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高粱家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莫言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1955年2月生。著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长篇小说十一部,《透明的红萝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并著有剧作、散文多部;其中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意、日、西、俄、韩、荷兰、瑞典、挪威、波兰、阿拉伯、越南等多种语言,在国内外文坛上具有广泛影响。莫言和他的作品获得过“联合文学奖”(中国台湾),“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NONINO(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以及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书评(媒体评论)
通过这部小说,作家把他的“高密东北”安放在
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纽约时报》书评
莫言是一位诗人,一位撕碎程式化的宣传海报,
把个人从湮没无名的芸芸大众之中提升起来的诗人。
借助嘲笑和讥讽,莫言不仅抨击历史及其谎言,也鞭
挞社会贫困与政治伪善。他以嬉笑怒骂的笔调、不加
掩饰的酣畅淋漓,揭示了人类生活最为浊暗的种种侧
面,并在有意无意中寻得具有强烈象征蕴涵的纷繁意
象。
莫言的想象飞越于整个人类的存在状态之上……
他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无真相、无常识、亦无同情的
世界,是一个人们胆大妄为、孤立无助、荒诞不经的
世界。
比起众多追随拉伯雷和斯威夫特的作家——在我
们的时代,追随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家——莫言的
世界更加趣味横生,也更为惊骇人心。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选摘)
后记
人老了,书还年轻——代后记
洪范书店的叶步荣先生来信说,《红高粱家族》近期
拟再版,当初因时空因素删改多处,再版应予还原。叶先
生问我愿不愿为再版写几句话,我说愿意。
《红高粱家族》全书完成于一九八六年,至今恰好二
十年。那时我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如今已经是个双
鬓斑白的准老头了。这二十年,大陆文坛发生了许许多多
的事,新的浪潮掩盖旧的浪潮,新的主义替代旧的主义,
似乎热闹非凡,但泡沫散尽之后,留下的实绩并不多。这
其实也是正常现象。从古至今,诸多的艺术创作,都随着
时间而湮灭,留下的少数作品,大半是因其思想艺术价值
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但也不排除幸运的成分。
二十年光阴,在时间的长河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个人的一生中,却是非同小可的一段。三十岁到五十
岁,可谓人生的黄金时代,我本来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干出
一点惊天动地的事,但终究是画虎不成,蹉跎了岁月。所
幸在这二十年中,还是写出了几本书,再过二十年后,这
些书还有无可能像《红高粱家族》一样再版,现在还很难
说。《红高粱家族》虽是少作,技术上有诸多粗疏之处,
但文中那股子英雄豪杰加流氓的气魄,却正是借助了那股
子初生牛犊之蛮劲儿才喷发出来。前年编文集时,我又把
这本书读了一遍,分明地感觉到:人老了,书还年轻。
二〇〇六年八月三十一日
目录
第一章 红高梁
第二章 高梁酒
第三章 狗道
第四章 高梁殡
第五章 奇死
人老了,书还年轻——代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 红高梁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敌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从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了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慢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
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梁,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洗洋的血海,高梁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地感到种的退化。
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我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记忆。
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地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脚迟缓。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群狗一哄而散,坐得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腥甜味愈加强烈,余司令大喊一声:“日本狗!狗娘养的日本!”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余司令对我父亲说:“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梁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着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
高梁的茎叶在雾中嗞嗞乱叫,雾中缓慢地流淌着在这块低洼平原上穿行的墨河水明亮的喧哗,一阵强一阵弱,一阵远一阵近。赶上队伍了,父亲的身前身后响着踢踢踏踏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呼吸。不知准的枪托撞到另一个谁的枪托上了。不知谁的脚踩破了一个死人的骷髅什么的。父亲前边那个人吭吭地咳嗽起来,这个人的咳嗽声非常熟悉。父亲听到他咳嗽就想起他那两扇一激动就充血的大耳朵。透明单薄布满血管的大耳朵是王文义头上引人注目的器官。他个子很小,一颗大头缩在耸起的双肩中。父亲努力看去,目光刺破浓雾,看到了王文义那颗一边咳一边颠动的大头。父亲想起王文义在演练场上挨打时,那颗大头颠成那般可怜模样。那时他刚参加余司令的队伍,任副官在演练场上对他也对其他队员喊:向右转——王文义欢欢喜喜地跺着脚,不知转到哪里去了。任副官在他腚上打了一鞭子,他嘴咧开叫一声:孩子他娘!脸上表情不知是哭还是笑。围在短墙外看光景的孩子们都哈哈大笑。
余司令飞起一脚,踢到王文义的屁股上。
“咳什么?”
“司令……”王文义忍着咳嗽说,“嗓子眼儿发痒……”
“痒也别咳!暴露了目标我要你的脑袋!”
“是,司令。”王文义答应着,又有一阵咳嗽冲口而出。
导语
莫言著的《红高粱家族》通过“我”的叙述,展现了抗日战争年代“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的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故事。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先辈,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迸发着让子孙后代相形见绌的传奇爱情。小说洋溢着丰富饱满的想象,以汪洋恣肆之笔全力张扬着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通过这部作品,作者把他的“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了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内容推荐
莫言著的《红高粱家族》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他以自由不羁的想象,汪洋恣肆的语言,奇异新颖的感觉,创造出了一个辉煌瑰丽的文学王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