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红,1975年生。
现为安徽新安晚报编辑,安徽文学院签约作家,腾讯大家首批入驻作者、年度作家。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
代表作:
《误读红楼》
《她们谋生亦谋爱》
《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张爱玲爱过的那些人》
《周郎顾》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红楼梦里读懂中国 |
分类 | |
作者 | 闫红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闫红,1975年生。 现为安徽新安晚报编辑,安徽文学院签约作家,腾讯大家首批入驻作者、年度作家。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 代表作: 《误读红楼》 《她们谋生亦谋爱》 《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张爱玲爱过的那些人》 《周郎顾》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 目录 我们眼下的痛点和焦点,《红楼梦》里都有 自序 第一辑 活色生香 贾母为什么没有活成“鱼眼睛”? 紫鹃、袭人和晴雯:大丫鬟的生存之道 大观园里的“杜拉拉升职记” 活在底层,容不得一点掉以轻心 宝玉和贾芸,一场尬聊里显示的阶层差异 “集邮女星”多姑娘为何放过贾宝玉 第二辑 凛冬将至 贾雨村和甄士隐:上升草根与下坠中产的一次擦肩 贾雨村: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模板 薛宝钗说凛冬将至,你却说她勾引男人 薛宝钗与无知之幕 善于分配的薛宝钗 抄检大观园背后 探春的铁腕与钢铁意志 从赵姨娘到七巧:被剥削的女儿们 弱者做不了好母亲 第三辑 谜之黑洞 秦可卿与王熙凤之间的谜之黑洞 王熙凤真像她想象中那么能干吗? 当凤姐遭遇刘姥姥,她为何没有“致贱人”? 自称不信邪的王熙凤,有时也会敬畏贫困 第四辑 理解悲伤 “水性荡妇”还是“贞洁烈女”,哪个尤三姐更精彩? 红楼二尤的故事,被张爱玲改成了诱奸案 若你羡慕过曾经不屑的人,你会理解宝玉的悲伤 这不是我要读的《红楼梦》后四十回 “凤凰男”吴梅村和“直男癌”冒辟疆,都不可能写出《红楼梦》 《红楼梦》之快问慢答 探春和凤姐做boss,你更喜欢哪一个? 尤老娘为什么对女儿不闻不问? 贾蓉和秦可卿关系怎样? 黛玉看到宝钗为宝玉绣肚兜,为什么没有生气? 为什么贾宝玉对奶妈不怎么样,而贾琏对奶妈很客气? 宝钗知道宝玉不喜欢读书,为什么还老劝他? 林黛玉人缘怎么样? 王熙凤和平儿是什么关系? 薛姨妈是《红楼梦》里的第一反派吗? 黛玉为什么拒绝宝玉的表白? 贾宝玉是专情还是滥情? 王熙凤是怎样一个人? 王熙凤更具有现代精神吗? 贾母批判才子佳人戏,是针对宝钗还是黛玉的? 李纨为什么不喜欢妙玉的为人? 晴雯若活着,会变成赵姨娘吗? 为什么贾政更爱赵姨娘? 为啥元春不喜欢黛玉? 精彩页 贾母为什么没有活成“鱼眼睛”? 【一】 偏激之语里常有变形的真理。 比如宝玉有名言曰,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到女儿,我便清爽,我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又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合起来就是,女人比男人好,年轻姑娘比老妇人好。贾宝玉这话不厚道,但看《红楼梦》里男人确实都很讨厌,未出嫁的少女灵秀如水,已婚女子怎么着都沾染了些世故,再到王夫人、邢夫人这一干人等,更是枯索无趣。就算薛姨妈生动一点,也不复有珠玉之光。 唯有贾母是个例外,虽然她大多数时候是个慈祥的“老祖宗”,偶尔闪现位高权重者的凌厉,但曹公却于字缝里,描画出她超越年龄与身份的灵性。年过七旬,她依然有着不同于王夫人、邢夫人等人的鲜活。 最典型的就是那回湘云、宝玉等人跑到芦雪庵烤鹿肉赏梅联诗,贾母忽然带着五六个小丫鬟,围了大斗篷,带着灰鼠暖兜,坐着小竹轿,打着青绸油伞,瞒着王夫人和凤姐,欣然前来。 她的到来给这些年轻人增添少许紧张感,但并不违和,只因贾母与他们同样能够体味这良辰美景,一道饮酒赏梅。远远地看见宝琴和丫鬟抱着瓶梅花在山坡上等着,众人都说,难怪找不到她们,只有贾母说,画上也没有这样的景致。她竟然比那些年轻人,更能跳出现实,用审美的眼光,来打量这一切。 她太不像个老人了,在张爱玲笔下,人上了点年纪,就会变成生活的旁观者,像高更名画《永远不再》里的那个女人,不过三十多岁,爱过,却已经是永远不再,只能“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了。对于老人,最浪漫的想象也不过是“有人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那也是一种单方面的高尚之爱,已经“睡眼昏沉”“在炉火边打盹”的女人,是无法接收的。 贾母则不同,活在年轻人中间,她的声气也许已经颤颤巍巍,看东西需要戴上老花眼镜,她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个老废物,但是,她仍然和那些年轻人一样,醉心于生活。 【二】 书中五十三回里,说到一种名叫“慧纹”的珍品。 “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 看这描述就知道是罕物,难怪其他人家珍藏不用,贾母也有那么一副,共十六扇,虽然爱若珍宝,元宵节却会拿出来高高兴兴地摆在酒席上,正是松浦弥太郎倡导的“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 她喜欢各种工艺品,第七十二回里写到,“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因老太太爱,就即刻拿过来摆着了”。对于屋舍布置更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敏感,带刘姥姥游大观园,见潇湘馆的窗纱颜色旧了,立即说:“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 她帮黛玉更换成银红色的“软烟罗”,茜纱薄如蝉翼,映着参差竹影,凝眸的一瞬,必能平添几缕诗情。 简约风贾母也来得,她对宝钗雪洞般的房间不以为然,主动要求帮忙布置:“我最会收拾屋子的,如今老了,没有这些闲心了。他们姊妹们也还学着收拾的好,只怕俗气,有好东西也摆坏了。我看他们还不俗。如今让我替你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净。” P3-5 导语 作家闫红以解读《红楼梦》和民国女子为读者所熟知。本书是闫红谈《红楼梦》的新书。闫红解读红楼的笔触,聪慧灵动,别具一格。解读过程中,联系当下的社会现实,结合《红楼梦》的文本,见解精到,让人心中一亮。书中观点,涉及社会经验、职场历练、养育儿女和两性情感等。书中对红楼人物的解读,贴切而又独到,对探春和宝钗的解读,尤为精彩。从一部《红楼梦》里,看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序言 我们眼下的痛点和焦点,《红楼梦》里都有 小时候看《红楼梦》,总把第一回跳过去,实在看不 懂。倏忽之间便是四海八荒,几个时空的穿越,让人眼花 缭乱,我很长一段时间搞不清石头和情僧以及那个空空道 人什么关系。 渐渐地看懂了文字,却更加不明白了,这一章跟后面 看熟了的情节颇有矛盾之处。比如说,第一段里,作者就 说:“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祷之时,饫甘餍 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 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字字句句里都有 自责自怨之意,埋怨自己当初没有听父兄和师友的,但是 在小说中,那些父兄师友的话,好像确实也不怎么值得听 啊。 宝玉上的那私塾的塾掌贾代儒没什么教育理念,自己 的孙子教得一塌糊涂。黛玉的先生贾雨村呢,基本上就是 在混饭。也好,他传递给黛玉的,倒是一点真我,不至于 像《牡丹亭》里杜丽娘的先生,过于用力,酸腐之气扑面 而来。 比较有理念的,就是宝玉的父亲贾政了,他执着于典 型的应试教育,认为《诗经》以及先秦两汉八大家的散文 都不用读,“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 是不是有点耳熟,“少看闲书!把课本上的背会再说 。”你爸妈一定这样对你说过吧,又有多少孩子像宝玉那 样非暴力不合作过,为什么到头来,青春的恣意飞扬变成 了这样一种“悔”,那么曾经爱过醉过欢笑过悲伤过的一 切,还有没有意义? 看懂这些,要到中年,领会到生活的万千滋味,方懂 得宝玉或是曹公的矛盾心结。年轻时候以为人生贵适意, 对酒当歌而不必问今宵酒醒何处,到此时,命运还你宿醉 后的寂寞,一技无成,半生潦倒,无可奈何花落去,谈何 生前身后名,若是带累得家人与你一起忍受困窘,怎会不 悔当初的散漫与傲慢?况且还有个贾兰式的成功者在那里 比着,想不失落都难。 贾兰是宝玉的侄子,贾政的长孙,父亲去世得早,他 与寡母相依为命,在贾家处于边缘位置,倒有一种寒门子 弟式的争气,一心~意好好读书,最终贾家败落,他依然 能凭一己之力,给母亲挣个凤冠霞帔。 素质教育是需要物质供养的,一旦命运釜底抽薪,就 会让人措手不及;应试教育则能够让人活得更安全,你遵 循体制的要求,自然会获得回报。 可是,假如不是有那样一个看似不务正业,实际以爱 和美为业的贾宝玉,世间也许会多一个贾兰或是贾雨村, 我们却看不到这样伟大的一部《红楼梦》。谁能说哪种选 择,是完全正确的,即便是功成名就的贾兰,是不是也懊 悔于自己从来没有过童年和青春? 所以,有种说法是:说人生无悔,那都是赌气的话, 若是人生无悔,那该多无趣啊。人生的有趣,也许就在于 它没有标准答案,让你时而自我肯定,时而悔恨暗生,而 你所悔恨的,也许正是别人羡慕的。而作者嘴里说着悔, 心中也未尝没有自负。 中年之后读红楼,像是在雪后看风景,更乐于欣赏的 ,是枯索处的各种滋味。大衰败即将到来,更值得玩味的 是各人的应对之道。 秦可卿弥留之际,变成了一个预言家。她知道盛极必 衰,大难将至,告诉闺蜜,也就是荣国府的管理者王熙凤 ,到了转型的时候了,从以铺张浪费为荣的豪门,必须向 精打细算的中产之家转型。她建议在祖坟旁边购置不会被 充公的土地,保障祭祀与私塾的开支,将来一旦败落,日 子还能过得下去。 这个方案听起来复杂,一言以蔽之就是消费降级。这 金玉良言,王熙凤却不怎么听得进去,只是着急询问,有 什么办法能永葆富贵。 这种妄念,多少人都有,以为明天一定比今天好,即 便看到他人的消长,仍然以为自己在那波涛之外。不过, 王熙凤还是比较务实的,当家中财务逐渐入不敷出,她也 会劝王夫人,减员增效,大家不要再使唤那么多丫鬟。王 夫人知道她说得对,心里却总是不甘。毕竟,她是名义上 的当家人,不愿意衰败从她手上开始。 真正有希望的,还是年轻一代。探春只是临时理家, 便着手对大观园的财政进行改革,放弃豪门的自负与矜持 ,到赖嬷嬷家赴宴时也会调研人家的经营方式;在大观园 里搞土地承包,把大观园分配给善于侍弄土地的人,让它 从生活场所变成生产场所,一草一木都实现经济价值,也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宝钗则是两手准备,一方面早早就一叶知秋地预知了 无常,在衣食住等方面主动实施消费降级,还曾劝王夫人 关上大观园,减少开支,可惜王夫人也没怎么听得进去。 同时,她协理大观园时,针对探春的土改政策,提出 了拾遗补缺之道,让得到土地的人拿出一部分钱来,分给 没有得到的人,使得所有人都能分享到改革红利。在大观 园里,建立起一个和谐小社会。 作者对探春的评价是”敏”,对宝钗的评价是”时” 。仔细看她俩联手管理大观园这一回,怎样收税,怎样分 配,有很多现代性的东西,窃以为,其价值远远大于“宝 钗是不是腹黑”的争论。 《红楼梦》里,人来人往,各有各的命运,归根结底 不过是有人在起高楼,有人楼塌 内容推荐 “中年之后读红楼,像是在雪后看风景,更乐于欣赏的,是枯索处的各种滋味。” 这是闫红解读《红楼梦》的最新著作,也是十余年来作者解读《红楼梦》的第三本书。将《红楼梦》与人生打通,读出人性、情怀、经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红楼梦》里找到答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