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超,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2009年获得首届“中国美术奖·美术理论评论奖”。2018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近现代绘画作品海外收藏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有《上海油画史》《中国早期油画史》《中国现代油画史》《中国近代外籍移民美术史》《架上的缪斯》《中国油画研究系列》《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集成》等。 目录 西画东渐 一、泰西画法 二、利玛窦之谜 三、泰西绘具别传法 民间路线 一、江南画学之传法 二、写真之流 三、线法之风 海派重光 一、外海派 二、新兴视觉样式兴起 三、洋画纷纭笔墨拟: 土山湾记 一、新圣像: 二、马义谷和刘德斋 三、沉没的摇篮 卢湾之弧 一、陈澄波上海时期艺术遗产 二、陈澄波相关近代美术文献新解 决澜策源 一、决澜社研究 二、决澜社相关艺术文献新解 现代先贤 一、唐蕴玉油画研究 二、张充仁西画创作研究 三、中国印象主义之风 四、张弦和北平艺专 五、卫天霖之光 外籍移民 一、海上画梦录 二、“谢谢你们对中国艺术的贡献!” 海外收藏 一、京都国立博物馆藏民国时期西洋画考 二、李叔同《自画像》相关艺术资源研究 上海客厅 一、中华学艺社与中国现代美术传播 二、上海早期美术院校的艺术收藏 三、关于“上海现代主义艺术地图” 四、向哈定艺术致敬 导语 近年来,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学术现象,其逐渐从美术史研究领域拓展到相关学院教育、艺术收藏、文化创意产业等诸多领域,主要缘由在于其已经不再属于单一的基础研究范畴,而是逐渐融入跨学科背景,并且纳入应用研究的视野。相关中国近现代美术文献,作为重要艺术资源的载体,结合专业研究加以收藏积累和传播体现,特别是通过相关数据库的“库”化建设、美术馆的“馆”化建设,基本形成艺术资源保护与转化的共识。从艺术资源的内容出发,我们发现其中存在与艺术史物证相连的诸多珍贵文献,目前尚处于碎片化的状态。伴随着中国近现代美术中传统美术延续、西画东渐演进、大众文化流变的三条主线的作用,在学院教育、国际交流、大众传播诸多方面,分别留存着丰富的历史记忆的痕迹,这在相关的中国近现代美术文献中得到了充分生动的显现。藉此发挥应有的经典传承、知识服务的功效,使之成为与中国近现代美术相关的专史研究、文化管理、公共服务等业界相关的参考用书。 内容推荐 在近年来的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中,相关学科专业数据库的建设,使原本碎片化的文献逐渐整合为有效的学术研究资源,让我们能够别开生面地接近较为完整的历史原貌,其中重要的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实践等,形成了为相关学术研究、艺术收藏、艺术策划、文化决策进行知识服务的创意资本。 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的学术资源,目前尚未有相关“库”化(数据库)和“馆”化(美术馆)专题性艺术资源集聚平台和转化机制,因此,《中国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十讲》,根据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传统延续、西画东渐、大众流布的演变主线,通过对于相关珍稀文献的深度发掘、梳理和学术解读,调查相关艺术作品著录量、存世量、艺术家人名,查考相关艺术活动事件及其社会传播途径和社会反响,并进行相关美术史补正、艺术之物与历史之物复合等工作;从而希冀为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提供更加有效的知识服务,促成相关艺术资源的有效保护、转化和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