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樊崇义,河南内乡县人,1940年11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现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政府津贴;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会顾问、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公安部特邀执法监督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和执法监督委员、北京市诉讼法学会副会长;并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国家法官学院、国家行政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 代表作有:《刑事诉讼法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主编)、《诉讼原理》(主编)、《迈向理性的刑事诉讼法学》(独著)、《论检察》(独著)、《刑事诉讼法哲理思维》(独著)、《侦查讯问程序改革实证研究》(主编)、《证据法学》(主编)、《刑事证据法原理与适用》(合著)、《刑事诉讼法学》(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主编)、《第一审程序论》(合著)、《中国刑事诉讼法》(主编)等三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其中,《刑事诉讼法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刑事诉讼法哲理思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理性思考》分别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与二等奖。其他科研成果有些作为重要文章列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宗典”。 目录 第一章 检察学:如何才能成为一门学科 一、检察学科独立的必要性 二、检察学的范畴体系 三、检察学的内容 四、检察学的特点及其定位 五、检察学目前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 中国检察的哲理化研究 一、法律监督职能哲理论纲 二、权力结构模式与中国检察权 三、检察监督与检察改革 四、检察改革与司法公信力 五、新时期检察官思维方式的转变 六、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的定位 七、检察机关的职权 八、刑事公诉的属性分析 第三章 检察制度基本原理 一、研究检察制度基本原理的路径选择 二、检察制度基本原理的本土化 三、中国检察制度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社会管理创新与检察改革 一、创新发展和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 二、检察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 三、检察量刑建议 四、刑事立案监督的创新和完善 五、刑事批准逮捕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六、刑事审查起诉的创新和完善 七、刑罚执行监督的创新和完善 第五章 检察裁量权 一、不起诉裁量权的产生和发展 二、酌定不起诉的实体法定位 三、自由裁量权与不起诉制度的发展 四、自由裁量权与我国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第六章 检察与侦查 一、域外视角:两大法系检察机关侦查权比较考察 二、我国检察机关侦查权的调整 三、检察与侦查的关系:检察引导侦查 第七章 职务犯罪侦查 一、职务犯罪侦查适用特殊侦查手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职务犯罪侦查程序与措施的完善 第八章 检察与证据 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职务犯罪侦查证据问题的影响 二、反贪秘密侦查及所获材料的证据能力 内容推荐 《论检察》一书是中国检察出版社为了纪念人民检察制度重建35周年而于2013年出版的“专家论检察丛书”中的一本。该书收录了作者在2013年前不同时期有关检察制度的著述。该书不仅直接体现了作者对检察制度认识的逐渐深入过程.以及有关检察制度探讨的逐渐深化过程,而且也从侧面反映了2013年以前学界、实务界对有关检察制度的认识、探讨过程。另外,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些对目前的检察制度改革乃至整个司法改革仍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的观点。如认为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机关的定位是我国“一元分立”的国家权力架构模式所决定的,具有必然性;主张检察职能“二元论”,应当实行“二元分检”,认为检察职能具有“二元”性,即不能用法律监督取代公诉,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职能与公诉职能是两种不同的检察职能。目前虽因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监察法》的通过、《刑事诉讼法》的第三次修订,以及正在进行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检察机关的职权已被作了重大的调整,原有的职务犯罪立案侦查权已绝大部分转隶新成立的监察机关,检察机关的其他职能也面临观念更新与机构调整的问题,但本书所提出的一些观点仍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