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同,
2000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
学,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同济大学国际文
化交流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语言学与
应用语言学、会话分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教学。曾在《语言文字应用》《当代修辞学》
《当代语言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等
刊物发表论文数篇;出版《会话分析概要》
(2007)、《汉语会话与语法》(2015)、A
Dictionary of Slang Among Chinese Youth
(2016);主编《21世纪对外汉语教材:听
力教程》(2009一2010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课堂观察与分析--会话分析路向的探索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刘运同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刘运同, 2000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 学,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同济大学国际文 化交流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语言学与 应用语言学、会话分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教学。曾在《语言文字应用》《当代修辞学》 《当代语言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等 刊物发表论文数篇;出版《会话分析概要》 (2007)、《汉语会话与语法》(2015)、A Dictionary of Slang Among Chinese Youth (2016);主编《21世纪对外汉语教材:听 力教程》(2009一2010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会话分析的起源和发展 1.1 会话和会话分析 1.2 哈维·萨克斯的贡献 1.3 会话分析的理论背景 1.4 会话分析的发展简史 1.5 会话分析与语言研究及语言教育 1.6 结语 第二章 会话分析的转写方法 2.1 引言 2.2 录音录像数据 2.3 会话分析的转写系统 2.4 结语 第三章 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 3.1 引言 3.2 谢格罗夫论文的基本内容 3.3 会话分析的方法 3.4 其他问题 3.5 结语 第四章 会话分析的基本概念 4.1 引言 4.2 话轮转换规则 4.3 相邻对子 4.4 选择等级 4.5 补救机制 4.6 会话的宏观结构 4.7 结语 第五章 会话分析路向的课堂研究 5.1 引言 5.2 课堂交互活动研究 5.3 会话分析取向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5.4 结语 第六章 会话分析的应用:课堂观察与分析 6.1 引言 6.2 教学录像观察 6.3 利用教学录像帮助学生改善教学 6.4 录制课堂教学录像进行(毕业)论文写作 6.5 结语 附录A:有关著作简介 附录B:常用的课堂观察系统简介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做 了如下界定: 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 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强调,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的培养要坚持课程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加强 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做到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结 合,各个培养院校都进行了不少探索。刘运同教授的《课 堂观察与分析:会话分析路向的探索》一书,呈现了同济 大学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努力。 《课堂观察与分析:会话分析路向的探索》借鉴会话 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会话分析路向的课堂观察和分 析方法,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教学 、分析课堂的有益工具。这种方法提倡对课堂交互活动进 行如实记录(通过录音录像与转写),深入而具体地描述 课堂活动的进展和细节,以达到理解和分析课堂活动的目 的。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在具体操作 层面,《课堂观察与分析:会话分析路向的探索》完善了 目前常用的课堂观察方法。目前的课堂观察方法无论是采 用观察量表的方式,还是传统的田野调查的笔记方式,对 课堂分析和研究而言都存在一定的缺陷:(1)对课堂活动 的记录不够精确,特别是缺少对教师和学习者言语的准确 记录,而这些信息对我们分析和研究课堂活动是十分必要 的。(2)采用定量数据或概括的方式来呈现观察结果,其 他的人员无法接触到原始的数据,无法对观察者或研究者 所做的分析进行评判。《课堂观察与分析:会话分析路向 的探索》继承了会话分析(conversationanalysis)的传 统,坚持使用录音或录像来记录课堂交流活动,并按照一 定的规范对交流活动进行转写,帮助其他研究者可以获得 同样的数据。例如,该书第六章中介绍了利用会话分析路 向的观察分析方法,指导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所 做的一项毕业设计,基本方法是利用研究生实际授课的视 频来考察其语法教学能力发展的概貌。通过分析一位研究 生教授“V+着”这一语法点的授课视频,发现该研究生 在教授句式“S+V着+O”时,告诉其教学对象这一句 式可以跟“正、在、正在”一起使用。这种教学很有可能 导致授课对象混淆此句式和“S+在+V+(O)”句式 。教学视频和转写语料显示,在此后的练习环节中,该研 究生用“他/他们在做什么”提问,但却要求学生使用“ V着”形式回答。在其引导下,练习中出现了以下不自然 的问答形式:A.他们在做什么?B.他们打着太极拳呢 。 这些发现都是建立在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以及 转写语料之上的,提供了其他研究未能提供的丰富细节和 挖掘深度。第二,在研究范式上,《课堂观察与分析:会 话分析路向的探索》介绍的定性研究方法可以跟定量研究 形成互补。在外语教师教育领域,利用观察系统 (observationsystems)培训教师是十分流行的做法;在 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定量方法同样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课堂观察与分析:会话分析路向的探索》提出的方法属 于一种定性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定量方法的不足。 在本书第三章和第六章,作者讨论了定量研究的局限性。 在第六章作者引述了一篇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 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完成的论文,该项研究的目的是找出教 师在汉语初级课堂提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者提供 的一个表格里,他把等待时间分为四种类别,展示了五位 教师在所选择的观察时间内不同类型的等待时间出现的次 数,见本书第153页(本页表格所示,为该表格的部分内容 ): 但是这位研究者并没有详细说明他是如何测量等待时 间的?为何分成四种类别?此外,根据研究者在其他地方 的说明,我们得知教师采用了多种提问方式,如集体回答 、点名个别回答、自由竞争,等等,但研究者没有说明使 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时,等待时间的测量方式是否有区别? 这些信息的缺乏,使其他的研究者无法对这类研究进行重 复性验证,也无法准确评估它的价值。而会话分析路向的 观察分析方法,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分析课 堂交互活动的复杂性与变化过程,及其对学习的影响,特 别适合进行先导性或探索性的研究。第三,在人才培养方 面,《课堂观察与分析:会话分析路向的探索》把课程教 学与实习实践、论文写作各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打破了 原来各自为战的束缚。目前,虽然各个院校对课程学习和 实践环节及其结合都十分重视,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 未找到十分完善的解决方案。本书提出的解决方案尝试打 通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书中把课堂当作汉语国际教育硕 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关键点,试图打通课程学习 、课堂观察与分析、教学实习、课堂研究与毕业论文写作 等相关环节,从而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 内容推荐 本书借鉴会话分析对课堂交流活动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会话分析路向的课堂观察和分析方法,倡导对课堂交互活动进行如实记录(通过录音录像与转写),深入而具体地描述课堂活动的进展和细节,作为学习教学、分析课堂的有益工具。本书还具体勾画了会话分析路向的研究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应用的三个重要环节,显示出会话分析路向的分析分法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从学习到研究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的助益作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