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里登布洛克叔叔 第二章 神秘的羊皮纸 第三章 叔叔也困惑不解 第四章 我找到了钥匙 第五章 叔叔念那张羊皮纸 第六章 叔侄辩论 第七章 准备出发 第八章 出发 第九章 在冰岛 第十章 冰岛的一顿晚餐 第十一章 向导汉斯·布杰尔克 第十二章 去往斯奈菲尔的路上 第十三章 向斯奈菲尔靠近 第十四章 无谓的辩论 第十五章 斯奈菲尔山顶 第十六章 火山口中 第十七章 真正的探险之旅开始了 第十八章 海面以下一万英尺 第十九章 “必须实行配给了” 第二十章 死胡同 第二十一章 渴得难受 第二十二章 仍旧没有水 第二十三章 汉斯真棒 第二十四章 海下 第二十五章 休整一日 第二十六章 只剩我一人 第二十七章 迷路了 第二十八章 模模糊糊的声音 第二十九章 终于脱险 第三十章 “地中海” 第三十一章 木筏 第三十二章 第一天航行 第三十三章 大海兽 第三十四章 阿克赛尔岛 第三十五章 暴风雨 第三十六章 我们往何处去 第三十七章 人头 第三十八章 叔叔的讲演 第三十九章 会是人吗 第四十章 障碍 第四十一章 往下走 第四十二章 最后的一餐 第四十三章 爆炸 第四十四章 我们在哪儿 第四十五章 尾声 精彩页 第一章 里登布洛克叔叔 1863年5月24日,星期日,我叔叔里登布洛克教授匆匆忙忙地回到自己的小宅子。他的住宅是在科尼斯街十九号,那是汉堡旧城区里的一条最古老的街道。 女仆玛尔塔刚把饭菜放在炉子上,以为自己把饭做晚了呢。 “这下可好,叔叔是个急脾气,说饿就饿,饭菜马上就得端上来,否则他会大声嚷嚷的。”我心里在这么想。 “里登布洛克先生今天回来得这么早呀!”玛尔塔轻轻推开餐厅的门,紧张惶恐地对我说。 “是回来得早了些,玛尔塔。饭未准备好没有关系,现在两点还没到哩。圣米歇尔教堂的钟刚敲了一点半。”我回答她道。 “可教授先生为什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他自己大概会告诉我们原因的。” “他来了!我得走开了。阿克赛尔先生,请您跟他解释一下吧。” 玛尔塔说完便回到厨房里去了。 我留在了餐厅里。可是,教授脾气急躁,而我又优柔寡断,让我如何去叫教授熄熄火呢?于是,我便打算溜回楼上我的小房间里去。可是,大门突然被推了开来,沉重的脚步声在楼梯上咯噔咯噔地响。屋主人穿过餐厅,径直奔向自己的书房。 在穿过餐厅时,他把自己那圆头手杖扔在了屋角,又把宽边帽子扔到了桌上,并向自己的侄儿大声喊道: “阿克赛尔,跟我来!” 我正要跟过去,只听见教授已经不耐烦地又冲我喊了一嗓子: “怎么了?你还不过来!” 我赶忙奔进了我的这位令人望而生畏的老师的书房。 里登布洛克其实人并不坏,这一点我心知肚明。但是,说实在的,除非出现什么奇迹,否则他这一辈子都是个可怕的怪人。 他是约翰大学的教授,讲授矿物学。他每次讲课,总会发一两次火。他并不关心自己的学生是否都来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将来会有所成就。说实在的,这些事对他来说,都是细枝末节,小事而已,他从不放在心上。用德国哲学家的话来说,他这是在“主观地”授课,是在为自己讲课,而不是在为他人讲课。他是一个自私的学者,是一个科学的源泉,但想从这科学的源泉汲取水分,却并非易事。总而言之,他是个悭吝之人。 在德国,有几位教授同他一个德行。 遗憾的是,我叔叔虽身为教授,但说起话来却并不利索。在熟人之间情况尚好,在公开场合就很不尽如人意了。对于一位授课者,这可是个致命的弱点。确实,他在学校讲课时,常常会突然卡壳,常常因为某个刁钻古怪、生僻难说的词而打住话头。那个词在抗拒着他,不愿就范,以致教授逼到最后,只好说出一句不太科学的粗话来,然后自己便火冒三丈,大发雷霆。 在矿物学中,许多名称都用半希腊文半拉丁文,十分难发音,甚至诗人见了都挠头。我这并不是在对这门学科大放厥词,我根本就没这个意思。可是,当你碰到一些专有名词,比如:“菱形六面结晶体”“树脂沥青膜”“盖莱尼岩”“方加西岩”“钼酸铅”“钨酸锰”“钛酸氧化锆”等时,口齿再伶俐的人读起来也磕磕巴巴的。 在这座城市里,人人都知道我叔叔的这一情有可原的毛病,他们借机来出他的洋相,专门等着他碰上这种麻烦词,看他出错,等他发火,借机开心。这么做,即使对德国人来说,也是很失礼的。来听里登布洛克教授讲课的人总是很多,但其中总有不少的人是专门来看教授大发雷霆,并以此为乐的。 不管怎么说,我必须强调一点,那就是我叔叔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他虽然有时会因动作笨拙而把标本搞坏,但他却具有地质学家的天才和矿物学家的敏锐观察力。他在他的锤子、钻子、磁针、吹管和硝酸瓶中间,可是如鱼得水、驾轻就熟的。他能够凭借一块矿石的裂痕、外表、硬度、熔性、声响、味道,毫不犹豫地判断出它在当今科学已发现的六百多种物质中属于哪一门类。 因此,在各高等院校及国家学术学会中,里登布洛克的名字是响当当的。亨夫里·戴维先生、德·洪伯尔特先生、约翰·富兰科林、爱德华·萨宾爵士等,每次路过汉堡,都要前来拜访他。此外,安托万·贝克莱尔先生、雅克-约瑟夫·埃贝尔曼先生、戴维·布雷维斯特爵士、让-巴蒂斯特·迪马先生、亨利·米尔纳-爱德华先生、亨利-艾蒂安·桑特-克莱尔-德维尔先生等也都喜欢向我叔叔求教化学领域里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我叔叔在化学这门科学中,有过许多重大发现。1853年,奥托·里登布洛克教授在莱比锡发表了《超结晶学通论》。这是一本附有铜版插图的巨著,但因成本过高,赔钱不少。 另外,我叔叔还当过俄国大使斯特鲁维先生的矿物博物馆馆长。该博物馆之馆藏在整个欧洲享有盛名。 在厉声呼喊我的正是这个人。他身材高挑,清瘦,腰板结实,一头金发,人显年轻,虽已届五旬,但看上去也就四十来岁。两只大眼在宽大的眼镜后面不停地转动;鼻子细长,像是一把刀具。有些调皮鬼学生,说他那鼻子好似吸铁石,能够吸起铁屑。其实,这是胡编瞎造,他的鼻子倒是喜欢吸鼻烟,而且吸得很多。 还有一点,我得补充一句,我叔叔步子很大,一步可迈出三英尺,而且走路时双拳紧握 导语 儒勒·凡尔纳著的《地心游记》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小说,讲述了里登布洛克教授受一封密码信启发,与侄子阿克赛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地心探险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凡尔纳将科学知识巧妙地穿插在小说的情节中及对人物的刻画上,在向读者描述一个神奇的地下世界,展示曲折生动、饶有趣味的情节的同时,又让读者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到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意志。 序言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法国 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他出身于法 国西南部城市南特的一个律师家庭,从小便表现出了强烈 的探索欲望和丰富的想象力。20岁时,凡尔纳北上巴黎求 学,博览群书,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为他日后的科幻小 说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 19世纪,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对科学幻想非常着迷。在这一 时代背景之下,凡尔纳写了大量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这 些作品既展现了科幻小说的无穷魅力,也为科幻小说作为 一种文体的独立发展开拓了道路。 凡尔纳笔下的主人公常常是一些天才的发明家、能干 的工程师或勇敢的航海家等,他们大多志趣高尚,献身于 科学,不计较个人的物质利益。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在惊 心动魄的故事中融合着广博的科学知识,同时热情地讴歌 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意志和坚忍不拔、不畏强暴 的品质,洋溢着强烈的乐观主义精神。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尤其让今天的人们惊叹的地方,是 其超前的预见性。虽然小说都是虚构的,但他的科幻小说 却是建立在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的基础之上,因此常常能 够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做出惊人的预测。许多被凡尔纳写入 小说的事物,在当时还只是作家头脑中的虚无之物,但在 今天却已成为或者正在成为现实。 “凡尔纳科幻小说系列”收录凡尔纳最负盛名的“海 洋三部曲”——《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 《神秘岛》,以及《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从 地球到月球》,由知名翻译家潘丽珍、陈筱卿从法文原版 直译,同时配有画家黄云松、潘孝忠等所绘的精美插图, 高品质地呈现凡尔纳科幻小说的魅力,值得一读。希望这 些小说能激励青少年读者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为人类的 未来贡献自己的智慧。 内容推荐 《地心游记》是儒尔·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他决心也做同样的旅行。途中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经历迷路、缺水、史前生物等种种险情,也得到了地下海、史前人骨骸等惊世的发现,经过三个月的旅行,最后回到了地面。 整部小说就像凡尔纳的所有作品一样,不仅文笔幽默流畅,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有着浪漫而合乎科学的非凡想像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超过时空的幻想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