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侯官响,男,1969年3月生,山东临沂人。201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楚雄师范学院副教授,系中国明史学会会员,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经济史、财政史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治理与变迁:明清楚雄地区社会经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先行研究述评 一、学术史回顾 二、学术史评价 第三节 研究侧重与内容 一、内涵与侧重 二、架构与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初楚雄地区的治理与开发 第一节 明代之前楚雄地区的社会经济 一、楚雄之历史地位 二、早期的农业经济 三、盐业经济的初步发展 四、贝与盐:流通中的实物货币 第二节 府县制与里甲制 一、从羁縻政策到土司制度 二、府县的建立与府卫同城 三、里甲制度的实施 第三节 明初财政经济的运行 一、移民屯田 二、实物财政的运行 第二章 从改土归流到汉僰同风 第一节 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 一、明初的改土归流与流官治理情况 二、武定府的土官承袭与改土归流情况 三、清初楚雄地区的改土归流情况 第二节 改土归流后的吏制建设 一、楚雄府 二、姚安军民府 三、武定军民府 第三节 汉僰同风 一、从“变服从俗”到“以夏化夷” 二、从领主制经济到地主制经济 第三章 儒学教育的展开 第一节 明代儒学教育的展开 一、时代背景 二、儒学 三、书院 第二节 清代儒学教育的推进 一、儒学 二、义学 三、书院 第三节 儒学传播对楚雄地区的影响 一、人才之培养 二、文化之交融 第四章 赋役征银与财政转型 第一节 明代赋役征银政策的实施 一、隆庆年间的赋役征银情况——以《楚雄府志》资料为中心 二、天启年间的赋役征银情况——以《滇志》资料为中心 第二节 清代的赋役征银与摊丁入亩情况 一、土地制度的变革情况 二、赋役征银政策的普遍实施 三、留存经费的分配情况 四、摊丁入亩政策的实施情况 第三节 赋役征银与财政转型的原因 第五章 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农业生产力状况 一、农业生产的多样性 二、耕作方式与技术的提升 三、水利设施的兴修 第二节 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 二、美洲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三、人口与耕地面积的增加 四、粮食产量及赋税负担的估计 五、畜牧业的发展 第三节 民户生活 一、饮食文化举隅 二、生活水平评价 第六章 工商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手工业的发展 第二节 金属矿业的开发 一、银矿 二、铜矿 三、铁矿与铅矿 四、矿业开发的影响 第三节 盐业经济的发展 一、盐矿的开发与管理 二、盐业经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 三、盐业开发对社会经济与民众生活的影响 第四节 商业与市场 一、集市 二、市镇 第五节 产业结构的变迁 结语 征引文献 后记 导语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环境占据支配地位,统率、协调着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这对于楚雄地区而言更是如此。改土归流是明清云南的重要事件,事关此后数百年云南的发展方向和历史进程。本书将改土归流、兴办教育作为全书立论的重点,深入探讨了从“变服从俗”到“以夏化夷”问题,从领主制经济到地主制经济的变迁问题,并从人才培养和文化交融两个角度分析了兴办教育对楚雄地区产生的深远影响。 内容推荐 楚雄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明清时期,政府通过改土归流、移民屯田、赋役征银、兴办教育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举措,加强了原住民与移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者通过爬梳各种政书、志书资料,将楚雄地区的社会经济置于具体的历史时空中进行考察,努力勾勒出当地社会经济变迁的脉络和趋势。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经济发展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及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边疆民族地区制度演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历史逻辑与内在机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