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孙佑海教授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方面的个人论文集,涉及生态文件法治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保障、自然资源立法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司法保障等多个主题。所收录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既有问题的前沿性,也具有理论的创新性。 作者简介 孙佑海,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生态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环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专业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基地主任(天津大学),天津市法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曾任: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局三处干部;国务院法制局农林城建环保法规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局级巡视员兼法案组组长、法案室副主任、法案室主任;人民法院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兼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 目录 第一章 生态文明思想概述 第一节 生态文明体制和机构改革进程 第二节 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奋力推进美丽天津建设 第三节 法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第四节 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法院文化建设中 第二章 生态文明的立法保障 第一节 生态文明载入宪法背景下的生态环境立法 第二节 借新一轮机构改革东风 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第三节 环境权入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 第四节 社会主要矛盾变了 生态文明立法应及时跟进 第五节 依法治国背景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建设研究 第六节 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的实现路径 第七节 依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第八节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治的推进 第九节 低碳城市建设:国际经验及中国的选择 第三章 自然资源立法研究 第一节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战略 第二节 解荒地利用阻力 添土地增值动力 第三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关系研究 第四节 农地资源安全与保护及其战略政策研究 第五节 从《循环经济法》看加快开发“城市矿产”的重大意义 第六节 按照利益平衡原则改革完善现行土地制度 第七节 《土地管理法》的历史回顾和修改建议 第八节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研究 第九节 利益平衡原则是土地制度建设的根本原则 第十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强化耕地质量保护 第四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司法保障 第一节 如何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 第二节 环境司法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第三节 诉讼与非诉讼方式如何衔接 第四节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如何依法有序发展 第五节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者依法担责的法律分析 第六节 立案登记制改革对环境诉讼的影响研究 第七节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司法保障 第八节 机制:如何防止“看上去很美” 第九节 对当前环境资源审判若干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建议 第十节 明确环境司法依据 从严打击环境犯罪 第十一节 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如何适用法律 第十二节 对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中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解 第十三节 制度破冰 环境公益诉讼师出有名 第十四节 如何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第十五节 推进环境公益诉讼要有新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