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朱贺玲,河北唐山人,1986年生,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硕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获博士学位;2015年11月-2018年10月,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大学治理,高等教育政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课题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问题提出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共同治理的内涵及其主要讨论 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的主要讨论 第三节 我国“教授治学”的相关讨论 第四节 我国“教授治学”与传统治理形式的联系 第五节 我国“教授治学”与“制度化过程”的联系 第六节 概念框架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研究可靠性与研究伦理 第四章 课程事务决策中的教师参与 第一节 教师内化课程事务决策方式的过程 第二节 课程事务决策过程的稳定及代代相传 第三节 课程事务决策过程的惯性特征 第四节 本章结语 第五章 招生事务决策中的教师参与 第一节 教师内化招生事务决策方式的过程 第二节 招生事务决策方式的稳定及代代相传 第三节 招生事务决策方式的惯性特征 第四节 本章结语 第六章 人事事务决策中的教师参与 第一节 教师内化人事事务决策方式的过程 第二节 人事事务决策方式的稳定 第三节 人事事务决策方式的惯性特征 第四节 本章结语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发现 第二节 理论贡献 第三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授治学”的概念,强调应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本书从制度化过程的理论视角切入,以我国一所研究型大学为个案,主要探讨我国大学教师参与课程、招生、人事等事务的制度化过程。分析并比较“教授治学”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方式.归纳总结出教师在日常工作情境中,参与课程、招生、教师招聘、职称评定等事务决策的制度化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