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历史是押韵的,但是敌人正在被遗忘” 2008年金融危机是大萧条以来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这场危机剧烈冲击了全球信贷市场,并迅速蔓延至整个金融体系。在危机的紧要关头,以本·伯南克、蒂莫西·盖特纳、亨利·保尔森为核心的三人救市小组,通过一系列超常规紧急干预手段,成功挽救美国经济走向崩溃。 金融危机10年后,“救市三人组”伯南克、盖特纳、保尔森再次同框,重新反思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教训。意识到危机的到来并不容易,正如伯南克所说:“敌人正在被遗忘。”在《灭火:美国金融危机及其教训》这本书中,他们再次深入探讨了如下问题:危机是如何爆发的?为什么它的影响如此严重?在阻止危机演变成第二次大萧条的艰难历程中,美联储发现了哪些“灭火”工具?这些工具如何帮助美国有效应对后危机时代的经济衰退? 《灭火:美国金融危机及其教训》是“救市三人组”在金融危机十年后的再思考。伯南克、盖特纳和保尔森在这本书中为他们的继任者、其他国家的财政部长以及中央银行的监管者们,提供了对于应对未来危机富有价值的参考。书中所分析的危机“火种”,不仅映照了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它的价值更将远远超过下一个十年。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干燥的火种:危机的根源 火花的源头 点火 防患于未然之艰难 未觉察的火花 第二章 第一束火焰:2007年8月-2008年3月 白芝浩剧本 超越白芝浩 第三章 蔓延的大火:2008年3月-2008年9月 贝尔斯登:紧密关联而不倒 房利美和房地美:发射的火箭筒 第四章 火海:2008年9月—2008年10月 雷曼兄弟: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美国国际集团:自由市场日 一个时代的终结 第五章 灭火:2008年10月—2009年5月 部署不良资产救助计划 结束游戏 结论 下一场大火 更加坚固的防御体系 虚弱的应急武器库 做什么 致谢 金融危机图示:美国的应对策略及成果 简介 专有名词缩略表 危机的前因 危机的轨迹 美国的策略 成果 致谢 其他数据来源 注释 序言 金融浩劫很少发生。通常,金融市场是因为自身混乱 而引火烧身的。市场自发调整,公司开始倒闭,但势态一 如既往。有时候,金融危机的火势过猛,以至于政策制定 者不得不出面“灭火”。他们会为企业发放贷款,以提供 企业所需要的流动性资金,或者通过一种安全的方式帮助 危机中的企业平稳着陆,不过势态依然可能继续。金融危 机极少会走到失控的边缘,乃至险些摧毁金融体系及其他 经济部门,对经济体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损失。这种情况在 美国大萧条时期发生过,此后75年内没再发生。 但是到了2008年,同样的情景再次出现。美国政府— —连续两任总统、国会、美联储、财政部以及在政府各个 机构工作的无数公职人员——不得不应对几代人以来最为 严重的金融危机。当时,我们三个人肩负重任——我,时 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亨利·保尔森,布什总统任期 内担任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布什总统任期内担任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奥巴马总统任期内担任财政部长 。我们推动美国与其他国家制定了应对危机的策略,这场 危机剧烈冲击了全球信贷市场,破坏了国际金融体系,并 使美国经济陷入了20世纪30年代等待救济的民众排起长队 、城中棚户成堆的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 在美联储、财政部及其他部门的同事们的全力配合下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紧急干预手段,对重要企业进 行不断升级的常规和非常规政府救助,以及对重要信贷市 场提供政府支持。当危机蔓延的时候,我们说服国会赋予 我们更加强有力的制定政策的权力来应对危机,包括授权 直接对私营金融机构注资数百亿美元。我们与美国乃至全 世界具有献身精神的优秀公职团队并肩战斗,最终在信贷 渠道被冻结和资产价值暴跌可能会将更大范围的经济拖入 第二次大萧条之前,有效地稳住了金融系统。即便如此, 经济依然遭受了重大打击,所以需要运用前所未有的货币 政策工具和财政刺激手段来帮助经济复苏。 这是一次可载于史册的金融恐慌,让人想起数百年来 困扰金融业的挤兑与危机。过往的长期经验告诉我们,金 融恐慌造成的危害绝不会止步于金融业本身,尽管阻止这 种恐慌往往需要扶持金融部门。那些并非银行家或者投资 者的美国人依然需要依赖有效的信贷系统去购买汽车与住 房、支付大学学费、发展事业。破坏信贷体系的金融危机 可能造成严峻的经济衰退,这种衰退既会伤害普通家庭, 也会波及金融精英。如今,大部分美国公众都记得政府对 华尔街的救助是一种干预手段,但我们的目标始终是保护 主体免受金融崩溃后果的伤害。控制因金融危机所导致的 经济损失的唯一方法是把火扑灭,尽管要做到这一点我们 不得不帮助一些制造危机的人。 十年后,我们认为回顾危机是如何爆发的,同时思考 一下可能有助于减少未来危机损害的经验教训将是十分有 益的。我们三个人都已经写过关于我们在2008年金融危机 中的经历的回忆录,但我们想在处理金融危机的理论和实 践层面,谈谈我们共同做的事情以及我们共同学到的东西 。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和个人特质,在危机爆发之前 我们彼此也并不了解。我们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找到了实 现有效合作的途径,我们也一致认为有些基本规律可以用 于金融危机的化解。金融危机再次爆发的部分原因是,我 们已经将它遗忘,我们再次把它记录下来是为了向大家传 递从过往经历中总结出来的一些重要的经验教训,希望这 些经验教训可以让大家保持新鲜的记忆,并在未来帮助危 机化解者保护经济免受金融危机的破坏。 为什么会发生这场危机?为什么危机会具有如此大的 破坏性呢? …… 政治进程的基调是由最高层决定的,在历史上极其危 险的时刻,布什总统和奥巴马总统以非凡的政治勇气支持 对金融体系实施备受争议却至关重要的干预措施。虽然我 们私下里对国会心存抱怨,但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立法领导 人齐心协力支持将房利美和房地美收归国有,然后拯救整 个金融体系的这种看起来具有很大政治副作用的政策,最 终成为美国两党大力支持下通过的最后两项重要立法。 2008年的危机和紧随其后的痛苦的经济衰退严重破坏了人 们对公共机构的信任。我们认为美国政府应对危机的举措 表明,当各级公职人员在巨大的压力下为公众利益而共同 努力时,很多事情是有可能的。 我们理解为什么许多美国人并不认为美国政府对危机 的反应是成功的,甚至是合法的。因为这些应对方案看起 来经常是杂乱无章和前后矛盾的,所以我们还要在黑暗中 摸索前进,去探索金融世界里的那些未知领域。我们最初 遵循的是传统的策略,但现代金融体系比过去复杂得多, 所以我们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尝试与提升。我们用我们认为 并不有效的工具来艰难地应对危机,然后我们努力说服政 客们为我们提供更为强大的工具。我们无法发出有力的号 召,说服公众接受对银行的救助或其他有争议的政策,但 我们一直在努力告诉外界我们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 做。 我们希望我们现在可以做得 导语 复盘危机爆发的复杂程度与重要细节——从房地产泡沫、债务危机,到信贷繁荣、监管缺失,再到金融恐慌、市场流动性收缩,直至系统性崩溃,对危机的根源和影响做了深刻披露。 危机从爆发到蔓延,快速到无法做出反应。普通人如何避免恐慌与非理性决策,风险意识是不可少的。 本书入围《金融时报》/麦肯锡年度商业图书奖。 书评(媒体评论) 我庆幸自己不用做三位“救火队长”在金融危机 中所做的那些事。我从《灭火:美国金融危机及其教 训》这本书中获得了许多之前并不懂得的道理。这些 关于未来的警言,理应成为决策者的案头读物。 ——沃伦·巴菲特 《灭火:美国金融危机及其教训》从根本上解释 了危机不可避免的原因,以及即便如此,为何几乎没 有人预见到这场大火的到来。伯南克、盖特纳、保尔 森三人回忆了2008年金融危机迅速蔓延的时候,他们 是如何争分夺秒地展开金融救助的,这些思考给未来 的我们敲响了可怕的警钟。 ——保罗·克鲁格曼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在我看来,如果没有伯南克三人在金融危机中所 做的一切,世界不可避免将经历第二次大萧条。这本 微言大义的著作中所讲的事例触目惊心,对于当下也 非常重要。 ——马丁·沃尔夫 《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 员 这本书简明扼要地阐释了一个道理:要想控制金 融危机的爆发,为何必须学会预见危机的到来。 ——《科克斯书评》 无论对于哪一类读者来说,《灭火:美国金融危 机及其教训》都是反思危机的经典读物。除此以外, 这本书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三位作者如何解读和辩护 他们为挽救危机不惜一切代价所采取的救市举措,以 及他们对当前金融体系风险的预判。 ——《图书馆期刊》星级评论 精彩页 第一章 干燥的火种:危机的根源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行业不负责任的放款行为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如果不是整个金融体系都积累了“干燥的火种”,这个混乱但相对较小的信贷市场角落的动荡,不可能造成全球性的金融灾难。次贷危机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但是还有一些深层次的潜在因素导致脆弱的金融体系在危机面前不堪一击。要理解这场危机的根源,重要的是要知道火花是怎样点燃的,更要知道是什么使森林如此易燃。理解这场危机的根源,对于降低未来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和影响力也至关重要。 历史本身不会重演,但是正如马克·吐温所言,历史是押韵的。2008年金融危机延续了历史上历次金融危机所固有的模式——在经济历史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的理论中,该模式表现为先是狂热,之后是恐慌,最后是崩溃——只不过到了现代,恐慌变得更加难以预测和遏制。就像每一场重大危机一样,这场危机开始于疯狂的借贷,在过度自信时期表现为信贷繁荣,当信心消失时就出现崩溃。金融体系反映出繁荣时期的过度自信,金融公司承担了过多的风险杠杆,大部分杠杆是以高流动性短期债务的形式存在的,一旦债权人变得紧张不安,这些短期债务就可能会消失。大部分风险转移到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公司,在这个领域中,监管和监督都是不足的,旨在紧急情况下保护银行的安全网也无法进入。相当多的金融机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渠道过度依赖抵押贷款,包括广泛存在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些证券在房地产泡沫时期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在泡沫破裂后就会带来极大风险。它将扩散投资者的恐慌,一开始从劣质的次级抵押贷款到所有的抵押贷款证券,然后逐渐影响到所有被认为购买了这些证券的公司,甚至持续影响到被认为购买了上述公司证券的公司——恐慌是会传染的。 如今,这些问题看起来显而易见,这是得益于十年的后见之明,但在当时可并没有被深刻理解到。虽然每一场危机都始于信贷繁荣,但并非所有的信贷繁荣都终将引发危机。其间,金融体系似乎比21世纪初的那几年更加稳定:2005年是大萧条以来美国首个没有出现银行倒闭的年份。这种繁荣掩盖了美国面临的一些较为严重的长期经济挑战——收入不平等加剧,工资停滞不前,生产率缓慢增长,适龄男性就业率显著下降。但总体而言,美国经济似乎处于相当良好的状态。人们普遍有信心地认为,如果经济真的陷入困境,金融体系也将是有回弹空间的。毕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很好地经受住了一系列小幅衰退和其他考验,而且即便经济衰退,银行似乎也有充足的资金来弥补亏损。在那个时期,严谨的经济学家声称,像金融衍生品这类金融创新,因其具有所谓风险分散能力,已经使金融危机成为过去的历史篇章。 但是,金融危机永远不会成为过去的历史篇章。正如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的著名论断,长期的稳定可能导致过度自信从而产生不稳定性。在经济繁荣时期,流动性似乎是无限的,资产价值似乎注定会继续上涨,风险开始过度增长,造成的危害可能已经远远超出冒险者的可承受范围。 在危机爆发之前,我们三个人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现行金融体系中正在形成的脆弱性。不过,我们并不相信金融危机已经成为过去,这也许是因为我们——学术界的伯南克、政府部门的盖特纳、市场领域的保尔森——在职业生涯中花了太多的时间来思考与危机相关的问题。作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伯南克曾是研究大萧条——金融不稳定击垮经济的代表性历史案例的学者。作为财政部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名公职人员,盖特纳在应对墨西哥、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金融危机中已经看到将要面临的挑战。作为高盛的首席执行官,保尔森经历了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和俄罗斯债务违约等事件。我们都知道过热的市场会以多快的速度崩溃,虽然没有人表现出应有的忧虑,但也没有人认为金融创新和现代金融的复杂性会使我们免受危机的影响。 金融体系对经济体来说至关重要,但至少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金融本质上是脆弱的。在我们讨论十年前有哪些特殊因素使金融体系一反常态地容易受到恐慌的冲击之前,有必要先谈谈为何金融体系过去、现在以及将来总是容易受到恐慌的影响。 金融体系内在的脆弱性源于以下事实:银行具有两个重要的经济功能,这两个功能偶尔会发生冲突。银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容易获得的渠道来存放他们的资金,这样比放在家里更为安全,并且可以获得更高的利率。然后银行用这笔钱为房地产、汽车、贸易等金融风险投资提供贷款,而这些投资可以提高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换句话说,短期借人是为了长期借出,这一过程被称为“期限转换”。这是一种能够将资金分配到更有效率的用途上的有效方式,可以使整个社会将资源投入到能够创造繁荣和进步的长期、非流动性的投资中,同时让社会的个体成员在需要的时候获得资金。 但是期限转换也会伴随着一些风险,每个借短贷长的机构都容易受到“银行挤兑”的影响。正如电影《生活多美好》所展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