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艾略特文学论文集(精)/二十世纪欧美文论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T.S.艾略特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译者前言
传统与个人才能
玄学派诗人
安德鲁·马韦尔
约翰·德莱顿
批评的功能
伊丽莎白时代四位剧作家
伊丽莎白时代的塞内加翻译
莎士比亚和塞内加斯多葛派哲学
弗朗西斯·赫伯特·布莱德利
欧文·白璧德的人文主义
关于人文主义重新考虑后的意见
阿诺德和佩特
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
宗教和文学
古典文学和文学家
精彩页
在英语写作中,我们很少谈到传统,尽管我们偶尔也使用这个名词来惋惜传统的消失。我们提不出“这一传统”或“某一传统”。充其量我们只使用它的形容词来描述某某人的诗歌是“传统的”,或者甚至是“太传统了”。或许,除非用作贬义,这个词就很罕见。假若不是这样,该词就带有隐约的褒义,暗示着:受称赞的作品具有某种讨人喜欢的考古学文物重建的兴趣。你不可能使这个词让英国人听起来感到舒服,除非使它与鼓舞人心的考古科学发生这种赏心悦目的联系。
在我们对活着的或已故的作家所做的鉴赏文章里,传统这个词肯定不会出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不仅有自己的创作习惯,而且还有自己的文学批评的习性。与创作天才方面的缺点和局限相比,本民族文学批评习惯方面的缺点和局限,更容易为人忽视。基于用法语写的大量的文学批评文章,我们理解或认为我们理解法国人的文学批评方法或习惯。由此我们就简单地得出这一结论(我们竟然会这样没有头脑),即法国人比我们“更富于批评精神”,而且我们有时也颇以此自豪,似乎法国人比不上我们的自发性。或许他们是这样;但我们不妨提醒自己,文学批评就像呼吸一样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在读一本书,并且对它做出一种感情反应时,我们把通过我们自己头脑的思想感情明确地表达出来,而且在我们自己头脑所做的批评工作中批评我们自己的头脑,这对我们并不是一件坏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实之一就是每当我们称赞一位诗人时,我们倾向于强调他的作品中那些最不像别人的地方。我们声称在他作品中的这些地方或部分我们找到了这个人独有的特点,找到了他的特殊本质。我们津津乐道这位诗人与他的前人尤其是与他最临近的前人之间的区别。我们努力去寻找能够被孤立出来加以欣赏的东西。如果我们不抱这种先入的成见去研究某位诗人,我们反而往往会发现不仅他的作品中最好的部分,而且最具有个性的部分,很可能正是已故诗人们,也就是他的先辈们,最有力地表现了他们作品之所以不朽的部分。我说的不是这个诗人易受别人影响的青春时期,而是他的完全成熟了的阶段。
另一方面,假若传统或传递的唯一形式只是跟随我们前一代人的步伐,盲目地或胆怯地遵循他们的成功诀窍,这样的“传统”肯定是应该加以制止的。我们曾多次观察到涓涓细流消失在沙砾之中,而新颖总是胜过老调重弹。传统是一个具有广阔意义的东西。传统并不能继承。假若你需要它,你必须通过艰苦劳动来获得它。首先,它包括历史意识。对于任何一个超过二十五岁仍想继续写诗的人来说,我们可以说这种历史意识几乎是绝不可少的。这种历史意识包括一种感觉,即不仅感觉到过去的过去性,而且也感觉到它的现在性。这种历史意识迫使一个人写作时不仅对他自己一代了若指掌,而且感觉到从荷马开始的全部欧洲文学,以及在这个大范围中他自己国家的全部文学,构成一个同时存在的整体,组成一个同时存在的体系。这种历史意识既意识到什么是超时间的,也意识到什么是有时间性的,而且还意识到超时间的和有时间性的东西是结合在一起的。有了这种历史意识,一个作家便成为传统的了。这种历史意识同时也使一个作家最强烈地意识到他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他自己的当代价值。
从来没有任何诗人,或从事任何一门艺术的艺术家,他本人就已具备完整的意义。他的重要性,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就是对他和已故诗人和艺术家之间关系的评价。你不可能只就他本身来对他做出估价;你必须把他放在已故的人们当中来进行对照和比较。我打算把这个作为美学评论而不仅限于历史评论的一条原则。他必须符合,他必须一致,这种必要性却并不是单方面的。当一件新的艺术品被创作出来时,一切早于它的艺术品都同时受到了某种影响。现存的不朽作品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体系。由于新的(真正新的)艺术品加入到它们的行列中,这个完美体系就会发生一些修改。在新作品来临之前,现有的体系是完整的。但当新鲜事物介入之后,体系若还要存在下去,那么整个的现有体系必须有所修改,尽管修改是微乎其微的。于是每件艺术品和整个体系之间的关系、比例、价值便得到了重新的调整;这就意味着旧事物和新事物之间取得了一致。谁要是赞成关于体系,关于欧洲文学,关于英国文学的形成的这一概念,谁就不会认为这种提法是荒谬的,即在同样程度上过去决定现在,现在也会修改过去。认识了这一点的诗人将会意识到任重道远。
在某种特殊意义上,你也将会意识到人们不可避免地必然会用过去的标准来评价他。我说的是评价,不是肢解。人们并不评价他是否与已故的作家同样好,或不如,或胜过他们。人们也绝不会用已故的批评家的教条来对他进行评价。这将是一种把两个事物拿来相互衡量的评价和比较。要求新作品仅仅符合,那就意味着新作品并不真正符合;新作品就算不上新,也就不成其为艺术品了。我们并不绝对这样说:新作品由于符合,就更有价值;但它是否符合却是检验它的价值的一个标准——当然这种检验只能稳
序言
托·斯·艾略特(1888—1965)是二十世纪西方最
有影响的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之一。有些西方文学史甚至
把二十世纪称作“艾略特时代”(the Age of T.S.
Eliot)。现把他的生平和贡献简述如下:
艾略特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他的家
庭属于唯一神教派。他的祖先来自英国西南部,于十七
世纪中叶来到北美洲,在麻省定居。艾略特于一九〇六
年入哈佛大学学习,受业于新人文主义者欧文·白璧德
。白璧德的反浪漫主义教导影响了艾略特的诗歌理论。
艾略特对哲学尤感兴趣。一九一〇年,艾略特获哈佛大
学硕士学位,赴巴黎大学研究亨利·柏格森的哲学。一
九一一年回到哈佛大学任哲学系研究生助教。一九一四
年,他赴德国马尔堡大学企图研究哲学。第一次世界大
战爆发后,他改变了计划,去英国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研
究牛津哲学家布莱德利的哲学。一九一五年,艾略特在
英国结婚,从事教学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担任银行职员
,在银行供职八年之久。在这期间,他兼任伦敦一家文
学杂志《个人主义者》的助理编辑,并替几家杂志写书
评。他还进行诗歌创作,他的第一部诗集《普鲁夫洛克
和其他观感》发表于一九一七年。他的诗作当时仍受法
国象征主义诗人,尤其是于勒·拉法格的影响。与此同
时,艾略特还研究“玄学派”诗人和雅各宾时期英国戏
剧。由于健康原因,他向银行请假三个月,先后到伦敦
附近海滨和瑞士洛桑疗养。利用这个病休机会,他把《
荒原》定稿,准备出版。一九二二年一月,他从瑞士回
英国,途经巴黎,征求埃兹拉·庞德对《荒原》的意见
。同年稍后,艾略特在伦敦创办右翼文学杂志《标准》
。该杂志持续出版至一九三九年。《荒原》刊载于该杂
志第一期。一九二五年,艾略特成为费伯(Faber and
Faber)出版社一名理事。一九二七年加入英国国籍,
并参加了英国国教。一九三〇年,出版了宗教诗集《圣
灰星期三》。一九三二年,艾略特企图复活诗剧,写了
《大力士斯威尼》作为试验。一九三五年发表了他的第
一出诗剧《大教堂中的谋杀》。一九三六年发表了忏悔
祈祷宗教诗《四部四重奏》的第一部《火灾后的诺顿庄
园》,一九三九年发表了他的第二出诗剧《家人团聚》
。《四部四重奏》的另外三部:《东科克尔村庄》《打
捞出来的干岩石》和《小吉丁村社》,写于一九四〇至
一九四二年间。《四部四重奏》的合订本于一九四三年
在纽约出版。一九四八年艾略特获诺贝尔文学奖。他还
写了三出喜剧:《鸡尾酒会》(1950)、《亲信职员》
(1954)和《政界元老》(1959)。一九六五年一月四
日,艾略特在伦敦去世,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
角”。
由于艾略特在诗歌技巧上和题材上的彻底创新,他
的诗歌可以说在英诗传统上进行了一场革命。他使二十
世纪英、美诗歌背离了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
手法和常规,同时开创了二十世纪现代派的诗歌传统,
充分表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的精神面貌。为
了表现新时代的精神和现代生活中人们的思想感情,艾
略特认为必须创造新的诗歌形式和新的诗歌语言。在诗
歌技巧方面,艾略特做出两个重要贡献:他用英语习语
和口语的自然节奏来代替陈旧的“诗歌语言”。他用生
动、具体的感官印象来代替空泛的拟人化的抽象概念。
在诗歌内容方面,艾略特的早期作品(例如,《荒原》
《稻草人》等)表现出工业社会人们的心理状态——感
情枯竭、精神空虚、对生活厌倦、对人类前途抱着幻灭
之感,同时也反映出城市文明的拜物主义和社会下层的
贫困和悲惨。后期作品(例如,《圣灰星期三》《四部
四重奏》等)主要属于忏悔祈祷宗教诗歌类型,反映了
艾略特皈依英国国教的心理过程——灵魂在追求新生中
交替感受和经历的绝望、怀疑、希望和欢乐阶段。后期
诗歌也表现了艾略特关于人在时间——空间世界中的地
位以及人追求超越时空限制的愿望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
盾。艾略特所接受的诗歌影响和思想影响是多方面的:
十九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马拉美、拉法
格、德·拉·戈比耶);十七世纪早期剧作家(米德尔
顿、韦伯斯特、特纳、后期莎士比亚);十七世纪英国
玄学派诗人;十七世纪布道作家(多恩、杰雷密·泰勒
、安德鲁斯主教);中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等。同时
代人对艾略特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庞
德对艾略特早期诗歌创作帮助最大。此外,艾略特还受
到英国哲学家布莱德利的唯心主义哲学的深刻影响。
下面着重谈谈艾略特的文学批评著作。
艾略特最早的批评文章和书评,于一九一七至一九
二二年之间,发表在几家报纸和杂志上(《个人主义者
》《雅典娜神庙》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最早的
批评论文集《圣林:论诗歌与批评文集》(1920)收集
了在上述报纸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其中包括下列各篇
:《传统与个人才能》(1917)、《欧里庇得斯与默莱
教授》(1918),以及论马洛、《哈姆莱特》、本·琼
森、马辛杰、布莱克和斯温伯恩等的文章。继《圣林》
之后
内容推荐
艾略特以诗享有盛名,是英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诗人。其诗作,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重现了人性的荒芜和对人类困境的永恒追问,曲折而有节制地表现了人文精神的复苏。与此同时,他亦是位卓越的文学批评家,在西方产生过重要影响。艾略特的文学批评著作可归结为三大类:一类主张诗歌必须增强它的客观性,再一类讨论诗歌形式和风格,尤其是对某些作家或作家集团进行重新评价,又一类则是论文学和文学批评与其他学科(含宗教)之间的关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