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独立人格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
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麻雀 方刚
“还我头来!” 陈虞孙
二狗哲学 鄢烈山
帮闲文学与帮忙文学 王元化
鼓掌的历史 邵燕祥
第二章 自由思想
让思想燃烧 林贤治
所谓“借古讽今”——《皇后之死第三集》序 柏杨
“精神保姆” 陈四益
早叫的公鸡 朱健国
“语录”考 王春瑜
而今何处觅怪杰 周彪
从高考作文看“代圣人立言”的传统 十年砍柴
让学术成为思想的风骨 邓晓芒
第三章公民意识
美国《公民读本》的课:“你” 林达
为国家带好一个小公民 张丽钧
随感录三十八(节选) 鲁迅
切不可巴望“好皇帝” 邵燕祥
华表的沧桑 牧惠
坐着的权利 狄马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龙应台
公民埃米莉与总统约翰逊 徐迅雷
话说“野心家” 刘兴雨
口中剿匪记 丰子恺
潘金莲的砒霜,武松的刀 鲍鹏山
第四章 理性精神
随感录四十八 鲁迅
谁是中国最可怜的人 刘再复
到底谁有理,问问“第三方” 徐贲
荒谬的苦难哲学(节选) 狄马
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 梁文道
富人区 冯骥才
网络时代,我们需要“保卫”汉语吗 刘伟
理性精神的缺失,比想象力的匮乏更糟糕 余党绪
第五章 质疑能力
多数与少数 陈源
“老爷”说的准没错 叶圣陶
我看国学 王小波
范仲淹的光环 苏中杰
动物是人的什么 王乾荣
“康乾盛世”何足道 王贵成
谁是英雄 丁辉
塞翁失马是福还是祸 陈仓
中国学术规范的传统与前景 葛剑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余党绪
第六章 悲悯情怀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江艺平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谁们看的 梁晓声
中国人为什么不去奥斯维辛 张鸣
告别英雄 王跃文
隋炀帝之功业 刘洪波
我们的孩子如何长大 薛涌
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 王学进
大师之大 张君燕
第七章 回到常识
回到“常识” 钱理群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1958年的中国麻雀 沙叶新
似是而非的观念(之二) 朱铁志
关于礼仪之邦之瞒和骗 田中禾
说“忍” 陈子展
骗子得手靠傻子 陈仓
第八章 坚守良知
当今中国最缺的是什么 许家祥
对人类社会公理的敬畏 赵鑫珊
人,不能和野兽一样 吴非
况钟的笔 巴人
珍惜愤怒 毕淑敏
有所畏惧 郭庆晨
谏屈原书 杨国胜
患者吴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 苏中杰
“禽兽、畜牲,你好冤枉!” 吴祖光
第九章 拒绝遗忘
德国人的“绊脚石心态” 沈栖
拒绝遗忘 王正儒
奥斯维辛之后的写作 单世联
随感录三十五 鲁迅
漫谈皇帝 季羡林
历史题该怎么考 张寿卿
可怕的曾国藩 流沙河
短命的刘顺王朝:李自成在北京的42天 祝勇
第十章 审美人生
活着有没有意思 王雷
饥饿与尊严 莫言
上下身 周作人
我爱喝稀粥 王蒙
慢下来朱 铁志
这个时代还需要神话吗 迟子建
幽默的境界 余光中
说不尽的狗——祝狗年凯旋 孙绍振
教养的证据 毕淑敏
巴黎墓地书 熊培云
“扬钗抑黛”的人是怎么想的 邹世奇
高尚的生活 罗素
后记 让思想摇撼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