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岚,女,任教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
筑学博士,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从事西部城镇灾
害、弱势群体人居环境发展、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等方面
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51508441),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2018SF-381),主要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科技部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
金项目1项等;在国内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共发表科技及教
学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加多项城乡规划设计项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城镇内涝防控的自平衡模式及其规划方法--以关中平原为例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徐岚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徐岚,女,任教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 筑学博士,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从事西部城镇灾 害、弱势群体人居环境发展、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等方面 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51508441),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2018SF-381),主要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科技部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 金项目1项等;在国内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共发表科技及教 学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加多项城乡规划设计项目。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围与对象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3 相关名词说明 1.3.1 小城镇内涝与大城市内涝的区别 1.3.2 小城镇内涝自平衡模式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异同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目的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的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2 理论基础 2.1 系统论 2.1.1 定义与内容 2.1.2 对本研究的启示 2.2 新城市主义理论 2.2.1 主要内容与发展 2.2.2 对本研究的启示 2.3 绿色建筑理论 2.3.1 概念及主要内容 2.3.2 节水方面的主要内容 2.3.3 雨水利用的主要方式 2.3.4 对本研究的启示 3 关中平原自然环境特征与内涝灾害衍生 3.1 短时强降雨是导致内涝的先决条件 3.1.1 三季常干旱、夏季暴雨集中 3.1.2 降水趋势将促使内涝加剧 3.2 地形太平坦是造成内涝的自然基础 3.2.1 流水地貌形成多级台地 3.2.2 极平地势造成排水困难 3.3 湿陷性黄土是加重内涝的特殊因素 3.3.1 整体层面:关中平原湿陷性黄土分区 3.3.2 局部层面:西咸新区湿陷性黄土分区 3.4 针对内涝的关中平原自然地理分区 3.4.1 分区方法 3.4.2 分区成果 3.4.3 分区灾情 3.5 小结 4 关中平原传统村镇旱涝“自平衡”的经验与启示 4.1 传统聚落分布模式 4.1.1 传统聚落分布 4.1.2 基层村落单元 4.2 典型村落下垫面构成 4.2.1 典型村落下垫面测算 4.2.2 下垫面核心构成要素 4.3 关中传统院落空间组织 4.3.1 关中传统院落空间布局特征 4.3.2 关中传统院落雨水组织模式 4.4 典型村落内涝自平衡量化分析 4.4.1 公共空间 4.4.2 院落空间 4.4.3 单次暴雨 4.5 典型村落内涝自平衡设施 4.5.1 内涝自平衡公共设施—涝池 4.5.2 内涝自平衡私有设施—水窖 4.6 现代规划启示 4.6.1 规划模式 4.6.2 单元概念 4.6.3 平衡原理 4.6.4 测算方法 5 关中平原小城镇内涝衍生机理分析 5.1 聚落空间—镇区形态演进与内涝灾害衍生 5.1.1 建设区形态的演进 5.1.2 镇区下垫面比例关系 5.2 公共空间—外部空间设计与内涝灾害衍生 5.2.1 绿地广场 5.2.2 宅前场地 5.2.3 街道和道路 5.3 院落空间—居住建筑形制与内涝灾害衍生 5.3.1 群体组织 5.3.2 空间布局 5.3.3 屋顶形式 5.3.4 下垫面构成 5.3.5 量化测算 5.4 雨水设施—雨水蓄排设施与内涝灾害衍生 5.4.1 储水设施 5.4.2 排水设施 5.5 小结 6 关中平原小城镇内涝自平衡模式构建 6.1 自平衡概念 6.1.1 “自平衡”概念本源 6.1.2 “自平衡”概念拓展 6.2 小城镇内涝自平衡模式的构建 6.2.1 自平衡思路 6.2.2 自平衡模式 6.3 小城镇内涝自平衡的数学关系 6.3.1 动态平衡的关系 6.3.2 数学关系的表达 6.4 小城镇内涝自平衡的指标系统 6.4.1 参数控制指标 6.4.2 空间设计指标 6.5 小城镇内涝自平衡的单元体系 6.5.1 院落基层居住单元 6.5.2 片区基本生活单元 6.5.3 镇区内涝平衡单元 6.5.4 镇域生态协调单元 6.6 小结 7 关中平原小城镇内涝自平衡空间匹配方法研究 7.1 空间匹配目标 7.1.1 雨水利用目标 7.1.2 内涝消解目标 7.2 院落基层居住单元 7.2.1 雨水组织流程 7.2.2 下垫面及空间布局 7.2.3 院落内雨水设施 7.2.4 指标建议 7.3 片区基本生活单元 7.3.1 片区规模及构成 7.3.2 街坊组团式布局 7.3.3 片区雨水设施 7.3.4 指标建议 7.4 镇区雨涝平衡单元 7.4.1 空间结构 7.4.2 下垫面构成 7.4.3 道路系统 7.5 镇域生态协调单元 7.5.1 雨量协调关系 7.5.2 空间匹配要点 7.6 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可能的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关注平原地区小城镇的内涝问题,挖掘了关中平原传统村镇早涝平衡的生态建设经验,剖析了小城镇内涝灾害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其空间应对的解决途径,提出了平原地区小城镇内涝自平衡模式及其空间匹配的规划设计方法,并探讨了小城镇从宏观镇域、中观镇区到微观院落、街坊设计的适宜性规划模式。 本书适于城乡规划、建筑学等相关专业师生及从业者阅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