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叶舒宪,文学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神话学会会长。曾主编“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丛书”(湖北人民出版社)、“文学人类学论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神话学文库(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神话历史丛书”(南方日报出版社)等。2009年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A类“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2011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出版著作40余部,译著6部。曾任美国耶鲁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客座教授。代表著为《中国神话哲学》《文学与人类学》《文学人类学教程》《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多种著述被翻译成为英、法、日、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目录 第一篇 导沦 第一章 战马英雄 一、英雄史诗的概念 二、上古印欧史诗 三、中古欧亚史诗 四、战马英雄:游牧文化的原型范式 第二章 太阳英雄 一、荷马的悲哀:英雄史诗的再发现 二、《吉尔伽美什》中的文化哲学 三、英雄与太阳:求索原型结构 四、太阳英雄:定居文化的原型范式 第二篇 发掘 第三章 重寻中国的太阳英雄 一、熟知:羿与太阳的对立性 二、真知:羿与太阳的同一性 三、幼子继承:射日神话的原始蕴含 第四章 母题比较——羿史诗表层结构的复原 一、主人公的出场 二、主人公的罪恶 三、敌手与主人公的道德转变 四、主人公诛妖怪立大功 五、主人公探求不死的旅行 六、主人公的仪式性死亡与复活 七、主人公得不死药 八、主人公失不死药 九、主人公的结局 第三篇 读解 第五章 深层结构——羿史诗的原型读解 第六章 循环模式——羿史诗的再读解 一、龙凤呈祥:循环模式与羿史诗的发生 二、太阳英雄型故事的普遍语法 第四篇 影响 第七章 死亡意识与中国文化 一、死亡意识的跨文化发生 二、族类的不朽:儒家的“孝” 三、个体的精神不朽:德、功、言 四、加入循环:道家的不死信仰 第八章 帝王与太阳 一、“夔一足”的所以然 二、感生神话的逻辑 三、黄帝与神话的法典功能 第五篇 源流 第九章 中国与巴比伦文化因缘 附录 原始思维发生学研究导论 一、“原始思维”概念的语义界定 二、原始思维研究的方法论 三、原始思维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 四、原始思维与儿童思维 五、原始思维发生的建构阶段 内容推荐 本书在方法论上仍然遵循原型模式分析的基本原则,即试图从可经验的文学(文化)对象的表层分析入手,探讨不可经验的,但又实际存在着并主宰、决定着表层现象的深层结构模式,进而从原型的生成和人类象征思维的普遍性方面对这种深层模式做出合理的发生学阐释,力求在主体一人的(思维)心理结构和客体对象的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把握某些跨文化的文学现象生成及转换的规律性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