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家,1969—1974年间担任第37任美国总统,1974年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1972年和1976年两度访华,是首位在任期间访华的美国总统。1962年,尼克松写了《六次危机》一书。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先后出版《尼克松回忆录》《真正的战争》《领袖们》《不再有越战》和《1999:不战而胜》《超越和平》等。
中国
1971年7月15日晚上7点半钟,我从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城的一个电视广播室里向全国人民讲话。我只讲了三分半钟,但是我的话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外的外交新闻之一。
我一开头说:“我要求占用今晚的电视时间,是为了宣布我们在争取世界持久和平的努力中有了重大的进展。”接着我念了一个公告,这个公告同时也正在北京发表。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在这简短的公告背后,有着两年多复杂、微妙和坚定的外交招呼和谈判。虽然我们能够保持近乎奇迹般的机密,其实对华采取主动是经过最公开的准备步骤的出人意料的历史事件之一。
我认为美国和共产党中国建立关系非常重要这一想法,是我在1967年为《外交季刊》写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的。我在就职演说中间接地提到了这一点,那时我说:“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国家无论大小,它们的人民都不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不到两个星期以后,在2月1日,我写了一个备忘录给基辛格,主张我们竭力鼓励政府探索同中国人改善关系的可能性。我还写道:“当然,这事要私下去做,绝不能由我们这方面公开到报刊上去。”1969年这一年,中国人没有理睬我们几次在低水平上发出的重要信号。到了1970年,我们才着手认真寻求开始对话的途径,看看能够产生什么结果。
对华主动行动的第一个认真的公开步骤是在1970年2月采取的,那时我向国会提出了第一个外交报告。关于中国问题的那一段是这样开始的: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富有生命力的人民,他们不应该继续孤立于国际大家庭之外……指导我们同共产党中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同指导我们对苏政策的原则相似的。美国的政策不大可能很快对中国的行为产生多少影响,更不用说对它的思想观点了。但是,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北京的领导人清楚地了解这一报告措辞的意思。两天以后,中国驻华沙大使在同美国大使沃尔特·斯托塞尔的会谈中,引人注目地建议把他们到那时为止断断续续的、没有结果的会谈搬到北京去举行。他还暗示,他们将欢迎一位高级官员担任美国代表团团长。
1970年3月,国务院宣布放松对于去共产党中国旅行的大部分官方的限制;4月,我们宣布进一步放宽贸易管制。
把华沙会谈搬往北京的建议在5月遭到了挫折,那时中国人为抗议我们对柬埔寨的军事行动而取消了一次原定举行的会谈。有几个星期,看来同中国的对话倡议似乎告吹了。但倡议的基本原则是以对双方互相有利这一明确的估计为基础的,因此,在几个月后中国人表示愿意重新开始我们的外交小步舞时,我并不感到奇怪。7月,他们释放了美国天主教主教詹姆士·爱德华·华理柱,这位主教是在1958年被捕的,已经被关了12年。
10月初,我接见了《时代》杂志的记者。我说:“如果说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想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
10月25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来看我,我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了“叶海亚渠道”。我在1969年7月访问巴基斯坦会见他时,我们就笼统地讨论过这个想法。现在我告诉他,我们已经决定设法使我们的对华关系正常化,我要求他作为中介人提供助力。
叶海亚说:“我们当然要尽力帮忙的,不过你一定知道这将是何等困难。宿仇不容易成为新交。事情会进行得很慢,并且你要有遭受挫折的精神准备。”
第二天,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来进行国事访问。1969年在布加勒斯特,我曾同他谈过需要有一种新的中美关系。在欢迎他的宴会上祝酒时,我作为美国总统第一次有意地用正式名称称呼共产党中国,即称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我的外交政策报告还称其为“共产党中国”。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
我在第二天同齐奥塞斯库会谈时说,即使不能达到同中国重新建立完全外交关系的最后理想,也可以进行高级私人代表的互访嘛。他答应把这个话转达给北京,这就是“罗马尼亚渠道”的开端。
一个月后,在11月22日,我口授了一个给基辛格的备忘录:
我想请你在很机密的基础上,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建议我们在联合国接纳赤色中国的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不要告诉任何可能会泄密的人。我认为,在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阻挡他们入场的情况下,接纳的时刻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
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确定一个立场,使我们能够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赞成接纳赤色中国的人的抨击。
这个问题的研究不必匆忙着手,不过两三个月后我要看看你们能拿出什么办法。
事实上,后来情况的变化比我预料的要快得多。
12月9日,周恩来要叶海亚总统传话说,欢迎我的代表到北京讨论台湾问题。他强调说明这不仅是他的口信,而且已得到毛主席和当时还有很大权力的林彪的批准。周恩来最后以其特有的精辟口吻说了句俏皮话。他说:“过去我们通过不同的来源收到美国方面的口信,这次是第一次从一个首脑通过一个首脑给另一个首脑提出建议。”我们通过巴基斯坦大使阿加·希拉利答称,会谈不应限于讨论台湾问题,我们提议由中美双方代表在巴基斯坦会晤,商谈今后在北京举行高级会谈的可能性。
……
上册
第一章.早年(1913-1946)
第二章.众议员和参议员
1946年:竞选众议员 /
赫脱委员会 /
希斯案件 /
1950年:竞选参议员 /
1952年:总统竞选活动 /
基金危机 / 1952年的大选
第三章.副总统(1953-1960)
1953年的国际外交 /
乔·麦卡锡 /
1954年:印度支那危机 /
会见丘吉尔 /
1954年的选举 /
心脏病发作 /
1956年:再度竞选 /
慈悲行动 /
总统中风 /
1958年:南美洲 /
谢尔曼 ·亚当斯的辞职 /
1958年的选举 /
1959年的卡斯特罗 /
赫鲁晓夫和“厨房辩论” /
1960年的竞选
第四章.普通公民(1961-1967)
第五章.1968年的竞选和大选
第六章.总统职位(1969-1972)
下册
1972年 /
总统的政治活动: 1972年 /
中国 /
国际电话电报公司 /
北越进攻南方 /
1972年 5月 /
第一次首脑会议 /
1972年 6月 /
水门事件 /
格雷的电话 /
民主党提名的候选人 /
1972年竞选运动 /
越南问题的突破 /
贪污问题 /
战争的结束
第七章.总统职位(1973-1974) /
1973年 /
水门事件又起 /
3月 21日的谈话 /
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辞职 /
战俘回家 /
5月 22日声明 /
第二次最高级会议 /
约翰 ·迪安作证 /
白宫装有录音系统一事被泄露 /
试图重整旗鼓 / 阿格纽被控 /
1973年 10月 /
挫折和挽回颓势 /
18分钟半的空白 /
产业和所得税 /
对我的人身攻击 /
1974年 /最后一次游说 /
1031能源 /
一场消耗战 /
中东之行 /
第三次最高级会议 /
弹劾的夏天 /
“总统职权下降到了最低点” /
决定辞职 /
最后的日子
从草根之子到美国总统,从顽固的“反共分子”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尼克松缓解美苏关系、中美关系,结束越战,推行废除种族隔离政策,直到水门事件,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因弹劾而辞职的总统。作为跨越整个冷战时期的政治人物,他的一生跌宕传奇,是美国历史上最富争议的总统之一。水门事件一出,他的所有政治声誉一夜之间尽毁。此后的数年,尼克松以在野身份继续关心和介入美国内政外交,直到生命的终点。他去世时,克林顿及四位前总统同时出席葬礼。
本书是尼克松唯一的回忆录,内含大量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尼克松的笔记、口授日记记录,对会议、谈话或事件的口授录音,“根据这些录音带提出的报道,比过去的一切报道都更为完整”。从事件中心者的视角进入这本书,你会发现一个更全面、更复杂的尼克松,进而了解美国的对外策思想脉络、总结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历史、认识其后的世界发展趋势。
★国际战略家、“冷战”见证者尼克松唯一亲笔回忆录,事件中心者独家讲述
★从草根到总统,从顽固的“反共分子”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从“冷战”到“破冰”
★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尼克松是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美国总统,由此开启了“改变世界的一周”,实现了中美“两国领导人横跨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
★全面回顾自我成长及从政生涯,坦诚审视六十余年人生得失,再现一个平凡的草根之子如何奋力前行、战胜自我的“宏大历程”
★以第一视角看政治强人的崛起历程和传奇往事,揭示两党之间鲜为人知的竞选内幕,剖析美国国情及全球趋势
★“*政治家”亲历记述,披露与各国政要思想交锋,深度揭秘冷战时期外交风云,重点直击访华之行和水门事件始末
★大量第一手材料,迄今为止完整“水门事件”期间日记收录,无比翔实的记录整理,无可替代的独特视角
★内含珍贵史料图片,凝聚精彩历史瞬间,完整、多面、深入地呈现一个真实立体的尼克松
★“有两件事将使我载入史册:水门事件和对中国开放。一件是坏事,一件是好事。”——尼克松
★这是“尼克松对自己的人生、公众事业以及白宫岁月的一次极为私人的审视,其中的坦诚程度令人惊讶”
★《美国观察报》:这本书有一种卸下防备的坦诚……后人将会称赞此书为一本政治经典
★迷人的人物描写、惊人的细节复原,外媒高度评价:我们这个时代最精彩的总统自传”,当代“最吸引人的政治回忆录”
★一本理解冷战和20世纪70年代政治的极好的“历史书”,值得每一位研究历史、政治学或国际关系的人士阅读
从草根之子到美国总统, 从顽固的“反共分子”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尼克松缓解美苏关系、中美关系, 结束越战, 推行废除种族隔离政策, 直到水门事件, 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因弹劾而辞职的总统。作为跨越整个冷战时期的政治人物, 他的一生跌宕传奇, 是美国历最富争议的总统之一。水门事件一出, 他的所有政治声誉一夜之间尽毁。此后的数年, 尼克松以在野身份继续关心和介入美国内政外交, 直到生命的终点。他去世时, 克林顿及四位前总统同时出席葬礼。本书是尼克松最完整的回忆录, 内含大量第一手资料, 尤其是尼克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