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仪式抑或戏剧--傩戏形态论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刘怀堂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刘怀堂,男,河南省罗山县人,2006年考入中山大学,师从黄天骥教授、康保成教授研究戏曲与民俗,2009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傩戏学会会员。曾在《文艺研究》、《民族艺术》、 《戏剧》、《文化遗产》《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正字戏研究》一。参与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中山大学重大项目的研究,并完成了相关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各一项。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解决的问题 三、几点说明 上编 “巫”、“傩”考 第一章 象无形舞以祀——“巫”考 第一节 巫的本义与形态 第二节 巫舞——“象无形”舞以祀 一、巫舞形态的两大特征 二、巫祭之舞的戏剧反思 第三节 象无形舞以祀形态的分化 第二章 从“象隹而舞”到“方相之舞”——“傩”考 第一节 从“象隹而舞”到“難”而“傩 一、傩字的源头 二、难的本义与引申 三、“難”本义的消失与引申义的再扩展 四、由“難”到“傩 第二节 “隹”崇拜仪式的置换与傩仪的成型 一、由鸟而隹——隹为何种“鸟 二、象隹而舞——傩之隹崇拜仪式与置换 三、隹——傩神的原型 四、傩的分化 中编 傩戏形态流变及辨正 第三章 上古傩戏形态 第一节 “史前傩”寻踪 一、“史前傩”献疑 二、“史前傩”的遗迹 第二节 “象隹而舞”——上古傩戏形态的个案《关雎》 一、《关雎》研究的反思 二、“象隹而舞”的关键词——“雎鸠”别解 三、“象隹而舞”的文献佐证 四、《关雎》——“象隹而舞”的文献遗存 五、《关雎》——“象隹而舞”的傩戏形态 第三节 殷商两种傩戏形态辨 一、“裼”为殷商“傩”质疑 二、“寇”为商傩辨 第四节 上古傩戏形态特征 一、戏傩形态——祭、舞、歌三位一体 二、傩戏形态的分化——巫傩性质与非巫傩性质 三、傩戏的生活化、全民化 四、傩戏的政治化——由“傩戏”到“傩礼”的前身 第四章 周代傩戏形态——周傩范式 第一节 方相傩——傩驱的第一次规范 第二节 “周代大傩仪官联说”辨 一、何谓周代“大傩仪 二、“大傩仪”之“官联说 第三节 周代其他傩戏形态 一、巫、祝之巫傩形态 二、巫祭乐舞形态 第四节 《鲁论》之“献”非“傩 第五章 秦代傩戏形态——驱鬼范式 第一节 “驱鬼”史料——异于周傩的秦傩 第二节 秦代“方相难”——藏于秦代史料中的“有司大傩 第三节 秦代两种傩戏辨正 一、磔狗御蛊——秦傩乎 二、“行到邦门”——非傩之驱疫也 第六章 汉代傩戏形态——汉傩范式 第一节 西汉傩戏形态 第二节 东汉傩戏形态 第七章 魏晋至明代傩戏形态——汉傩范式的损益与消解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傩戏——汉傩范式的继承 一、魏晋傩戏形态 二、南北朝傩戏形态 第二节 隋代傩戏形态——汉傩范式的损益 第三节 唐代傩戏形态——汉傩范式的初步消解 第四节 宋元傩戏形态——汉傩范式消解的新途径 一、宋代傩戏形态 二、元代傩戏形态 第五节 明代傩戏形态——汉傩范式的基本消解 一、学界的研究 二、明代民间傩戏形态 第六节 傩驱范式消解的成因 第八章 清代傩戏形态——傩戏的系统化 第一节 学界研究成果的检视 第二节 民俗方志中的傩戏文献 第三节 民间傩戏形态 一、民间傩戏种类及其与先秦傩戏关系 二、民俗方志中的非傩驱傩戏形态 三、民俗方志所载傩戏的性质与特点 四、民俗方志所载傩戏的几个问题 五、民俗方志所载傩戏的分布与成因 第九章 民国傩戏形态 第一节 民国傩戏形态文献 第二节 民国傩戏形态考察 一、傩戏形态名称与分类 二、傩戏形态性质与特征 下编 傩戏形态的“戏剧史”定位 第十章 “被戏剧化”的傩戏形态个案辨 第一节 “端公戏”考辨 一、端公戏文献的审视 二、端公戏的学界诠释 三、“大戏剧观”下的端公戏 第二节 从“演武”到跳神——地戏的剧种、军傩辨 一、地戏——剧种乎 二、地戏——军傩耶 第三节 “撮泰吉”——祖先崇拜下的“象尸之舞 一、关于撮泰吉认知的分歧 二、“象尸之舞”——撮泰吉形态的再认知 第十一章 傩戏认知的反思 第一节 傩戏与戏剧(或戏曲)、仪式剧、宗教剧 一、傩戏与戏剧(或戏曲) 二、傩戏与仪式戏剧(或仪式剧) 三、傩戏与宗教戏剧 第二节 “傩戏”的界说及其形态系统 一、文献中的“傩戏 二、傩戏学视野下“傩戏”的使用、界说与区分 三、傩戏的诠释——“傩戏”与“戏傩 第三节 傩戏形态系统的独立 第十二章 从“潜流”到“明河”:“傩戏形态”的戏剧史地位 第一节 “潜流”之变:“戏”之发生 一、学界“戏”之说 二、“戏”的发生——从惧虎到驱虎 三、“戏”的源头——象虎而舞 四、“戏”之丰富与早期形态——祀虎巫仪上的执戈之舞 第二节 “明河”之成:“戏”之(以歌舞)“演故事 一、“戏”之(以歌舞)演故事 二、“戏”之“潜流”延续与形态 三、“戏”的本质与诠释 第三节 傩戏形态的戏剧史地位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以傩戏形态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产生与流变,及其与仪式、传统戏剧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在戏剧史上的地位。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考证了“巫”、“傩”,探讨了“巫”、“傩”概念的源流及内涵。二是探究傩戏形态的流变,廓清了学界关于一些具体傩戏形态的错误认识。三是给予傩戏形态在戏剧史上以定位。从端公戏等个案出发,揭示出傩戏形态与仪式、传统戏剧的联系与区别,界说了傩戏概念,为傩戏形态的辨别提供了恰当的标准。本书阐述认为,傩戏形态既不能判断为仪式,也不能视为传统戏剧(戏曲)形态,它属于巫祭形态扮演之一,是中国戏剧史上相对独立于传统戏剧形态及其他扮演形态的一大艺术扮演或表演体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