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迪欧电影美学的十个论题(代译序)
前言 电影是一种思想,其作品就是现实
1 电影给我的馈赠——阿兰·巴迪欧访谈
2 论电影文化
3 修正主义电影
4 艺术与批评:进步主义的标准
5 优美的自杀——评罗伯特·布列松的《很可能是魔鬼》
6 从不屈服的人
7 东方是西方良知的对象吗?——评沃尔克·施隆多夫的《错误的证人》
8 电影第二现代性的标志
9 德米事件
10 瑞士:电影作为阐释
11 对法国喜剧电影的间断注释
12 评影片《有如此多的地方值得去》
13 修复意味着死亡和变化——评影片《破坏的时间》
14 电影是私有工业,也是私人景观
15 电影的虚假运动
16 我们能谈论电影吗
17 关于茂瑙影片《最卑贱的人》的笔记
18 思考事件的出现
19 评奥利维拉的《神曲》与《爱欲修道院》
20 多余的观看——评让一吕克·戈达尔的《电影史》
21 对电影现状以及思考这一现状方式的看法,而无需得出电影已经或正在死亡的结论
22 性别差异是可见的吗
23 对电影持久力量的绝对肯定——评雨果·圣地亚哥的《西海岸之狼》
24 评让一吕克·戈达尔的《受难记》
25 要么去爱,要么孤独——关于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木兰花》
26 寓言的辩证法——《黑客帝国》作为哲学机器
27 电影作为哲学实验
28 电影作为民主的标志
29 一个开始的结局——关于电影《一切安好》的笔记
30 艺术的维度——评乌迪·阿洛尼的影片《宽恕》
31 完美的世界未必可信,但可能存在——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完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