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洋深处/郑文光科幻经典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郑文光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海员庾家全所工作的货轮“海远号”在途径南太平洋某海域时,突然神秘消失、杳无音信。十年后,庾家全的女儿庾新翎收到了一封来自南太平洋的信,写信人居然是失踪多年的父亲。信中写了“海远号”遇难前后的奇异经历,还说自己现在被困在外星人建立的海底洞穴。于是,庾氏姐弟决定去当年“海远号”的出事地点营救自己的父亲,诡异而离奇的故事就此展开……
作者简介
郑文光(1929-2003),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科幻之父”,代表作有《飞向人马座》《火星建设者》《大洋深处》《鲨鱼侦察兵》等。作品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宋庆龄儿童文学银质奖等,并被翻译成英、俄、日等多种语言。1998年荣获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
目录
来自南太平洋的信
不可思议的故事
两个青年人
北京—惠灵顿航线上
约翰·金斯莱
迎着神秘的海洋
ZG227号
第二个玩偶
惊心动魄的一幕
洛丽
杜库里人
疑团重重
在直升机的桨叶下面
神奇的太阳
庾家父子
绿光莹莹
父与女
意外的变故
飞碟浮出水面
最后的时刻
诀别
序言
郑文光与中国科普
吴岩
2003年6月17日,著名科幻作家、科普作家郑文光离
开了人世。郑文光的一生是为中国科幻和科普事业奋斗的
一生。他去世的消息在互联网上一传开,当天就有人建立
了郑文光网上纪念馆。新浪网在发表了有关郑文光去世的
消息之后,网友的感叹言论迅速达到数百条。多数人是向
郑文光的离去致敬的。许多人提到了名著《飞向人马座》
对他们的影响。一些网友还说,正是阅读了郑文光的作品
,才使他们最终选择了科学事业。
归国华侨的爱国之路
郑文光,祖籍广东中山,1929年出生于越南海防。早
在11岁时,他就创作了第一篇抗日杂文。随后,他在一篇
题为《别了,海防》的文章中,声言一定要回到满目疮痍
的祖国去。他从此开始了在东南亚地区的漂泊,靠创作散
文、杂文和科学小品和在学校教书为生。在这期间,他结
识了秦牧、曹日昌等文学和科学界的名人,并受到共产党
的思想影响,参加了进步活动。
20世纪50年代初,得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之后,郑文
光激动异常,他立刻寻找机会,回到了祖国。他来到首都
北京,进入了中国科协科普局,担任《科学大众》杂志的
编辑。在这期间,他与高士其等一些著名科学家都有接触
,他还自学了俄文并多次到各地为学生和群众进行天文学
的科普讲座。
创作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
1953年的某一天,《中国少年报》的编辑赵世洲找到
郑文光,要他看看能否写篇科幻小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
创建陛的邀请。要知道,虽然早在20世纪初期,鲁迅和茅
盾就曾经翻译过外国科幻小说,老舍和顾均正也创作过本
土科幻小说,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样的文学品种能否
适合于新的国度,仍然是一个谜。郑文光从苏联科幻小说
受到欢迎的情况中得到启示,认为新中国的本土科幻,也
一定能得到读者的欢迎。1954年,他的科幻小说《从地球
到火星》在中国少年报连载两期,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
。据说,当时北京的古观象台还架起了天文望远镜,以满
足读者观测火星的要求。
第一次走出国门在国外获奖
《从地球到火星》的成功,为郑文光打开了通向科幻
文学的大道。1955年,严文井主编的年度儿童文学选中就
选择了郑文光的小说。随后,郑文光还把4篇作品编辑成册
出版。1956年,他的《火星建设者》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之
后,送到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还获得了科幻
大奖。这是至今为止,中国科幻作品获得的第一次国际级
奖励。
科普创作的多面手
郑文光不单单创作科幻小说,还创作各种各样的科普
作品。他的科学文艺读物文笔优美,构思独特。1955年出
版的《飞出地球去》,曾经获得青年读者的交口称赞,其
中的《宇宙中有些什么》,还被选入全日制初中课本。
1957年创作的科学家传记《火刑》,以华关的笔触和人道
主义的手法,将大科学家布鲁诺为真理而死的场面,表现
得淋漓尽致,该文迅速也被选入全日制中学教材。郑文光
还创作过童话,他的童话故事不同于一般科学童话,而是
将自然界的美丽和科学与人文交融。造就出一种奇异的深
度效果。他于1959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担任《新观察》
和《文艺报》的编辑,并随远洋船到达西沙群岛,写下了
许多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散文和科普作品。
让科幻抒写人生
1978年,他出版了长篇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这
部划时代的杰作,使人们看到,中国科幻小说已经走出了
儿童文学和科学普及的领地,成了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飞向人马座》讲述的是三个宇航学校的少年,在一次
偶然事故中,飞离地球,进入了太空。他们与宇宙空间搏
斗了整整9年,才从黑洞的边缘回到地球。故事中充满了宇
航科学知识。更充满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该书获得
了当年的全国儿童文学奖。
此后,郑文光放弃了其他工作,专攻科幻创作。他出
版了4本长篇小说和多部中短篇小说。其中,长篇小说《神
翼》获得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短篇小说《地球的镜像》由
于将科幻小说与社会分析相互结合,受到了读者的青睐,
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他还与童恩正、叶
永烈、金涛等共同构筑了科幻文学突破科普,走向“剖析
人生,反映社会”的全新道路,为中国科幻小说最终进入
主流文学领域,进行了良好的理论准备。在这些理论的指
导下,郑文光大胆实践,创作出《命运夜总会》《星星营
》《史前世界》等优秀作品。他还在动物科幻小说方面进
行了大胆的尝试。
对中国科普和科幻的贡献
郑文光的创作生涯,给中国科普带来了如下贡献。首
先,他倡导的以文字的美感书写科学和自然美丽的做法,
给中国科普作品的文学档次提升,带去了良好的影响。正
是郑文光和其他一些作家的努力,才使中国作家协会和文
学领域,逐渐对科普作品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在这一点上
,郑文光继承了老作家高士其的传统,他本人也和高士其
共同编辑了《建国五十周年科学文艺选》。
其次,郑文光认为,科普作品应该讴歌伟大的祖国,
应该让青年喜爱科学,喜爱大自
导语
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阅读!中国科幻黄金时代大师作品!影响几代人的儿童科幻佳作!
深海之处,你会发现什么样的秘密?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的存在?
郑文光大胆地将科幻作品与科普作品分离开,并热切地通过理论和实践去寻找科幻读物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精彩页
来自南太平洋的信
外语学院的女学生庾新翎,哆哆嗦嗦地抓住几张很厚、很结实的书写纸,读着这封用粗大、潦草的钢笔字写的英文信。
夫人:
这封信是跟我一次难忘的航行交织在一起的。这次航行,大概是永远不会从我的记忆中抹去的了……不过,还是让我从头说起吧。
不久以前,我的拖网渔船在南太平洋追逐一群金枪鱼的时候,捞起了一个奇怪的玩偶。它差不多有一个刚出世的婴孩那么大,不过它既不是橡胶制的,也不是塑料制的,更不是任何金属或合成材料制的。我不知道制造这玩偶的材料是什么东西。我把它放在我舱房的桌子上。可是,不管我在舱房的哪个角落,总能感觉到它神秘的蓝眼珠子瞅着我……
信纸从庾新翎的手上掉下来了。
这位22岁的姑娘,有一种沉着端庄的气韵,常常叫一些愣头青的小伙子着迷,尽管心里像窝着一团火,在她面前也只好低眉垂目,屏息敛气。然而此刻,庾新翎的脸色比她捧读的这张信纸还要白。
坐在她对面另一张沙发上的,是她的舅舅邝天林。他弯下腰捡起信纸,交给外甥女,同时轻声说:“读下去,读下去!”
舅甥俩坐在外语学院的会客室里。舅舅是特地从上海赶来的。刚才见面的时候,他说,他是到部里来办点事情,顺便来看看庾新翎。然而,庾新翎总感觉到,舅舅说话有些闪烁,恐怕他是专为送这封信而来的。她虽然刚刚读了开头几句话,却感觉到,这封信蕴含着一个重大而可怕的秘密。
半夜,刮起了风暴。我惊醒了,抬头一看,这个玩偶似乎笼罩在一团绿色的光芒中。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冲了过来,我们船上的一个船员,轮机手皮尔特,闯了进来,嚷嚷道:
“船长,舵……”
话音未落,他看见了那个绿光莹莹的玩偶,冷不丁怔住了。他向后倒退,紧紧扼住自己的咽喉,仿佛要遏止一阵涌到他喉头的咯咯声。
忽然,他转身踉踉跄跄地走了。我跳了起来,想抓住他。但是那结实的帆布的水手外套竟然被撕裂了,我只抓到一片破布。轮机手的脚步声消失在狂暴的风雨啸叫之中。我披了件衣裳,冲到外面,却意外地发现,我竟来到一个月白风清的世界,渔船在平静的海面漂浮着,刚才的狂风暴雨仿佛只是一场噩梦。
庾新翎停下来,抬起头望望舅舅。邝天林只有45岁,却已经显得相当苍老了,瘦骨嶙峋的身体,背脊有点佝偻;只有一双眼睛,闪着奇异的光,打量着外甥女。
“为什么他要写信给我妈,告诉她这个古怪的故事?”她问道,声音干涩。
“看下去你就会知道的。”邝天林说着,不自然地咳了一声。“好吧。”庾新翎咬咬嘴唇说。 我巡视了全船。我的船员都在睡梦中,好像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过。只有值班的皮尔特不见了。舵架旁空无一人,舵轮是歪的,似乎受到过什么东西的猛烈撞击。
我的轮机手就这样永远不见了。可能他是掉下海去了。在那样大的风雨中,即使像他这么一个老水手,也是难免失足的。我叫醒了几个水手,沿着我们的航道折回去,一直打捞到天亮,连个尸首也没有捞到。为了轮机手的莫名其妙的失踪,我停止打鱼一整天。
我在舱房里听到的狂风暴雨的声音,是真的吗?抑或只是一个梦境?天气又为什么变化得那么突然?难道这里面有什么魔法?
我回到舱房,一眼就看到那个玩偶,安然立在那儿,既没有绿光,也没有其他任何奇迹。我拿起了它。它的蓝眼睛还是紧盯住我。我仔细察看,这玩偶做得十分精致,我实在舍不得把它扔到海里去。但是我想起了皮尔特,想起了他惊恐的脸和发狂似的举动。我总觉得这个来自海中的玩偶是一个不祥之物。我大踏步走到甲板上,抡圆了手臂,正要往海里扔,猛地感觉到玩偶内部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响动。我呆住了——我当时的神情一定非常可笑。
夫人,里面竟是一封用中国字写给您的信。我把玩偶砸开了,碎片已经返回大海。只有这封信,我觉得有责任寄到您的手上。我不认识那些方块的汉字,地址是我一笔笔描下来的。
夫人,至今我还一点儿也不明白,这封信、玩偶和暴风雨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这些事件,我的最好的轮机手皮尔特永远消失于人间。
但愿这封信带给您一个吉祥的讯息。
随信附上我——一个南太平洋渔人的良好祝愿。
上帝保佑您。
您的真诚的
John J. Kingsley(P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