叫,我宁可星期六星期天也上幼儿园。
可是我们那个“双语幼儿园”双休日不开班,爸爸必须周末接我回家。然后,在那两天里尽可能带着我四处逛荡。
我玩得并不开心。一想到回家后又要面对妈妈的冷脸和训斥,我的心就会蒙上一片乌云,于是,太阳、草地,连同儿童游乐场花花绿绿的大小游乐设施,在我眼里全都黯然失色……
这种日子终于熬到了头。有一天,爸爸把我送到了乡下,寄养在姑妈家。
1
所有的烦恼和不幸顿时离我而去。
乡下多好玩儿!
听不到爸爸妈妈无止无休的争吵,又不必去幼儿园,咬着舌头叽里咕噜背枯燥无味的单词短语,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庆幸的。加上姑妈和小表妹对我格外亲热,我很快就把那位满肚子忿忿不平、成天竖眉立眼找茬儿咆哮的妈妈丢到了脑后,陶醉在房前屋后的山花野草和鸟语虫吟里了。
只是姑妈家的大瓦房盖在村外的山坡上,离最近的邻居家也有老长一段距离;姑妈屋里屋外要干的活儿又太多,没工夫顾及我。因此,从五岁起,我的日常伙伴除了小我两岁的表妹,就只剩下他们家里养的那些猪牛鸡鹅——当然还少不了阿猫阿狗。
我就是在这儿听懂动物语言的。
我去揪狗尾巴,那条小黄狗凶巴巴地掉过头来。我清清楚楚地听到它的尖声呵斥:讨厌!
我浑身一哆嗦,松了手。
但我绝不会因为小动物不高兴就放弃对它们的撩拨。下一回,再下一回,在用橡皮筋弹射纸团偷袭鸡仔、在试图为小猫尾巴拴上爆竹时,我又从老母鸡和大母猫那儿听到了同样不客气的呵斥。
——不会错,我真的听懂了!
这个发现令我兴奋了好久。
继续偷听它们的对话后,我发现猫儿远比狗和鸡更饶舌,尤其是生养过一窝猫崽子的大母猫——就在姑妈把那窝小猫崽统统送给人家的那个夜晚,我听到它跳上房顶,跟一只来路不明的野猫对骂。
“你来你来,挠死你!”它厉声发狠。 “我又没挠你。”对手的声音透着委屈,“没挠你。”
这一个却不依不饶:“你来啊,看我怎么收拾你!”
“我不来。我没挠你。”
奇怪的是野猫一再声明自己“不来”,却又偏偏不离去。大母猫的恨恨声便升级成了更加泼辣、狠毒且连续不断的诅咒。
——这个恶霸!就算人家误入了它的地盘,也没必要如此凶狠啊。
实在忍无可忍,我赤脚下床悄悄溜出房门,从檐沟一侧拾起几块碎砖头,接二连三砸向屋顶上那耸毛弓背的黑影。
叭!屋瓦发出清脆的碎裂声。叭叭!骨碌碌,啪,嘭啪!完成了砸瓦任务的砖块连同碎瓦片纷纷滚落。
与此同时是一片稀里哗啦的瓦响,房顶对峙的双方分头逃窜。我正打算乘胜追击,骤然感觉头皮一紧,就被盛怒的姑父揪着耳朵拖了进去……
2
蓄着络腮胡的姑父又矮又胖,有点儿像木偶电影《阿凡提》中那位巴依老爷。不发脾气时,他是一个快活性子的好人,就算到童话剧《小红帽》里扮演那个好心肠的猎人也完全够格。
他有许多朋友,时常聚在一起喝酒唱戏。
姑父唱戏有些上瘾。戏瘾发了,哪怕刚刚从地里干活回来,他也顾不上休息,迫不及待地取下那把自制的胡琴,坐在院坪里的竹椅上,叉开糊满泥巴的大脚丫子,咿咿呀呀有滋有味地拉上一段曲子,替自己的破嗓门儿伴奏。
姑父乐意帮村里所有的人干活。无论砌墙、盖屋、插秧、收割……有姑父在的地方,总能听到一片欢歌笑语。
他酒量大胆子也大。有一次,猪圈里钻进了一条大毒蛇,被他活生生地揪了出来,送到村街上的药店,换回半箱子药酒。
最让我钦佩的还是姑父那一身力气。他能够一担挑起四箩稻谷,能够扳住双角把老黄牛“定”在那儿不敢动弹;去收割机没法子开上去的梯田收稻谷,人家的打稻机至少得两人抬,姑父不用别人帮忙,一个人就轻松扛起,爬坡下田……
真的,要不是在我犯事时他有揪我耳朵的嗜好,我说不定会像崇拜变形金刚和蜘蛛侠那样崇拜他!
爱揪耳朵的姑父令我防不胜防。
他总是在我玩得兴致最浓时突然杀出,使我来不及把好容易才抓到手的小猪崽扔进池塘(那是为了测验猪崽子会不会游泳)、来不及将牛犊子的尾巴梢绑上独轮小车(我想教它学会拉车),就不得不中止计划,龇牙咧嘴踉踉跄跄跟在他后头离开实验场地。
导语
《熊孩子和他的“狼爸”》讲述了一个熊孩子的成长史。作品语言精准率真、节奏悦动流畅,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探求和追问,又有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和思考。作品情感真挚感人、叙事从容温情,既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把握,又流露出作者对孩子深沉的爱意。作者通过对儿童心理和儿童世界的细微刻绘,对儿童教育的路径与方法作了可贵的反思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序言

为塑造一流的读者而写作
曹文轩
1
我先不谈写作,而谈阅读。因为,作家的写
作常常是由读者的阅读决定的。
什么是“儿童阅读”?
是否可以这样定义:所谓儿童阅读,应当是
在专家、老师以及有见地的家长指导乃至监督之
下的阅读。因为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
正在形成中,他们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不成熟
,甚至不可靠。
我们不能忘记一个常识:我们是教育者,他
们是被教育者。我们在若干方面——包括阅读在
内,负有审视、照料、管束、引导和纠正的责任
。这既是一种现实,也是一种伦理。
当我们摆出一副保护神、代言人的架势,完
全不加分辨地尊重他们包括阅读在内的若干选择
时,我们怀疑过自己行为的正确性吗?人的认知
能力与审美能力,是在后天的漫长教化中逐步成
熟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他们喜欢,所以好
,所以优秀,这个逻辑关系可以成立吗?
如何确认一些书籍是好的、优秀的,大概要
组织一个陪审团。而这个陪审团的组成肯定不能
只有孩子,还必须有专家、教育工作者、家长等
。只有这个陪审团做出的判断才是可靠的。
2
从读书中获得愉悦,甚至以读书来消遣,这
在一个风行享乐的时代,是合理的。对于一般的
阅读大众而言,大概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放下这些
浅显的书去亲近那些深奥的、费脑筋的书。因为
这个世界并不需要有那么多过于深刻的人。对于
一般人而言,不读坏书足矣。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浅阅读时代,这个事实
无法改变。
但一个具有深度的社会、国家、民族,总得
有一些人丢下浅显的书去阅读较为深奥的书。正
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阅读阶层的存在,才使得一个
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阅读保持在较高的
水准上。
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之时期,所以,在
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快乐的前提下,存在
一个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的问题。这会影响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
。如果我们不在孩子中进行阅读的引导,我们就
不能指望有什么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我曾在一次演讲中发问:儿童文学的读者是
谁?听上去,这是一个荒诞的问题——儿童文学
的读者当然是儿童。可是,儿童在成为读者之前
,他们仅仅是儿童。他们是怎么成为读者的呢?
什么样的作品使他们成为读者的呢?回答这些问
题就远不那么简单了。古代并没有儿童文学,但
儿童们并没有因为没有儿童文学而导致肉体和精
神发育不良。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没有读过安
徒生,但无论从人格还是从心理方面看,曹雪芹
都是健康的、健全的。鲁迅时代,已经有了儿童
文学,他甚至还翻译了儿童文学,他与俄国盲人
童话作家爱罗先珂之间的关系还是文学史上的一
段佳话。但鲁迅的童年只有一些童谣相伴。然而
,这一缺失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伟人。但不管
怎么说,后来有了一种叫“儿童文学”的文学,
几乎全部的儿童都成了它的读者。无论如何,这
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问题是:他们成为
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培养、塑造的结果,还是仅
仅因为这个世界终于诞生了一种合乎他们天性的
文学?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在承认儿童自有儿童的
天性、他们是还未长高的人之后,提出了“蹲下
来写作”的概念。可是大量被公认的儿童文学作
家则对这种姿态不以为然。E.B.怀特说:“任何
专门蹲下来为孩子写作的人都是在浪费时间……
”儿童甚至更喜欢仰视比他们高大的大人的面孔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有儿童的天性。但经验
同时也告诉我们:他们的天性之一就是他们是可
培养、可塑造的。无需怀疑,应该有一种能培养
他们高雅趣味和高贵品质的“儿童文学”。
有深度的阅读仍然可以是令人愉悦的,这种
愉悦不仅仅是文本给予读者的瞬间乐趣,还在于
探究与思考的过程。浅阅读只给读者带来一种愉
悦,深阅读带给读者的则是两种愉悦,而这两种
愉悦在质量上都一定能超越浅阅读所给予的那种
瞬间愉悦。
3
书是有等级的。
尽管都是书,但实际上书与书有天壤之别。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除去那些有害的不可阅
读的书之外,即使都是有益的书,也还是有区分
的: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一种是用于打完
精神底子之后读的。它们在进入孩子的阅读视野
时,是有先后次序的,犹如用油漆漆门,先打底
漆,而后才上面漆。
对于孩子而言,那种大善、大美、大智慧的
书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它们的功能是帮助一个
孩子确定基本的、合理而健康的存在观、价值观
以及高雅的情调与趣味。
书是有血统的——这是我一贯的看法。一种
书具有高贵的血统,一种书则血统不怎么高贵。
我这么说,并无这样的潜台词:我们只需阅读具
有高贵血统的书,而可将一切非高贵血统的书统
统排斥在外。我只是想说:我们并不能让我们的
孩子只是一味地读那些“顺应天性”的书,而没
有机会去亲近那些具有高贵血统的书。那些具有
高贵血统的文字,毕竟是最高级的文字,它们与
一个人的格调、品味有关,自然
内容推荐
寄养在乡下姑妈家的王小川是个典型的“熊孩子”,所到之处鸡飞狗跳,淘气得“不可救药”。妈妈失望至极,主动放弃了监护权。爸爸回国,小川结束了“乡村留守儿童”生活,回到城市。爸爸心灵手巧,常常异想天开。他似乎全然不担心小川的学业,反而忘乎所以地领着儿子“折腾”,幻想当“网红狼爸”。这一切引起妈妈的严重不满和焦虑,但小川感受到的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快乐,他告别“熊孩子”的角色,变得幸福而自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