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章 背景介绍001
1.1 前几代蜂窝通信的演进 002
1.2 第五代蜂窝通信的系统要求 004
1.2.1 主要场景 005
1.2.2 关键性能指标 006
1.2.3 性能评估方法 007
1.3 下行非正交多址的主要方案 008
1.4 上行非正交多址的主要方案 008
参考文献 009
第 2章 下行非正交传输技术 011
2.1 下行非正交传输的基本原理 012
2.2 仿真评估方法 018
2.2.1 链路仿真参数及评定指标 018
2.2.2 链路到系统的映射方法 020
2.2.3 系统仿真参数 024
2.2.4 调度算法 027
2.3 直接符号叠加 029
2.3.1 发射侧过程 030
2.3.2 接收机算法 031
2.4 灵活功率比的Gray叠加 033
2.4.1 发射侧过程 033
2.4.2 接收机算法 037
2.5 比特分割 037
2.5.1 发射侧过程 039
2.5.2 接收机算法 039
2.6 性能评估 040
2.6.1 链路性能 040
2.6.2 系统性能 042
2.7 其他技术 048
参考文献 050
第3章 下行广播 多播的非正交传输 051
3.1 应用场景 052
3.2 LTE物理多播信道(PMCH)简介 053
3.3 广播 多播业务的非正交传输 056
3.4 仿真性能分析 057
参考文献 062
第4章 下行叠加传输的标准化 063
4.1 下行非正交传输方案的融合 065
4.2 支持MUST传输的下行物理控制信令的概述 070
4.3 MUST Case 1 2信令 076
4.4 MUST Case 3信令 077
参考文献 081
第5章 上行非正交接入概述 083
5.1 免调度接入 084
5.1.1 场景分析 084
5.1.2 基本过程 091
5.2 仿真评估方法简介 098
5.2.1 链路仿真总体配置及评定指标 098
5.2.2 系统仿真总体配置及评定指标 099
5.3 发射侧方案和接收机类型简介 102
参考文献 105
第6章 上行发射侧方案和接收机算法 107
6.1 基于短码的线性扩展和典型接收算法 108
6.1.1 设计的基本原理 109
6.1.2 各类具体码本的介绍 117
6.1.3 符号级加扰 133
6.1.4 MMSE Hard-IC接收机算法及复杂度分析 135
6.2 基于比特级的处理和典型的接收算法 148
6.2.1 发射方案介绍 148
6.2.2 ESE + SISO接收机算法及复杂度分析 159
6.3 基于多维调制的扩展和典型接收算法 168
6.3.1 SCMA方案介绍 168
6.3.2 EPA + SISO接收机算法及复杂度分析 173
6.4 Multi-Branch传输 182
参考文献 187
第7章 上行非竞争式免调度的性能评估 191
7.1 仿真评估参数 192
7.1.1 链路仿真参数 192
7.1.2 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