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李海斌,男,山西传媒学院教 师。2014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 法学博士学位,专业为诉讼法学。在 攻读博士学位之前,长期从事刑事审 判工作,先后在山西省晋中市中级法 院、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法院工作。参 加国家级课题研究并完成相关工作(形 成学术成果),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专 业文章多篇。2017年9月,到山西传媒 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法学专业教学。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概述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内涵 一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解析 二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现状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目的与价值 一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理念 二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目的 三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价值 第三节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原则 一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观点综述 二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原则 第二章 域外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比较与借鉴 第一节 美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历史演进的启示 一 美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历史发展脉络 二 坚持“程序法定”与“保护教育”相结合的美式启示 第二节 域外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机构的比较 一 美国、德国、日本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机构的现状概览 二 域外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机构的比较 三 域外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机构设置的启示 第三节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国际司法准则 一 《北京规则》与未成年人刑事审判 二 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审判程序上对《北京规则》的借鉴 三 比较与启示 第三章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结构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结构的具体分析 一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诉讼参与人 二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结构的基础性诉讼模式 三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纵横结构 四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结构的特点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审判主体 一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主体的现状 二 我国设立专业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主体的正当性 三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主体的特征 四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主体和少年法院 第三节 社会人格调查机构 一 社会人格调查制度概述 二 社会人格调查的机构 三 社会人格调查的内容和方式 第四节 合适成年人 一 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概述 二 合适成年人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的定位 三 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 第一节 概述 一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的特殊内容 二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特殊内容的合理性分析 第二节 法庭审前准备程序 一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运行的前提条件——案件分流制度 二 减少未成年被告人庭前羁押的重要措施——强制措施审查制度 三 未成年被告人诉讼权利实现的基本保障——法律援助辩护制度 第三节 法庭审理裁判程序 一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法庭审理程序的特别内容 二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法庭审理程序的特殊氛围 三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法庭审理程序的量刑程序 四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法庭审理程序的法庭教育 五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法庭裁判程序的特别规定 第四节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简易化 一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简易化的正当性 二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简易化与普通刑事审判简易化的关系 三 刑事案件审判简易化的域外情形 四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简易化的可行性 第五章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改革之我见 第一节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问题 一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存在的问题 二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建议 一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运作机制分析 二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建议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目的是保护涉案未成年人、教育未成年犯罪者、尽量恢复未成年人犯罪侵害的社会关系。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必须坚持教育挽救的理念,同时,在具体的审判中设置特别程序或者建立特别制度。本书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结构进行解析;探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的特殊主体。在法庭审理裁判过程中,只有建立独立的量刑程序和法庭教育规则,才能实现对未成年被告人施以个别化刑罚和有效发挥法庭的教育功能。在法庭审判过程中营造缓和氛围以及在裁判时坚持优先适用非监禁刑原则,也是审判程序的应有内容。少年法庭的建立和完善是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当务之急,建立独立的量刑程序和专门的社会人格调查机构是有效开展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挽救和教育的重要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