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苏轼评传/名家名传书系/长江人文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水照//朱刚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书评(媒体评论)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
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
、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
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
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
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
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
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
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林语堂
目录
导言产生巨人的时代
第一章 “吾生如寄耳”:家世与生平
一、长江上游的天府之国
二、在家乡与京城之间
三、变法风潮中的汴京
四、从二千石到阶下囚
五、谪居江岸的东坡居士
六、成为元祐大臣
七、四任知州
八、流放到海角天涯
九、走向人生旅途的终点
第二章 究天人之际:苏轼的哲学
一、哲学史上的苏轼
二、研究苏轼哲学的基本资料
三、苏轼哲学概述
四、苏轼哲学的特色
五、苏轼与禅宗
第三章 通古今之变:苏轼的史学
一、《春秋》学与相关史论
二、苏轼的史评
第四章 立朝大节:苏轼的政治态度
一、政论
二、政见
三、政治人格
第五章 文艺成就与美学思想
一、苏轼创作的发展阶段
二、光照千古的文艺成就
三、苏轼的文艺美学思想
四、中国审美文化的历史转折
第六章 人生思考与文化性格
一、颜子学与“寄寓”思想
二、生死、出处、大地
三、“寄寓”者的文化性格
四、“寄寓”与“存性”
附录
苏轼年表
精彩页
第一章 “吾生如寄耳”:家世与生平
清代张道《苏亭诗话》云:
东坡诗有自袭句,略为记之。如……“吾生如寄耳”,见十六卷(《寄子由》),又见十卷(《过淮》),又见三十二卷(《送芝上人游庐山》),又见三十九卷(《郁孤台》),又见四十二卷(《和陶拟古》)。①他发现苏轼诗中反复出现“吾生如寄耳”这一句,“略为记之”就有五处之多,实际上还不止此数。②“寄”,是寓居之意,即谓此世界对任何一个生命来说,皆非永恒停留之所,生命从别的地方来,还要归别的地方去,只是一段时间寄居于人世。然则,人世不是生命的归宿,而只是寓所。这就是苏轼反复咏叹的“吾生如寄”一语的含义,它揭示的当然是生命的实际情形,没有人能够否定的。
问题在于,该如何看待这一段寄居的生活?苏轼用了他的一生,来回答这个问题。他是在大起大落、屡起屡落的不平凡生涯中,寻找着对每一个平凡人都有所启示的答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须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把苏轼的一生概括为“在朝——外任——贬居”的两次大循环,以此为主干来叙述他的生平。当然,先要从家世与幼年生长的环境说起。
一、长江上游的天府之国
苏轼的家乡是四川的眉山,离成都只有二百里许,离秀丽的峨眉山更近。长江上游的支流岷江纵贯过这个城市。在宋代,眉山与青神、丹稄、彭山三县同属眉州治下,眉山是州治所在地。眉州又称武阳或通义,这是汉、隋时代的旧名了。《华阳国志》“犍为郡武阳县”条下,记此地在晋时便“特多大姓,有七杨、五李、诸姓十二”①。中国的学术文化,两汉在太学,三国以下即转入贵族私门,故凡大姓较多之处,文化气息便相应地浓厚一些。可见苏轼的家乡在魏晋时已有不错的文化底子。到唐代,四川成为中央政权的大后方,中原有战乱,皇帝在长安坐不住,率作入蜀避地的打算,一些大家族也跟着进川,由于眉州距成都不远,故迁至此处的中原侨姓为数不少,他们多少带来些中原的新文化。入宋以后,眉州逐渐成为著名的文化之邦。宋初名臣田锡,就出自眉州。②
有宋三百年间,眉州为中国贡献了不少文化名人。清嘉庆时编《眉州属志·凡例》云:“(宋)时天下以文名者六,而眉得其三;以史名者三,而眉得其一。”③这里说的“以文名者六”,指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其中三苏是眉州眉山人;“以史名者三”,指《新唐书》《新五代史》作者欧阳修,《资治通鉴》主编司马光和《续资治通鉴长编》作者李焘,其中李焘是眉州丹棱人。留存之今的宋代重要文献中,出自眉州人之手的甚多,如王称《东都事略》、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杨汝明《成都文类》、李壁《王荆文公诗注》、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史季温《山谷别集诗注》、唐庚《唐子西集》、苏过《斜川集》等。这些著作,与田锡、三苏、李焘的著述加在一起,分量是十分厚重的,其中多为研治宋代文学、历史、哲学的必读之书。以故,南宋的陆游曾称眉州为“郁然千载诗书城”①。
宋代眉州方志有家安国(苏轼好友)的《通义记》、孙汝听(曾为苏辙作《颍滨先生年表》)的《眉州古志》及张伯虞的《江乡志》,悉不存。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三九是记眉州的,但此卷亦佚。惟祝穆《方舆胜览》卷五十三保存了宋代眉州的一些地方史料,其引《通义志》(当即家安国书)云:“吾邦之胜,似乎洛阳。眉之通衢平直广衍,夹以槐柳,绿荫蓊然。”又引他文云:“其民以诗书为业,以故家文献为重,夜燃灯,诵声琅琅相闻。”②我们从这几条材料,大约可以想象出宋代眉州的人文景观。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被贬出朝,欧阳修亦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来到了长江三峡的东端。这一年将近年底时,苏轼诞生在眉山城内纱觳行的家宅,依旧历为十二月十九日卯时,依西历则已是1037年1月8日了。传统的算法,小孩子出生就是一岁,过了年又增一岁,所以,到1037年1月19日(旧历正月初一)以后,出生才十来天的苏轼已经两岁了。这样,我们在史籍上看到的苏轼年龄,比他实际生活的年岁要超出将近两年,比如他中进士时是二十二岁,实际才生活了二十年多一点。P1-3
导语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文艺领域都达到一流水准,在哲学、美学、史学、政治以及人生修养诸方面也曾发表许多精辟之见,自成一家之学,他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
复旦大学教授 、宋代文学专家王水照、朱刚联袂巨献;
一部妙悟新见迭出 、角度全面丰富的苏轼新传;
学者型传记典范之作,有温度也有深度。
序言
产生巨人的时代
思想史上有一些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在普通人看来是
单调乏味的。比如德国大哲康德,几无生平可言;中国大
哲程颐,也以性格的固执、单调著称。他们的名字底下,
是一套令人望而生畏的深奥、精密的学说,接近他们需要
相当的勇气和学力。但也有另外一类思想家,如伏尔泰、
苏轼那样的,生平多故,极富传奇色彩,兴趣广泛,性情
开朗,为人们所乐于接近,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能从之获
益。因此,他们所到之处,群众闻讯围观,妇人孺子皆晓
其姓名,文人学士珍藏其签名、手迹,录传其逸闻趣事,
他们的学说也经常以极为世俗化的方式,深入到民间的生
活之中。我们对那些不顾尘嚣,寂寞创作的思想家深怀敬
意,他们的学说是民族文化的脊梁,学术史上的丰碑;不
过,我们也许更应该注意深受民众喜爱的思想家,他们的
精神遗产,对于一般社会生活,尤其是对于后世文化人的
人格塑造,所起的影响更为巨大深远,那是民族文化的血
肉,与学术史的大地。
那么,为什么说“更应该注意”呢?以苏轼为例,可
以说明之。
苏轼确实是那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思想家,甚至在他的
生前,他的名字后面已经跟随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千百年
来,仅仅是这样的传说,已经反映出一部人心中的文化史
。每一个中国人,若认真省视自己的精神世界,必会发现
有不少甚为根本的东西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苏轼的(这里指
的当然不仅仅是文学观念,而主要是就世界观、人生观而
言),称他为中国人“灵魂的工程师”绝不过分。就此而言
,历史上罕有人堪与相比。因此,苏轼的思想对于国人生
命灵性的启沃,盖不在孟轲、庄周之下,而恐远在程颐、
朱熹、王阳明等哲学巨匠之上。他对于中国思想史的实际
影响,见于后人的著述文字者还属其次,更重要的是著见
于文人学士的心灵。宋以后中国文化人的心灵中,无不有
一个苏东坡的形象在——这是历史在民族文化心理中的积
淀,是人心中的历史。然而,文献中的历史却另具一副面
目。元明以降,追慕苏轼精神境界的不乏其人,但一谈道
德性命,辄很少人会谈到苏轼。关于有宋一代学术的比较
权威的著作,要数《宋元学案》,那其中本不乏与程朱理
学相异的各派学说,一一列为“学案”,却偏将苏氏“蜀
学”与王安石“新学”另列为附录,其意该是视为异端。
“新学”“蜀学”本来至少可与程氏“洛学”并峙,却因
南宋人将北宋灭亡之故归罪于王安石,而讳言“新学”,
又徒以朱熹尊程贬苏之故,而讳言“蜀学”,这无疑出于
偏见。可是,在“五四”以后,程朱理学的权威意识形态
之地位已经推倒,哲学史界对“蜀学”的研究却仍远逊于
对“洛学”的研究①,遑论给予恰当的评价。这种情形,
与苏轼对中国思想史的实际影响。是很不相称的。
当然,造成这个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苏轼
的思想确实比研究程颐这样单纯的哲学家要困难。程颐的
固执、单调令一般人敬而远之,但其学说几乎集中在抽象
的哲学思辨的领域,旁涉其他经济、文学、艺术、史学、
医学等诸方面的很少,其辨析概念相当精深,体系比较严
密,对于学者来说,倒易于追究。而苏轼则相反,虽被各
式人等喜爱,所谓“大苏死去忙不彻,三教九流都扯拽”
②,但真要全面把握他的思想,却实属不易。他对于抽象
思辨的兴趣固然也很浓厚,其水平也并不在程颐之下,但
他在各种具体的事物规律的寻求方面,在诸多文化领域内
所体现的智慧,更足重视。我们只要稍接触苏轼的文字,
便不能不为其中涉及领域之广泛,和其思想的丰富性、复
杂性所震撼。不仅是壮浪纵恣于儒、释、道三家之间,不
仅是对“道”“性”等形而上概念的追究和持续不断的人
生思考,也不仅是在政治、经济、史学、文学、艺术等各
大领域的丰富言论,而且在医卜星相、炼丹行气、美食养
生,及农耕工艺技术、教育心理等,几乎凡我们想得到的
话题上,他都曾发表见解,这博杂的程度是研究者极难追
踪把握的。但这般天花乱坠的风貌,却印证着苏轼对于自
然、社会、人生的真实解悟,其中要旨是我们应该探究的

惟其影响虽大,而研究却薄弱,乐之者虽多,而把握
却不易,所以,我们认为,目前更应该注意研究苏轼这样
的思想家。他的影响是深入到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的,又
广推到各种文化领域,因此,苏学不是以严密的概念系统
构建起一座丰碑,却是以坚定而又洞达的智慧求得人生安
身立命的大地。研究苏轼和他的学说,对于了解中国人和
中国文化,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
与此相关的是,苏学比诸那些严密的哲学体系,更少
闭门造车的成分。据说有一个德国教授为学生讲解柏拉图
的学说,只说一句“从前有个叫作柏拉图的人”,接着就
进入学说的剖析,了不涉其时代与生平。倘用此法研究苏
学,则无疑是竹篮打水。苏轼不是把全部思力贯注于概念
推导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如水银泻地一般,贴近自然事物
、现实人生和当代社会所提供的各式事业舞台。鉴于此,
我们在剖析其学说之前,必须详述其生平,在述其生平之
内容推荐
本书以文化、文学、哲学、史学、美学、政治学等七个维度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和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展现其大起大落的一生和丰富立体的精神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为文人的苏轼、为思想家的苏轼、为生活美学家的苏轼。全书立论严谨精辟,妙悟新见迭出,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是“苏轼传记”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