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戏剧图画书》仿佛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它为你打开了一个尘封的宝匣,为你捡拾*夺目的珠宝,再用今天的文字、你的语言来唤醒它们,给它们穿上图画书的崭新外衣,将这件珠宝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送到你的手上。
我亲爱的小读者,阅读它,你会爱上它,因为爱上它,你会迈出自己探寻的第一步,你也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一个小小探险者,你会发现更多的宝藏。戏剧和中国古典文化从未分离,你可能因此走上文学的一途,也可能是舞台表演艺术,还可能是电影,是美术,甚至是科学。你走入一扇门,而发现所有门,它们原来都是相通的——在合适的时间阅读一本合适的书会让人受益一生。
海飞: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会长、中国儿童读物促进会主席,资深出版家,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之一,常年致力于儿童文学的研究和创作,是儿童文学方面的威。
缪惟:插图画家、平面设计师,1989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帧系书籍艺术专业,专攻书籍的整体设计及插图创作。其插图作品和书籍装帧作品曾多次获得各级奖项。
这是一套怎样的书呢?这是一团浓烈耀目的火花,它将照亮并开阔你的视野。这簇绚丽的火花,是中国古老美丽的文化,是东方精湛的艺术。从京剧《三岔口》到小说《杨家将演义》,从元曲《窦娥冤》到元代的丹青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作了无数的文化与艺术的杰作。它们绵延传承,生生不息。今天我们把它们称为“国粹”,而中国传统戏剧又是这些“国粹”之中的瑰宝,是东方文明的一枝奇葩。为了让孩子们领略这门艺术的魅力,我们从众多中国戏剧作品中精选了*具感染力和广为人知的代表剧目,用精湛、唯美的图画书形式呈现出来,形成这套《国粹戏剧图画书》。
《三岔口》故事取自《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回,北宋年间,杨家精武一门忠义护国,却遭奸臣嫉恨,受诬蒙辱。三关上将焦赞气愤不过,剿灭奸臣得罪了当朝昏君,被发配沙门岛。《三岔口》故事自此开始。
我国出访的演出代表团曾经这样介绍过《三岔口》:一群人摸黑打架的故事。这个*通俗的说法引起了国外友人的极大兴趣。该剧作为在国外戏剧演出的保留剧目,早在1951年就在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中获得了大奖。曲折好玩的情节、皆大欢喜的结局、精彩纷呈的武打动作是故事的主要特点,川剧、汉剧、秦腔、豫剧、昆曲中均有此剧目。
从图画书走进戏剧大看台
鹿 童
在这个多元娱乐的今天,极大的丰富也造成了极大的喧嚣。比以往任何时间,我们和孩子都更需要一点点回望,需要一点点安静,需要学会一点减法,需要良善而富有温度的图书,隔着烟尘遥远的时光,我们需要有一块真正文化的菁华,来接纳我们疲累的心灵,来接引孩子们亲近传统的愿望。
我们选择了戏剧图画书。
这是一套怎样的书呢?这是一团浓彩耀目的火花,它将点燃你求知的渴望,照亮并开阔你的视野。这簇绚丽的火花,是中国古老美丽的文化,是关于东方精湛的艺术。循此渊源,从京剧《三岔口》到明人小说《杨家将演义》,从元曲《窦娥冤》到元代雄浑的丹青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无数的文化与艺术的杰作。这些杰作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它们绵延传承,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今天我们把它们称之为“国粹”,而中国传统戏剧又是这些“国粹”之中的代表。
在繁如星辰的中国传统戏剧作品中,我们专门精选了其中最有代表性、最具感染力、最为人熟知的剧目,用优美、生动的图画书形式呈现给你们。画家精湛的技法和对图画书语言的娴熟掌握,包括编写者对剧目披沙拣金地筛选精拣,对文字的讲究苛求,在保留原作精髓及照顾小读者接受力之间的妥善权衡,
都构成了这套精品原创绘本的前提。
梅兰芳先生说过,戏剧是一项审美的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要经过长期的熏习和浸染的,绝非一朝一夕可以速得。一个有着高尚情操和审美内涵的人,是一个多么可爱的人,让人愿意亲近的人,可以为友为师的人。优秀的审美能力是高尚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审美能力,塑造高尚情操,其中一条坦途,就是在小的时候多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接触国粹艺术。
这本图画书为每个小朋友打开了一扇门,一扇接引你踏入传统文化、国粹艺术的门。从这扇为你打开的门,你可以听到传出的叫好声,你可以看见流光的溢彩,炫目多姿的舞台,腾挪矫健的武打身姿。走进这扇门,你就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学,走进了戏剧大看台。举例来说,《三岔口》取自《杨家将演义》的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回,偱此往前,有名篇四郎探母,往后看,有为了杨六郎甘愿献上脑袋的任唐慧。如果你有兴趣再走得远点,走得高点,你将看到北宋年间,内忧外患,杨门一家忠烈抗辽保国。原来,从故事学历史,远比从课本读历史亲切容易记忆很多。这也是戏剧图画书的好处之一。
因为了解了,所以热爱它;因为热爱了,所以把它留在了心里,故此可以享用一生、得益一生。
把中国古代精致、上层的文化经典转化为儿童喜闻乐见的图画书,非常难得,像“国粹戏剧图画书”这类作品,我们可以将它定义为“文化绘本”,从对这一系列图书的阅读中去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及古代历史,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著名儿童文学专家、著名阅读推广人 林文宝
在“传统文化”“经典传承”渐成出版新潮,甚至“京剧进课堂”也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之时,我关注的是用何种方式来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讲,“国粹戏剧图画书”在经典性、儿童性和绘画性方面均有所突破,堪称“上承文化,下接童心”的优质童书。
著名儿童阅读专家、儿童文学博士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