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梅庵忆语译文/原文
卷一
嗟叹小宛
曲栏初见
吴门陈圆圆
双语成病
坚以身从
万难意阻
仙侣终成
卷二
山水逸情
澹情裙布
佐抄诗史
泓颖独珍
卷三
细品名香
梅菊兰芳
桂华露影
膏红露碧
厨下精膳
秦溪蒙难
朱庄夜逃
辗转求生
卷四
执手病榻
病余增病
冥冥天数
梦谶成真
附:秋灯琐忆译文/原文
诗才琴语
雨游理安
花命春短
泛舟鼓琴
香雪佛缘
文酒之乐
古刹记游
绕床弄梅
葛林借住
辩才敏思
夜忆仙子
娇俏闲情
病中情缚
持誓佛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影梅庵忆语(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明)冒襄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目录 影梅庵忆语译文/原文 卷一 嗟叹小宛 曲栏初见 吴门陈圆圆 双语成病 坚以身从 万难意阻 仙侣终成 卷二 山水逸情 澹情裙布 佐抄诗史 泓颖独珍 卷三 细品名香 梅菊兰芳 桂华露影 膏红露碧 厨下精膳 秦溪蒙难 朱庄夜逃 辗转求生 卷四 执手病榻 病余增病 冥冥天数 梦谶成真 附:秋灯琐忆译文/原文 诗才琴语 雨游理安 花命春短 泛舟鼓琴 香雪佛缘 文酒之乐 古刹记游 绕床弄梅 葛林借住 辩才敏思 夜忆仙子 娇俏闲情 病中情缚 持誓佛前 精彩页 嗟叹小宛 爱缘于亲昵,亲昵就容易尽其所能去粉饰。这样看来,除去对所爱之人添加的粉饰,天底下恐怕就很少有真正可爱之人了。况且内宅深屏,流光溢彩都隐秘难知,只凭借善于刻意雕琢的文人的描摹想象,就能得出像麻姑幻谱和神女浪传这样的故事来。近来,有好事之人又假借这些事情精心撰写文章和乐歌,加彩添色,奢谈曲折离奇的悲欢离合,使得书写西施、夷光、文君、洪度故事的书,每家的书阁中都有。这也是闺秀的奇冤了,然而都不过是贪求虚名之人的恶习罢了。 我的亡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籍贯秦淮一带,后来迁徙到吴门。在风月场虽然负有盛名,但世俗广为流传的艳名芳迹却并不是她真实的事迹。当年初识,小宛就发誓要跟随我。后来,到我家中,成为我的爱妾,她的智慧才识,才开始一件件显露出来。九年之中,她与家里上下内外、大小老幼,既无忤逆,也无嫌隙。她在我避世隐居时辅助我著书成集,辅佐我的妻子苏氏精通女红,还亲自操持家务。在我蒙难患疾之时,她视险恶的环境如履平地,对待苦难如同含饴,与我更似合为一人一般,同享苦乐。 如今爱姬突然故去,我混沌失所,不知是她亡故还是我亡故!唯见妻子苏氏只身孤影,徒望左右手而罔然失措。举家上下,都悲酸痛楚,感慨这般好的人是不可再得了!她的兰质蕙心和那些不为人知的美行被传颂到外面,听到的人莫不感叹,都说纵是文人义士也难以与之争俦啊! 我曾为小宛写下《哀辞》数干言来悼念她,因受制于声韵而不能将情感尽悉表达,现在大略记述她的生平梗概。每当我冥痛沉思爱姬的一生,与爱姬相偕度过的九年光阴,往日光景一齐袭上心头布满眼帘,阵阵酸楚,痛彻心扉。我虽有吞鸟梦花之心智与手笔,也无法将对她的追忆尽述出来。区区带泪之笔,是这般枯涩黯削,尚且不能将我对她的爱意自行传达,又怎敢妄自粉饰?何况爱姬待我,始终是自然之态,并不轻浮狎昵。 如今,我年已四十,胡须和眉毛又长又硬,怒张如戟。十五年前,眉公先生说我视女子的美貌与才华,不过一笑而已。难道我今天反而会效仿轻薄之徒散漫地去谱写情艳之事,以欺骗地下的亡灵吗?倘若有知我信我的人,便会知晓我乃因为明了小宛异于常人,才以恢弘的文章、华丽的辞藻赠与她。如今.我倾尽文采来回报她,爱姬死而无憾,我亦生而无憾了。曲栏初见 己卯年(1639)初夏,我到南京应试,与密之(即方以智)会晤。他说:“秦淮河的佳丽之中,近来有个女子,芳华年纪,才华和容貌为一时之冠。”于是,我专门去拜访她,不想她因为厌恶胭脂薄粉的纷华闹市,已携家搬到苏州去了。后来,我科举落第,浪游于苏州一带,多次前去半塘探访小宛,她却逗留在太湖洞庭山没有返回。当时,名气与小宛不相上下的还有沙九畹、杨漪熠。我日日游于她俩之间,却独独与小宛虽近在咫尺却无法得见。 过了一些时日,我将要启程返乡,决定再次前去探访她,期冀能见上一面。小宛的母亲秀丽而贤惠,安慰我说:“你已来了数次,幸好今日我女儿尚在家中,只是微醉未醒。”过了一会儿,小宛的母亲再次出来,从花园的小径搀扶着小宛移步到曲栏,与我见面。只见她面色微醺,脸含春色,醉眼蒙咙,香姿玉色、神韵天然,只是薄醉未消,懒慢而未言一语。我猛然一惊,对她十分喜爱,但又爱惜她身体倦怠,只能就此作别而归。这便是我与爱姬的初识,当时她十六岁。P5-7 导语 作者的文笔能巨能细,富于变化,巨到能呼唤时代风云奔赴笔下,细到能使诸如焚香品茶之类的琐事纤毫毕现;色彩上既有青山秀水、花前月下的妩媚和温馨,又有尸横遍野、刀光剑影的惨烈与冷峻;手法上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忠实摹写,又有对奇异梦境的铺排点染;由于作者采取了“忆”的形式,在叙事上十分灵活,并将叙事、抒情、描写和意境的创造融为一体。《影梅庵忆语》在形式上的腾挪变化,给人一种“转侧看花花不定”的艺术美感。 序言 《影梅庵忆语》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追忆亡 妾董小宛的“忆语体”散文。他在爱妾病逝之后,无限哀 婉,无以为寄,先写长篇叙事诗回忆,受文体所限,不能 尽情抒怀,遂又写此文以补记。从婚前与秦淮名妓董小宛 初识、再遇、历经种种阻难,到婚后九年的闺阁闲情,几 番历险磨难,所述之事主要发生在苏州、如皋、南京、盐 官四地。本书文辞清婉,作者对董小宛的种种才情,及自 己与小宛伉俪情深描述详尽。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情感与 江浙水乡的柔美景致相互映照,愈显缠绵。故此文被视作 “忆语体”散文的开风气之作。 董小宛(1624—1651),原名白,复字青莲,苏州人 ,出身于苏绣世家。董小宛容貌秀丽,天资聪颖,又受父 母悉心教导,在诗词书画、针线女红等方面都有所成。然 而世事多舛,她十三岁那年,家道突变,母亲花了大笔钱 在城外的半塘河滨建了一座幽室,绣庄的生意全权交给伙 计打理,自己带着小宛住到城外,过起隐居的生活。殷实 的家境、母亲的宠爱、长期的避世隐居造就了董白清高孤 傲的性情。崇祯九年(1636),战火四起,董母打算关闭绣 庄,把钱收回,却被绣庄伙计算计,不但没有银两进账, 反倒亏欠外面上千两银子,董母由此病倒。母亲生病、绣 庄倒闭、债务压头,董白别无他法,在他人的引荐之下, 来到南京的秦淮河畔卖艺,改名小宛。 她清秀的容貌,脱俗的气质,过人的才情,很快就闻 名秦淮河,与柳如是、李香君、陈圆圆等人合称为“秦淮 八艳”。董小宛生性清高,但处于生存的夹缝之中不得不 对客人违心媚笑。在那段时间,常伴雅客游太湖、登黄山 、泛西湖,纵情山水之间,忘却世事艰难。冒襄从朋友口 中得知这位才貌俱佳的丽人,小宛也于姐妹欢宴和宾客交 谈之中听闻这位世家公子。小宛十六岁那年,两人初见, 未言一语;隔年冒襄再见小宛,两人顿感相识恨晚,于是 便有了书中的这一段佳话。 董小宛的美貌与才情自不必说,难能可贵的是她对待 自己人生归宿的态度,不仅能主动追求,还能于万难之中 坚持自己的决定。这种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不放弃的态度 在当时实为难得,因而震动了秦淮河岸的文人墨客。最终 钱谦益出面为其化解各种矛盾,才使这段良缘得以结成。 《秋灯琐忆》是清代文人蒋坦描写与爱妻秋芙居家琐 事的作品。此文在秋芙还在世的时候写有一部分,在其病 逝后作者又添写了一些内容,因此作者的情感时有矛盾之 处。有些地方提到了对以后两人生活的构想,有些笔墨又 充满了哀怨追忆之情。蒋坦,字蔼卿,清道光咸丰年间人 ,出身于盐商家庭,家风比较开明。蒋关两家是世代姻亲 ,他和妻子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婚后两情相悦,幸 福甜蜜。此文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将平凡琐碎的夫妻感情写 得真挚而又颇具美感。这种平凡之爱比之冒董的才子佳人 爱情更令人羡慕和神往,因为凡人之爱贵相知相守而不贵 曲折离奇。此文全篇不见封建婚姻和家庭礼教的严肃,笔 调清新但又带暗暗的忧伤,这既来自作者对亡妻的思念, 也是处于内忧外患中的文人忧思现实的结果。 将这两段爱情故事集于一书,一段看才子佳人的曲折 离奇,一段看平凡夫妻的温情缠绵,相与对照,任君评说 。为照顾原文风格,笔者多采取意译。对不易理解之处, 做出适当补译。舛误之处,在所难免,请方家不吝指正。 雨田写于听风阁 2019年5月 内容推荐 全文分四卷:第一卷记叙了作者与董小宛从相识到相爱到终成眷属的全过程;第二卷写他们在爱情生活中那些如诗如画的生活片断;第三卷写甲申之变后他们流离失所经历的种种艰险困苦;第四卷写谶言、预兆与梦幻,用一种宿命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姻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