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前347年),原名Πλτων,英译为Plato。西方哲学乃至西方文化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出生于古希腊雅典贵族家族,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后师从苏格拉底。他所开创的“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经济学图表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他的著作中,苏格拉底的死亡被称为“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死亡”,仅次于基督之死。除《苏格拉底之死》(也有译为《苏格拉底的申辩》)外,还有《对话录》、《理想国》等著作。 目录 译者前言 柏拉图的生平及著作 欧绪弗洛篇 申辩篇 克里托篇 斐多篇(论灵魂) 普罗塔戈拉篇 美诺篇 蒂迈欧篇 克里提亚篇 导语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伟大的哲学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 古希腊哲学在公元前6世纪到前4世纪发展到高潮,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柏拉图对话录》是其代表作之一,集中反映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思想、生活方式和谈话,是关于肉体与灵魂,关于道德、智慧、正义与灵魂不灭的关系的论证过程。 《柏拉图对话录》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和思辨方式集中的缩影。苏格拉底之所以愿意赴死,是因为他相信灵魂不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导他人如何高贵地活着和死去。 内容推荐 柏拉图一生的重要思想,几乎都在“对话”中完成,并得以流传;而他对话的对象正是他的老师——与他同样伟大、同样具有奠基意义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因此,《柏拉图对话录》就其思想而言,不仅是柏拉图的,而且也是苏格拉底的,或者更可以说,是两个哲学巨匠伟大思想的碰撞、互认和融合,其影响遍及西方文明乃至人类文明体系的各个方面。 《柏拉图对话录》由英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研究者A.E. 泰勒编辑整理,共收入对话录八篇。这八篇对话不仅体现了柏拉图对苏格拉底晚年思想、生活和讲谈内容的理解,更体现了两种相互依存又一脉相承的伟大思想的炫丽多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