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莉莉娅我的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石黑曜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石黑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青年科幻作者、编剧,豆瓣阅读“小雅奖”佳作者。作品曾获第六届未来科幻大师奖一等奖、第五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城市奇幻组首奖以及第十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年度新星银奖。擅从硬核科幻中汲取奇思异想,用瑰丽的想象和详实的技术细节来描绘人情和风土,展现真实人性。
后记
感谢您阅读至此。
这些故事创作于2015年至2018年,均发表在豆瓣阅读
平台上。在您合上这本书前,我希望有机会可以为它们多
说几句。
在我看来,生活的本质其实与夜晚相差无几。当属于
童年的夕阳退去后,乏味枯燥的日常生活便具备了漆黑的
底色,为了迎来终将复返的日出,必须痛苦地等待、忍耐
。在这个过程中,唯一能够给予我们慰藉的,只有那一颗
颗闪亮的星。
故事,就是群星。
在某种意义上,写作如同用低倍望远镜盲目地窥探夜
空。尽管相对那大片的黑,星星的光芒实在太过微小。可
当它最终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那黯淡而短暂的闪烁却足以
带来充实的愉悦。于是,我们得以重新认识这片夜空,认
识生活和世界。
而我,则在这寻找星星的旅途中,找到了我,并且成
为我。
这本小书中的故事称不上杰出,甚至有的存在些许瑕
疵。但是,创作所谓完美的故事一直都不是我所追求的本
意。我只是试图捕捉那夜空中的纯粹星光,捕捉那些原始
而冲动的生命力,然后尽力转述出来而已。
所有这些故事,都来自我人生中的某一部分。现在它
们属于您了。
《貔貅》
2015年,我的姥姥因直肠癌去世。每当我想起她,所
有属于过去的回忆总会一拥而上,混杂着各种复杂的情绪
与气息。我想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予以纪念,于是便有了这
个故事。
《莉莉娅,我的星》
虽然位于第二篇的位置,本篇却是最晚写作完成。在
那之前,我经历了近六个月的写作障碍与心理折磨。这个
故事是关于一个男人如何失去又找回人生目标的旅途。我
很感谢它。
《离开蓉城》
这个故事起源于一场梦。梦中的我在夜色中乘车驶在
笔直的公路上,两侧的灯光如烟花般绽放,一直向前延伸
。而在天际线的地方,一座如同垂线一般的通天巨塔傲然
耸立。本篇原本设计了一个更加漫长的高潮与结尾,但因
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希望未来某天能有机会令它重见天日

Amour
本篇虽然位于倒数第二篇,但其实写作于《貔貅》之
后不久。那时我刚刚与现在的太太相恋,被诸多迷思困扰
。我希望有一个机会能够思索究竟何为爱,如何爱人,以
及最极端的爱将是何种形态。
《武汉往事》
这个故事原本是第五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城市奇幻
组”的首奖作品。它的创作历程十分漫长,最初构思要早
于2012年,而完成计划中所有后续故事,未来可能还需要
一些年月。本篇在原文的基础上做了大幅修改,最终的面
貌也与原始设想相距甚远,但我希望您仍能享受其中。
感谢我的太太小白,没有你就不可能有这本书。它是
献给你的。
再次感谢您阅读至此。
祝天长,夜爽。
愿我们在下一抹星光中再会。
石黑曜
2019年5月20日
目录
貔貅
莉莉娅我的星
离开蓉城
Amour
武汉往事
后记
精彩页
貔貅
第一次听说那个项目,还是在七年前。
当时我已经从学校毕业,尽管硕士研究生的文凭在用工市场上有一些号召力,我还是加入了广袤的待业大军。在学校宿舍磨了几个月后,终于被下了必须搬走的最后通牒。
陷入这种境地并不是没有认真投简历的缘故。作为生物学科的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投了几十份简历,一点反馈也没有,也不能全说是专业选择的问题。
家里得知此事后对我说,实在不行就回家来找份老师的工作,怎么也能混口饭吃,早点娶妻成家。这虽然不是什么坏主意,但是语气显露出的失望总让我感到不舒服。
我没有回去,却也不知道该往何处去。
就在即将弹尽粮绝的时候,一家我没听说过的公司找上了门,有意进一步详聊。
我立刻应了下来。对方把会面地点约在了市内一家知名酒店,颇是气派。联系我的人自称徐光,看起来非常年轻,衣着也很随意,见到我身着正装,他的眼中惊讶了一瞬。落座不久,老总准时到场,互相打过招呼之后,便邀我边吃边聊,几轮敬酒结束,我才一点点放松下来。
徐光介绍说,他们是一家中型国有企业,名为婺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隶属东南某省的矿业集团。公司也做一些小规模投资,比如我们所在的酒店,就是他们的投资项目之一。但是,他们的主业还是集中在矿产的开发和冶炼上。
“稀土,稀有金属,可是比黄金还要贵重的,你明白吧。小徐你给他讲讲。”老总的普通话不太标准,夹带着浓重的口音。
徐光依言对我解释了一番。稀土元素的贵重之处,主要是在于它的物理特性,做成合金能够改善材料性能,实际上凡是高精尖电子设备,里面都少不了稀土的存在。“出口都有着严格限制,这是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储备。”他这样说。
我装作初次了解的模样用力点了点头。他说的这些我多少了解,毕竟毕业未满半年,知识储备还在,至少化学课上学到的那点东西没有丢。
“是的……很感谢您联系我,可我跟您交个底,挖矿这方面的工作我完全没接触过。”
“这一点我们清楚得很。矿业这部分的工作确实不太对口,我们可能会针对你做一些培训学习。不过我看过你的论文,觉得你说不定可以过来试试。”
“我是学生物的,研究的是没多少人在乎的细菌,想植入两个基因片段还失败了。我不明白……”
“对,就是那个没人在乎的细菌。我们就是需要那个小东西。,,
“来挖矿?”
“开采、冶金,没错。”徐光赞同地说。随后他告诉我,待遇方面大可以放心,虽然不算是编制内,但肯定不会差。而且,公司会把我安排到他们最好的实验室。“只要你过来,这个项目就算是给你负责了。考虑考虑?”
也许是酒精的作用,我的大脑懵懵懂懂,极力想要寻找什么。在我仅存的思绪中,某种模糊而又既定的未来隐隐若现,无从分辨。细菌挖矿?我相当肯定这并不是我学生物的目的,但我同样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无论如何,总比沦落街头强得多。
“您刚才说,是个项目?”我问道。
徐光咧嘴一笑。老总略一点头,作势举杯。我连忙双手捧起酒杯,再次喝下。三杯之后,徐光才缓缓开口。
“我们管它叫‘貔貅’。这个东西,你听过吗?”
事实上,我很早就接触过貔貅。那与我的姥姥有关,只是当时的我已经记不太清了。
姥姥是个很传统的人,一手做面食的功夫娴熟了得,从馒头面条到合饼馄饨通通不在话下。然而她的个性又很别扭,很倔,认定的事情几头牛都拉不回来。据我妈说,那时候我出生刚满一周岁,姥姥就提出要在周岁宴上按传统抓阄看命相。爸妈都是大学生,又都从事科研工作,用过去的话说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对这一类传统了无兴趣,觉得麻烦,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想把这一环节省略过去。
然而这事终究还是躲不过。就在我周岁后不久,姥姥按皇历挑了个好日子,准备妥当之后跟别的亲戚一起聚到我家,兴师动众地做了一桌子饭菜。大家吃满意后,她又吩咐我妈将桌子清理干净,这才把我从房间里抱了出来。
所谓抓阄,就是在床上或是大桌上铺上一张红布,布上摆好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孩子去抓。小孩子并没有辨别的能力,自然是随意乱拿,但姥姥认为,这冥冥之中抓到的东西,能够预示孩子的一生。抓到书,将来就会成为大作家;抓到计算器,以后就是家里管账的;抓到彩笔,就会当画家;抓到足球就会成为运动员;抓到口琴就会成为音乐家;抓到镜子以后就知道打扮,没出息……P3-5
导语
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未来科幻大师奖一等奖双料得主石黑曜首部中短篇作品集,韩松、吴岩、宝树、陈楸帆倾情力荐。
奇妙惊异的科幻设定、燃烧大脑的技术细节、浪漫宽广的幻想空间……你想看到的那些科幻之美在本书中尽数呈现,但又不仅如此。
如何为基因改良生物植入“亲情”?如何用科学丈量“爱”的尺度?如何用物理宇宙的法则去理解我们的意识宇宙?石黑曜笔下的幻想世界充盈着情绪和力量,他探索的并非是纯粹的科技构想,而是鲜活的生命本身,是世界万千变化中恒定不变的部分。
这是一本新科幻,代表着年轻一代本土科幻作者的共同声音:面对自我和内心、贴近当下现实、探索想象的边界和可能性、唤醒科幻文学的绵长诗意和浪漫气质。
序言
中国科幻的新起点
“方舟文库”的科幻系列中,第一个吸引我的作者是
双翅目。2017年,我与她在一场科幻活动中相识,那时我
首次看到她的作品,惊为天人,后来又陆续看了她另外一
些作品,成为她的粉丝。以前我评论刘慈欣的《三体》,
说《三体》把我们写的科幻碾得粉碎,如今看双翅目的科
幻,又有了这种感觉。我觉得她的一些作品担当得起“伟
大”这样的词。她的小说像迷宫一样让人深深陷入,很难
凭借自己的力量逃出。读完后我头脑里翻腾着星星般的无
数想法,却始终无法整理出完整的语言来归纳。它们是太
可言说了,却又充满无尽的解释,阅读的愉悦和绝望同时
升起。后来又看到石黑曜的小说,同样深感震撼,佩服不
已。他将或温暖或冷峻的现实与想象的虚幻合为一体,难
以辨别,又让这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最终呈现出来
的除了外化的幻想奇观,还有心灵的恐惧和向往。这都是
令人耳目一新的。为拥有这样的作者和作品的一套书写序
,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觉得中国科幻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不是硬科幻和软
科幻,而是模仿西方、向西方科幻致敬的流派,和拥有更
多本土价值、个人趣味的流派。我们这一批20世纪90年代
成长起来的作者,有时被称作所谓的“新生代”,其实主
要还是在创作第一种科幻,在模仿,在向黄金时代的西方
大师们学习,从主题立意到内容风格,都明显有这样的痕
迹。有时写出了一些较有影响的作品,其实也都不离这个
路数。但是新的一代人,比如“方舟文库”的年轻科幻作
者们,我觉得很难归类。他们的出现代表了一种新样式的
冲击,他们的底色是不羁而自由的,不再全神贯注于模仿
和复制,而是更注重表达,更有自己的东西。我觉得这可
能就是中国现代科幻真正的新起点,而之前的科幻多少有
那么一点“前现代”。
这批新作者风格奇异,很个人化,跨界感突出。双翅
目擅长哲学思辨和技术反思,能够把各种学科的奇思妙想
无缝衔接在一起,成为一件美妙的艺术品;翼走擅长画面
感明显、主题奇趣的轻小说式写法,将奇思妙想跟人物的
心灵结合,以更轻盈的姿态来呈现科幻;武夫刚注重制造
冲突,体现科幻小说所具有的社会介入价值和思想实验价
值;而石黑曜则擅长以传统科幻小说的技术性内核,以那
些坚硬的、充满丰富技术细节的外壳,来书写关于故乡和
爱人的情愫,在冷漠荒芜的外表下蕴藏着乐观与对生命本
身的热爱,从而形成一种奇妙的映照……
在他们的作品里看不到太多传统的主题和画面,却能
把传统的元素推入新的境界。比如读到双翅目的《公鸡王
子》,你会想‘‘机器人’’这个写烂的题材,竟然还可
以这样写!比如读到石黑曜的《貔貅》,你会想··生物
培育”竟然可以和家族亲情联系起来!又比如他的《武汉
往事》,在幻想外衣下,通过一个童真纯粹的视角切入,
演绎出荆楚传统文化与三代人的生命轨迹,充满生活气,
又不乏光怪陆离。他们写的是真正的科幻。他们追求不羁
的想象力和严格的科学背景,却不再拘泥于软硬科幻之分
,挥洒自如,转换灵动。他们追求文字的繁复精妙,更关
注人的内心、人的命运,以及人在政治、经济和技术大背
景下的悲欢离合。从他们的文风和表达中看不出作者的性
别,在他们的幻想作品中性别符号无足轻重,因为他们致
力于书写更宏大的“人”。他们探讨的问题相当前沿和先
锋,涉及深层的精神世界和认知领域,触及人的灵魂,捕
捉当下的现实问题,创造了一些全新的艺术形象。他们不
再仅仅是写一个点子,而是在自酿一种趣味,写自己思考
或玩味中的东西,品味人类心灵的深邃、复杂与别致。他
们的作品更有艺术性,更有美感,甚至带有宗教感。这是
从模仿世界到拥有世界的转变,或许这就是中国的新浪潮
。他们让我重新看到了阅读科幻的意义,那就是可以借此
与人类中伟大的天才相遇,与那些远远超越你我的大脑相
遇。不,这些作者或许甚至不是人类,而是从未来或者天
外驾临的访客——看看他们给自己起的名字吧!
我很羡慕这些作者的成长环境。从前整个中国就只有
一家《科幻世界》,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但现在有了
多种多样的专业写作平台,让科幻爱好者可以尽情释放写
作才华,在丰富多样的环境中展开脑力激荡。豆瓣阅读征
文大赛、科幻文汇征文大赛、银河奖、星云奖,还有蝌蚪
五线谱“光年奖”、晨星晋康奖等,给他们带来更多崭露
头角的机会。豆瓣阅读征文大赛现在设有专门的科幻奇幻
类型组别,每一次赛事奖项的出炉,都意味着一大批青年
科幻写作者脱颖而出,拓展科幻的边界,延续科幻的历程
。同时,这些年轻作者也得以联结得更加紧密,彼此学习
,彼此交流,更稳健、更有生气地向前行进。我为科幻骄
傲,也为发掘和推出这些优秀作者和作品的人和机构骄傲
。这次豆瓣阅读推出的科幻系列,是中国科幻向多元化发
展的证明。在如今的中国,能够有那么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到科幻创造中来,是很了不起的。科幻则借此进一步拓展
它的领域,激励探索和冒险精神,增加新的审美
内容推荐
本书为近年备受瞩目的新锐科幻作家石黑曜首部作品集,收录了其五篇风格各异的中短篇小说:讲述新生与传承的温情科幻《貔貅》,以个人情感映射宇宙幻想的《莉莉娅我的星》,聚焦自我与追寻的废土朋克《离开蓉城》,刻写极致之爱的《Amour》,以及宏大而又充满童趣的奇幻冒险《武汉往事》。
石黑曜笔下的世界冷静甚至荒芜,充盈着精妙的科技设定和宏大的想象,闪烁着传统科幻的光辉。但与此同时,他又跳出传统科幻的写作疆界,将“爱”作为主题,书写更真实、更柔软、更具温度和活力的新故事,在传统科幻硬壳上砸出一道缝隙,呈现出“在群星间丈量爱与生命”的独特气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5: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