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物理学家说文析理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物理
作者 范洪义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范洪义,我国自主培养的首批18名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
范洪义教授在理论物理多个领域做出原创性的贡献,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是他独辟蹊径地创造了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使得牛顿-莱布尼兹积分规则能直接施用于由狄拉克符号组成的投影型算符的积分,从而显著地发展了狄拉克用以阐述量子力学的符号法,使量子力学的表象与变换理论得到别开生面的发展,尤其是他提出的连续变量纠缠态表象,在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中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
范洪义教授是国际著名的量子光学前沿理论家,他的论文得到很多引用与好评,其原创性成果有普及理论教学的深远意义。
后记
我学研理论物理凡五十年,有几点经验。先是注重基
本功,如种树要培好根,才有望结果。然后是用心专一,
处若有所忘,行若有所遗,忽而若有所失,忽而若有所思
。此阶段,心所向往的,手所推导出的,可能是简洁优美
的理论吗?这只是痴人说梦罢了,因为在这个阶段物理感
觉尚未培养成熟。如此又坚持了数年,有了物理通感,找
到了能把物理思想引向深处的数学方法,终于可以做到得
心应手,心里预期要达到的目标,能以手和纸拿演推导出
来。那时作的论文,汨汨然好像如潮涌起来。又过了几年
,我写的论文沛然莫御,居然有倒江泻河的气势,其原因
是我找到了发展狄拉克符号法的途径。论文而且有醇(清
纯,甜美)的特点,可谓一家之言。于是就抵达了第三阶
段,善于将不同想法交融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完整的物理目
标去推导它。
以上这段思考的心路历程,说出来抽象,读者也未必
有共鸣,但是如果不把它写出来,似乎就对不起自己写数
百篇论文的磨难。现在,才大气盛,该轮到我立言了,出
言有本,处心有道,行已有方,写必是自创的理论,授必
讲存诗意的物理,把系统的学问授予后人,让他们加深对
量子力学的理解。
于是,有人问我,你身为物理学人,关注物理理论进
展如此投入,撰写论文和专著占时如此之多,怎么会弄起
文学创作来?
我说,谈起文学创作,我不够格。因为研究物理五十
多年,已经耽误了我的文学情愫与创作所需的浪漫和文科
知识积累,潜移默化中我成了一个悬情于物理思索、求实
核准的人,如同一个孤立的奇异振子,没有资格与周围的
多模振子合拍。这本随笔,在文学家看来也许不值一哂。
更何况我在物理学界也只是一个自己挣扎出来的人,怎会
在文学界游刃有余呢?之所以写了这本有些文学色彩的书
(或可称为科学笔记),是因为受了鲁迅先生的启发,他
曾将科学小说《月界旅行》从日文翻译成中文,并在弁言
中写道:
盖胪陈科学,常人讨厌之,阅不终篇,辄欲睡去,强
人所难,势必然矣。惟借小说之能力,被优孟之衣冠,则
虽析理谭玄,也能浸淫脑筋。不生厌倦……
如今我写本书也是为了让厌倦物理的人改变一些看法
,减缓他们对物理望而却步之步伐。另一个目的是尽量将
古代文人的一些理性思考与物理挂起钩来,让今人从一个
新角度了解他们的智慧和情操。这符合爱因斯坦所说:“
我深知物质的力量,所以我深爱物理学。但是在研究物理
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在物质的尽头,屹立的是精神
。”
古人将学问分为义理之学、辞(词)之学、经济之学
和考据学。若按此分类,物理学也许可勉强纳入考据学的
范畴。古人云“好学而无常家”,我们研究物理学的人切
莫对义理之学、辞之学、经济之学不闻不问啊。
目录
自序
古文新识
1 曾国藩谈“能量”不连续
2 从韩愈和柳宗元的招生观联想到的
3 从水浒人物史进、王进和李忠看师生关系
4 袁宗道的搪塞
5 船子和尚、惠更斯和开合的鱼嘴
6 读《荷塘月色》的一点别扭
7 读《延师教子》有感
8 读郓敬的《谢南岗小传》
9 《聊斋志异》中的一则科幻
10 古人心目中物理之顺逆
11 从《儒林外史》人物周进的一副对联谈学物理
12 小议《蜃说》
13 写物理论文可借鉴明清八股文
14 读《齐人有一妻一妾》
15 小议赵括之母
16 谈研习物理的“以大观小”法
17 《杞人忧天》新解
18 评清代桐城派刘开的创新论
19 再读苏轼的《石钟山记》
20 重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兼谈王阳明的“致良知”
21 从曹植说到爱因斯坦
22 曾国荃靠力学常识断案
23 谈《水浒传》中王进看出史进的破绽
24 归有光的《瓯喻》读后感
古文新解
25 论文收尾与瓷胚收口
26 富兰克林谈遗憾
27 谈徐锡麟的《照魂镜》
28 注解物理需要好文字
29 蔡元培为燕京大学题的匾
30 王文治谈书法给我的启示
31 寻访方以智墓地
32 对“太极图”的陋见
33 与物理有关的古谜语
古诗揭理
34 歌颂葛洪的明代古诗
35 古诗对我学物理的启迪
36 凉亭无窗风自在,床前有月人沉吟
37 读诗谈物理
38 作咏物诗是物理学家的天职
39 谈写景古诗中的色和声
40 向韩愈学想象力
41 从唐代诗人方干的一首诗谈多普勒效应
42 谈杜甫诗对物理现象的描述
43 科研道路诗解一
44 科研幻影诗解
45 天籁之声中的无声
46 古诗描述的光学现象
47 四时散步,萌生灵感诗解
48 物理学家爱听什么声音?
49 《学有所成》赋
50 古诗中体现的振动和波
51 古诗中的时空穿越
52 散步行吟
闻禅析理
53 从慧能的“仁心在动”谈起
54 几则禅宗公案
55 《空门无框》和《无门关》
56 《僧问客来迟,向佛本初心》解
57 读《秋声赋》兼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58 有物理禅意的一段相声
琐事启迪
59 运书散落记
60 写书偶感
61 打伪科学假者戒
62 替胡适先生叫屈
63 从信件看费恩曼的物理联想力和人品
64 在捐赠上海市大同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证书仪式上的讲话
65 人性与物性
66 元旦诗和中秋诗
67 谈爱因斯坦拒绝被心理师分析
68 谈诺贝尔奖牌的分量
69 游武夷山诗几首
70 游丹江口赋诗
趣说杂事
71 “江山如画”还是“画如江山”:谈物理学家写意自然
72 与何锐杂谈《三国演义》一则故事
73 相面与量子力学相算符
74 一对一的教授方式趣谈
75 致友人
76 近代中国的自然科学为什么落后
77 谈《慕贤》
78 冬游肥东浮槎山
79 刘开的《问说》与冯·诺伊曼的“习惯说”
80 聊聊物理竞赛和诗词大赛
81 论大学生逃课
82 说“空”字
83 “直道荆棘生,斜径红尘起
84 “知乎”哀哉
85 什么样的后生好成才
86 漫谈发现与创造的异同
87 与我交往过的中国科大少年班学生:读傅亮和王文芹的毕业离校信
88 描绘灵感特点的绝佳文字
89 从李敖的一首诗谈文体的活用
90 习古文锻物理素质
9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例
92 有序算符内的积分法是狄拉克符号法的“语法结构”
93 劝人弃理经商诗三首
94 谩说“枪手”
95 述说相隐
96 说测量眼神
97 物理诊题和医诊儿科
98 《西游记》中被忽略的一段高级幽默
99 用分析—综合法读《西游记》
100 卖书杂记
趣说科研
101 谈科研论文发表的数量
102 谈论文命题
103 学习是一个追寻糊涂难的过程
104 如何评价理论物理学家的水平
105 参加学术会议之诫
106 胸中洁净的物理学家
107 望月与做科研
108 量子力学发展史舞台上的小角色
109 理论物理学家要习惯于“独行潭底影”
110 物理专业学生如何看待数学
111 学研理论物理的偈语
112 选学物理的动机
113 谈慎用类比法
114 谈“大匠不示人以璞
115 理论物理推导的美学特点
116 物理公式的口述与默写
117 理论物理之推导
118 理论物理取经路上的磨难
119 我怎样理解量子理论的必然
120 狄拉克《量子力学原理》:涓涓知识流的源泉
121 研究量子论:“单挑”还是“团队攻坚”
122 简谈量子力学理论的美
123 物理学家要自己发展数学
124 大学生如何高效做物理习题
125 谈量子论的一路独门功夫
126 理论物理学家:从写境到造境
127 谈成果积累
128 谈写专著之难
129 新符号的引入和灵活使用
130 谈物理之难学
131 物理理论的平淡和肤浅
132 谈作为SCI论文评阅人的素质
133 论量子算符排序的积分方法
134 雅俗共赏的物理学
精彩页
1 曾国藩谈“能量”不连续
关于有温度的物体发出的热辐射在不同频率上的能量分布规律,普朗克指出必须假设光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这样计算的结果才能和实验结果相符。这样的能量叫作能量子,每一份能量子等于普朗克常数乘以辐射电磁波的频率。
能量值只能是能量子的整数倍,即存在一个自然常数h=6.626196×10-34J·s或6.626196×10-27erg·s(1 erg=10-7J)。这一假设后来被称为能量量子化假设,而常数^被称为普朗克常数。普朗克首次指出了热辐射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非连续性。后来,爱因斯坦指出在光的传播过程中情况也是如此:当一束光从点光源发出时,它的能量不是随体积增大而连续分布的,而是包含一定数量的能量子……不随运动而分裂。
但是,怎么会这样呢?物体能量的变化怎么会是非连续的呢?人们更愿意相信,任何过程的能量变化都是连续的,而且光从光源中也是连续地、不间断地发射出来的。那么如何理解普朗克常数呢?于是,在能量量子化假设提出之后的十余年里,普朗克本人一直试图利用经典的连续概念来解释辐射能量的不连续性,但以失败告终。他只好无奈地说:“新理论最终被确立为真理是因为反对者慢慢老死了,而新的一代年轻人一开始就接受了它,不再反对。”啊哈,先入为主!
我在年轻时,为了理解能量的不连续性,曾经反复琢磨清代文人兼军门曾国藩的一段话:“凡精神(理解为能量),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为了弄懂这段话,我参考了明代高攀龙的笔记:“圣学全不靠静,但个人禀赋不同,若精神短弱,决要静中培拥丰硕。收拾来便是良知,漫散去都成妄想。”另外还请教了我的朋友何锐。
何锐对这段话很感兴趣,写道:“曾氏此语,出自《冰鉴》,极为后人所重。本义是用以识人鉴能的方法,具有极高智慧。范老师却从中看出能量存在的不连续性,可谓独杼新见。”最关键的一句“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其义为“精神不足,是由于故作抖擞并表现于外;精神有余,是由于自然而生并蕴涵于内”。(译自网络)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精神有余,则视为高能状态,能量的不连续性就不明显;而精神不足,则视为低能态,精神的断续性(也就是量子性)就显示出来了。
可见,对于精神(能量)的不连续性,曾先生早就注意到了,早于1900年普朗克的报告。对于断续观察的“脱略”,曾先生也有些精辟的阐述,只是他没有确定能量子的值,而普朗克做了慎重周密的“针线活”确定了量子,所以诺贝尔奖还是应该授予普朗克。
文章写好了,自觉对曾先生之说扯上物理涵义,有牵强附会、望文生义之嫌。但将曾先生对精神断续的分析权且作为能量量子化的“对应”,尚可自娱自乐吧。再则说,大智如曾先生也确实有点先知先觉,倘若不是,那为什么从未见别人谈论过精神之断续呢?而且,曾国藩处事也常结合物理时空的性质,如他曾说:
“知天之长(时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空广)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P3-4
导语
本书为作者50多年从事物理学教学、科研的经历与自身文学阅读相结合的科研随笔,重在对古代文学作品、历史名人典籍及事迹的延伸,科学、趣味地阐述其中所蕴含的物理学知识或感悟。书中各篇文章分析精辟、见解独到。本书适合理科大学生、研究生阅读,也是文科生提高理学修养的参考读物。
序言
当今研理之人,日日交涉自然,深探奥秘,辨析疑义
,专心劳肾,瞻万千气象以简明公式释之。见识之高可归
于大雅风趣而不染儒迂,教诲之深可范之以正则睿智而不
付巧言。
然任何探索未必建功于年。倘遇芜蓁之路,多涉往复
而仍壅塞,则难免渐以因陈,滞兴会,失性情,落为迂腐
学究也。故吾辈做物理者,当知目标圣真淹远,而察万象
却非仗一腔热忱、赖一月之功。为绝矜持陈见,应将恋物
华变故积淀之感、观物态环生偶然之思,凡有幽奇,不论
错杂,启文通怀,露于笔端,自标自娱,裨益初心。
是以忙里索闲,挤一时空,打理散乱之念,摄归正意
,继《理论物理学研随笔》一书,连篇续写余以理学人之
思绪学古贤、观世物、量世情之短文,集成一册,名日《
物理学家说文析理》出版之。
唐朝高僧的寒山与拾得对话,拾得日:“我看世上人
,都是精扯淡……”而鲁迅的《书信集·致增田涉》中写
道:“所谓‘扯淡’一词,实较难译。”是否如清代孔尚
任《桃花扇·修札》中所言:“无事消闲扯淡,就中滋味
酸甜。”
本书中的滋味,请读者自己体会,有误之处,望四方
读者不吝指教。
内容推荐
本书是理论物理学家范洪义教授在科研之余的畅怀俊语,其纵横之笔既抒理趣,也论识见。“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读者可以体会这位在量子数学物理领域深有洞察的学者之随笔与文学家作品的异同,品鉴“孤韵耻春俗,余响逸零氛”,以扩展视野,丰富自己的文理修养,提高和谐自然的情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