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盈,生于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硕士毕业。2000年进入中央电视台,2011年起担任央视驻浙江记者站站长。希望做“—个裤腿上永远沾着泥巴的记者”——徒步翻越四千多米高的雪山,成为至今为止冬季进入墨脱的唯一一名女记者;深入四千多米高的“生命禁区”可可西里,用女性的视角关注藏羚羊的迁徙路;带领团队翻悬崖、蹚冰河,徒步报道《走基层·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并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教育部优秀教育新闻奖特别奖。
曾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微光(一个央视记者的采访手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何盈 |
出版社 | 红旗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何盈,生于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硕士毕业。2000年进入中央电视台,2011年起担任央视驻浙江记者站站长。希望做“—个裤腿上永远沾着泥巴的记者”——徒步翻越四千多米高的雪山,成为至今为止冬季进入墨脱的唯一一名女记者;深入四千多米高的“生命禁区”可可西里,用女性的视角关注藏羚羊的迁徙路;带领团队翻悬崖、蹚冰河,徒步报道《走基层·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并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教育部优秀教育新闻奖特别奖。 曾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书评(媒体评论) 立大志向,下大功夫,用心去走,一直走下去, 你希望能成为一个大记者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邵华泽 世界上有哪一种职业最需要也最可能贴近人心? 记者必是其中之一。记者,是行者,是作者,是医者 ……何以得证?就让这道《微光》充盈于您的内心吧 。 ——康辉 央视驻浙江记者站的何盈把她的采访笔记结集出 版,想让我写几句话,我欣然答应,因为我对她确实 有较深的印象。这些年,何盈和她带的电视摄制组采 访我若干次了,到底有几次,记不清楚。 对她印象较深,不仅因为她采访我的次数多,主 要是因为她工作的态度与状态。说到态度,我首先想 到的是诚恳。可以说,世界各地主要媒体的采访我大 多接受过,采访记者采访时是发自内心的提问,还是 按计划提问,我是分得出来的。两种都有,但何盈的 提问一定是带着内心的感受的,她的眼睛温和又坚定 地看着你。而且,她尽可能不说套话。说到状态,就 是投入。记得在文村,采访中不停地换机位,不嫌麻 烦;有追求,甚至有点强迫症,但又时刻注意不打扰 村民。我欣赏这种状态。 ——王澍 后记 微光和高光 一件纠结了很久的事是起书名。起书名有点像给即将 出生的孩子起名字,名字也是一种希冀,我当然希望这本 书的书名既像自己,又能被别人一眼记住。起名“微光” 之后,被同伴们否定过,商量出十几个书名后,我还是坚 持“微光”,因为回想曾经的采访经历,最打动我的还是 那些平凡的小人物,他们就像这世上的一缕缕微光,执着 地照耀着身边有限的范围,他们或善良或坚韧,每个人都 闪闪发光。书中涉及的所有采访对象,有的人继续原来的 生活,有的人改变了人生轨迹,有的人离世了,有的人取 得了新的成就,有的人依然在与命运抗争……无论如何, 他们每个人都在我的心里,面目清晰。 大学毕业进入央视,跌跌撞撞走到今天,千这一行, 我觉得自己一直是从不懂不会起步,每一个节目都像是从 零开始,我能做的只是一次次握紧拳头、睁大眼睛使劲学 ,使劲领悟。就像曾经我的演讲题目所讲的那样——“打 败不擅长”。作为有近20年从业经验的老记者,我仍旧心 怀敬畏,这本书里每一个节目都是这么来的,一点也不轻 松,从未游刃有余过。走皮里村时,我以为我会死在那条 路上;拍完杨善洲,我懂了呕心沥血的感觉:做《还看今 朝》的时候,我哭了三次;在义乌网店第一村青岩刘,我 的拍摄团队拍到后来都泄气了,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片子 能不能做下去,那一刻才知道什么叫横下一条心。我从来 不敢妄称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记者,只是每一次都用一种“ 豁出去”的心态才打败了这一个个“不擅长”,或者说, 不是打败谁,仅仅是战胜了自己。 这本书只是把这一次次“打败不擅长”的过程剥开了 给大家看。这样逼自己到底好不好?应不应该放在一本书 里传播出去?我把握不好,我只能真诚地说出每一个采访 过程中最真实的感受。有句话说,最不像捷径的捷径就是 真诚,是的,只有真诚。 如果喜悦来自人生中的那些高光时刻,那么高光何来 ?你有没有在内心祝贺过自己?外面静悄悄的,没有掌声 和欢呼,一片静,而你内心已经收获深深的满足,因为你 又一次打败了“不擅长”。高光何来?这束光的光源,原 来是你自己,你为自己打出了一束微光,这柬微光才是真 正的高光。谨以此书,献给我热爱的这个职业,献给所有 爱我的人。 2019年10月22日于山南书屋 目录 一 真正打动你的是什么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我们因为“不知道”而去 把自己重新扔回起点 请回答 摘掉标签 二 一起滚这个雪球 用心去走 撕开一个口子 努力和遗憾哪一个更痛 家,是什么 要证明我们的节目是唯一的 渴望的有可能有希望 向下,向内 三 破与立 人要勇敢,忠于自己 世界存留于荒野之中 被什么碾过的 我们故意“制造”了意外 在干涸的大地上张扬着生的力量 给自己松绑 9年,“我”变成了“我们” 后记 微光和高光 精彩页 “眼下的松阳就是我的前程。”凌晨1点多,微信上传来这一行字。认识王峻一年多,他很少说出这样“直白”的话。他的身份和性格让他已经习惯了相对谨慎地说话。他是松阳县委书记,也是我可以交心的朋友。这天晚上我们聊到了“前程”。我们说起各自的“前程”,后来我说“前程”其实就是梦想吧。一个县委书记也会有他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梦想,这个梦想实现与否关系到几十万老百姓今后的日子。这是一个大潮涌动的时代,在这个背景下,每一个人都是小人物,而我们需要尊重每一个梦想,这些梦想成真的过程值得我们去观察并记录。 同一天晚上,我和同事刘峰去国家话剧院看了田沁鑫导演的《北京法源寺》。戊戌变法是近代史上的一次耀眼的昙花,历史书上,专门有一页,列出了几个名字,还有他们的照片.黑白的,印刷效果不清。就这样,被消解到厚厚的历史书里,成为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记住的几个人名。谭嗣同他们几个为什么死,康、梁为什么能逃?这些问题那时候的我也没有去追究,因为我只把他们当成了必须记住的几个人名,因为历史课老师说戊戌变法是很容易被考到的题。而这天晚上,这些名字都站起来了,说话了,他们还原成一个一个真实的人之后,他们像一棵棵树,越长越高,终于挣脱了历史课本,站立成他们本来应有的模样,让我仰望。而整场戏,谭嗣同这个角色演得最生动。田沁鑫导演说,“演角色难,演角色精神更难,贾一平塑造的谭嗣同,有官家子弟的桀骜,有黑白两道通行的江湖气,有一股子昂扬勇猛的气焰,也有一抹野蛮的色相,亦有救国拯民的风采。贾一平成就了谭嗣同的舞台形象,塑造了《北京法源寺》中这个丰富的正面角色——谭嗣同。” “丰富的正面角色”,这是田沁鑫给主角谭嗣同的定位。“正面角色”不用说了,谭嗣同已经躺在历史书里当了上百年的正面角色,因此,重点在前面的定语“丰富的”。反观新闻这个行当,我们做的很多人物报道其实都是当下这个时代的正面角色,行话叫“正面人物典型”。这种报道往往是最难做的,往往容易落入窠臼,按“套路”来。做这种报道唯一的“套路”就是忘掉套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部史诗,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人生。不管你的采访对象是谁,你都把他当作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去对待。 建筑师王澍说,世界上“有两种建筑师,第一种建筑师,是在做建筑时,只想做重要的事情;第二种建筑师,是在做事之前,并不在意这个建筑是否重要,只是看这件事情是否有趣”。他说他自己属于第二种建筑师。他甚至一直回避“建筑”这个词,“因为‘建筑’这个词先把‘造房子’这件事搞得太重要了,而这样做的危险在于,众多建筑师丧失了在生活中基本的感官经验”。我们做人物报道也一样,真正打动你的往往不是“意义”,不是采访对象高不可及的理想或者他难以被复制的极致经历,而是藏在他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那些仅属于他的东西。作为采访者,你要一猛子扎进这些细节中,注意,这些细节通常并不会直接平铺在你面前。准确地抓取它们,需要日积月累地训练,而每一次报道都是一次练习。对于记者来说,“入戏”很重要,你自己要在采访创作的这段时间里充分入戏,换句话说,你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他(她),设身处地地理解他(她)。入戏越深,你跟人物走得越近,打开他更多的内心世界才变得可能。(P2-3) 导语 这是一部以记者视角,从个人感受出发,对采访过程中引起作者思考、被受访人物感动,进而记录下这些淳朴的普通人、这些只为了证明自己人生的价值以及工作的意义而奋斗在偏远或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的随笔录,融入了作者对记者这份工作、对央视记者在百姓心中地位的深刻感受,意识到自己这份工作的神圣与职责。而作者常年在第一线工作的经历中积累的采访技巧、经验也为后辈新闻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论实践素材。 在字里行间中,你能感受到一位思想深刻而洒脱表达的记者,时刻感受到一位非常纯粹、充满正能量的记者在追寻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关注社会问题和现象时的思考和努力。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温暖走心的央视记者采访手记。作者从个人感受出发,对采访过程中引发其思考的人与事进行着记录。书中融入了作者对记者这份工作、对央视记者在百姓心中地位的深刻感受,展示了一位非常纯粹、充满正能量的记者在追寻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关注社会问题和现象时的思考和努力。而作者常年在第一线工作的经历中积累的采访技巧和经验也为后辈新闻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论实践素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