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我焚毁之前(精)/北欧文学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挪威)高乌特·海伊沃尔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荣获2010年挪威图书奖,已被翻译为20多种语言出版。小说的叙述从1978年6月5日星期一午夜切入。一对失去独子的老人奥拉夫和约翰娜家突然着火,而这已经是这个村子最近以来的第八起火灾了。2009年的一个偶然契机,成为作家的“我”把这个存留在幼年记忆深处的关于火灾的故事写了下来。从1978年5月初第一次火灾到1978年6月5日午夜之前,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一个纵火狂在芬斯兰地区四处纵火,从而给居住其中的村民制造了极端恐慌与混乱。最终,纵火狂身份显露并被缉拿监禁。小说中的“我”通过回溯和周围人的讲述,将1978年发生在挪威的影响广泛且颇富戏剧性的系列纵火来龙去脉进行了文学式的架构,从而引发人们思索,是什么样的人如此冷酷地要将人们的家园烧毁?他为什么这么做?那个在大火那天受洗的男孩、童年有着深刻“火灾”记忆的男孩——“我”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后记
序言
2017年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早,刚进入3月没有几天,
楼下院子里的白玉兰已经怒放,樱花树也已经含苞待放了
。就在这样春光明媚、怡人的日子里,我收到中国国际广
播出版社文史编辑部主任张娟平女士打来的电话,想让我
来主编一套当代北欧五国的文学丛书,拟以长篇小说为主
,兼选一些少量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诗歌等,篇目为50
-80部左右。不久之后,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的王钦仁总编
辑和张娟平主任又郑重其事地来到寒舍,对我说,他们想
做一套有规模、有品位的北欧文学丛书,希望能得到我的
支持,帮助他们挑选书目、遴选译者,并担任该丛书的主
编。
大家知道,随着电子阅读器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
越多的人通过电子设备来阅读书籍。在目前的网络和数码
时代,出现了网络文学、有声书和电子书,甚至还出现了
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纸质书籍受到极大冲击,出版纸质
书籍遇到了很大困难。有的出版社也让我推荐过北欧作品
,但大都是一本或两本而已,还有的出版社希望我推荐已
经过版权期的作品,以此来节省一些成本。而中国国际广
播出版社却希望出版以当代为主的作品,规模又如此之大
,而且总编辑又亲临寒舍来说明他们的出版计划和缘由,
我被他们的执着精神和认真态度所感动,更被他们追求精
神品位的人文热情所感动。我佩服出版社的魄力和勇气。
面对他们的热情和宝贵的执着精神,我怎能拒绝,当然应
该义不容辞地和他们一起合作,高质量、高品位地出好这
套丛书。
大家也许都注意到,在近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现代化状
况的各类排行榜上,无论是幸福指数,还是GDP或者是人均
总收入,还是环境保护或者宜居程度,从受教育程度和质
量、医疗保障到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还有从男女平等
到无种族歧视,等等,北欧五国莫不居于世界最前列,或
者轮流坐庄拿冠夺魁,或是统统包圆儿前三名,可以无须
夸张地说,北欧五国在许多方面实际上超过了当今世界霸
主美国,而居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最前列,成为世界现代
化发展中的又一类模式。
大家一般喜欢把世界文学比作一座大花园,各个时期
涌现出来的不同流派中的众多作家和作品犹如奇花异葩、
争妍斗艳。北欧文学是这座大花园里的一部分,国际文学
中,特别是西欧文学中的流派稍迟一些都会在北欧出现。
北欧的大自然,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没
有小桥流水般的婀娜多姿,而另有一种胜景情致,那就是
挺拔参天、枝叶茂盛的大树,树木草地之间还有斑斓似锦
的各色野花和大片鲜灵欲滴的浆果莓类。放眼望去,自有
一股气魄粗矿、豪放、狂野、雄壮的美。北欧的文学大花
园正如自然界的大花园一样,具有一股阳刚的气概、粗豪
的风度。它的美在于刚直挺立、气势炭鬼。它并不以琴瑟
和鸣般珠圆玉润和擦拨心弦的柔美乐声取胜,却是以黄钟
大吕般雄浑洪亮而高亢激昂的震颤强音见长。前者婉转优
雅、流畅明快,后者豪迈恢宏、气壮山河。如果说欧洲其
余部分的文学是前者的话,那么北欧文学就是后者。正如
鲁迅所说,北欧文学“刚健质朴”,它为欧洲文学大花园
平添了苍劲挺拔的气魄。以笔者愚见,这就是北欧五国文
学的出众特色,也是它们的长处所在。
文学反映社会现实。它对社会的发展其功虽不是急火
猛药,其利却深广莫测。它对社会起着虽非立竿见影却又
无处不在的潜移默化作用。那么,北欧各国的当代文学作
品是如何反映北欧当代社会的呢?它对北欧各国的现代化发
展是不是起了推动促进作用了呢?也许我们能从这套丛书中
看到一些端倪。
北欧五国除了丹麦以外,都有国土位于北极圈或接近
北极圈。北极光是那里特有的景象。尤其到了冬天夜晚,
常常能见到北极光在空中闪烁。最常见的是白色。当然有
时也能见到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北极光。北欧五国的文
学流派众多,题材多样,写作手法奇异多姿,犹如缤纷绚
丽的北极光在世界文坛上发光闪烁。
总之,我们选材的宗旨是:把北欧各国文学史中在各
个时期占有重要地位作家的代表作收进本丛书。虽然本丛
书将有50-80部之多,但是同150年的时间长河和各时期各
流派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之多比起来,这些作品还是不能把
所有重要作家的作品全部收入进来。譬如瑞典作家扬·米
尔达尔(Jan Myrdal,1927—)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的
一种新兴文学——报道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来自
中国农村的报告》(1963)成为当时许多国家研究中国问
题的必读参考材料,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多次出版。尽管他
的这本书因材料详尽、内容真实、记载细腻而风靡一时,
但在这套丛书中,不得不割爱,而是选了其他在国际上更
为著名的瑞典作家作品。
本丛书中的所有作品,除了极个别以外,基本都是直
接从原文翻译,我们的目的是想让读者能够阅读到原汁原
味的当代北欧文学。同英语、俄语、法语等大语种翻译比
起来,我们直接从北欧语言翻译到中文的历史不长,译者
亦不多,水平不高,经验也不足,译文中一定存在不少毛
病和欠缺之处,望读者多多包涵,也
导语
这本令人读后一阵冷汗的小说读起来让人产生一种怪异的乐趣。小说讲述的是1978年一位纵火狂对他的家乡造成的恐慌。高乌特·海伊沃尔是他这一代作家中的重要一位,也是当代挪威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小说具备了吸引读者的所有条件,并成为其文学创作生涯中的重大突破。由于作家对这一独特主题娴熟、敏感的处理,这部涉及挪威真实纵火案件的半自传体小说,通过杰出的叙述被升华为一部伟大的小说。
后记
这一切始于2005年8月的一个星期天。当时因为我要
完成一本书的写作,所以在老家芬斯兰待了一段时间。那
时我在写有关弗里德里奇·约尔根森的故事,一个能和死
者对话的人的故事。
就在那个星期天下午,我决定出去走一走,整理一下
思绪。我当时一个人住在克莱伍兰的老房子。我锁了门出
去,一直走到公路边,然后继续向着学校的方向走去。当
我路过奥斯塔家的时候,我突然看到学校后面有直升机飞
过,它在松树林那边转了一圈,缓缓降落在了劳乌斯兰摩
恩的草地上。那个时候写作太投入的我都不知道现在已经
可以坐直升机看村庄的全景。那是芬斯兰节的节日,每两
年举办一次,有好几千人会来这里看动物展览,逛二手市
场、游乐场,还有坐直升机观光。我走近草地的时候,已经
决定要去坐。直升机孤零零地停在那里,像一只忧伤的大
昆虫。我有点意外并没有人在排队。直升机孤零零地停着
,飞行员刚刚爬出来,在和另外一个人讲话。我这才知道
,这是今天最后一次飞行了,起码要两个客人才能飞,等
我来了,人数才刚刚好。我坐在前面,另一个男人坐在后
面。我注意到他穿了一件红色的外套,坐进狭窄的座位时
窸窣作响,我感觉到他的膝盖顶到了我的座椅。我戴上耳
机,地面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关上了舱门,我扣上安全带
,它像十字架一般扣在我的前胸。马达发动,二般浓浓的
柴油味飘了出来。我紧张地望了一眼飞行员,很快我从耳
机里听到了他冷静的声音,头顶的螺旋浆开始旋转,马达
轰鸣,飞行员小心地拉动了操纵杆。直升机震动了一下,缓
慢地离开了地面,轻若无物地升上了天空。这一切变换得
太快了:从我在家投入地写作,到我决定出门走走,看到
直升机,到现在我缓缓上升,距离地面四十、六十、八十
米,先是越过我从前上学的学校。几年之后我会在那儿发现
自己的那张老照片。我们越过图书馆,在那里道路分成了
四个方向,越过车辆和人群,越过奥斯塔家,最后越过那
些高高的大树投下的长影子。我那时27岁,那是我第一次
从空中往下看。我像是坐在一个玻璃球中,田野就在我脚
下。虽然周围有巨大的轰鸣声,可耳机里传来飞行员的声
音是平稳温和的。他问我想去哪里,我指了指克莱伍兰的
方向。我们在空中转弯,那一刻我感觉轻飘飘,身子被安
全带绑在座位上。我们又越过了学校,越过国家公路,突
然到了我家的上方,这让我觉得熟悉又陌生。我们飞得更
高了。我望向四周,飞过了曼达尔河,我看到北边的曼弗
洛湖、西北方向的欧伊娜湖。突然飞行员来了一个大转弯
,我感觉自己又要飘起来了,心脏被拎到了嗓子眼儿。在
我右脚边我看到了教堂。我的曾祖父母丹尼尔和英恩伯格
就安眠在那里。除了几张老照片,他们什么都没留下来。
照片里有一张达尼尔抓着一只打来的野免的照片,他抓着
免子的后腿,好像它时刻还会蹄出去一样。然后我们又转
向东边,很快飞过了海思湖和狗狗坡。爸爸当时就是在那
里射中了一头摩鹿。然后我们飞过了劳乌斯兰,越过了斯
图布洛克的山坡,爸爸曾在60年代在那里待过。我们飞过
了奥尔加·迪内斯托的房子和仓库,当然很久之前那里就
住着我不认识的人了。我们又向北飞,我很快在左手边看
到了教堂。我看到了两片墓地,其中一片的形状像是戴在
教堂上的王冠。爷爷奶奶还有一些曾在曼托瓦去世的人都
安眠于此。距离教堂一段距离处还有另外一块长方形的墓
地,科勒还有我爸爸安眠在那里。当然在那个时候,我只
认识他们其中的一个人。
差不多是这个时候,我回了一下头,看了一眼我身后
的男人。大概几秒钟后,我意识到:
这是他。
我们突然又上升了。我看到了森林和周围所有的小湖
。一块雨云轻飘飘地把雨点洒下地面。我看到嘉德湖、科
维丹斯湖,平滑得就像是流动的锡。我看到斯托姆湖、松
恩湖。我看到丽芙湖、特雷尔湖、胡梅湖,在森林中像镜
子一样倒映着天空。在这期间,我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
这是他。这是那个纵火犯。我们在空中转向了迪内斯托,
这是一个大转弯,我感觉我被压到了飞机的一边。最后我
们飞过博德湖,缓缓降落到地面。当我双脚终于落到地面
的时候,我才感觉到了自己身体的重量。
他全程一直沉默地坐在我的后面。我看着他穿过草地
,路过所有在那里停着的汽车。他从艾格精神病医院放出
来后就搬回了村子里。我小时候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住在
这里。所有人都知道纵火犯是谁,我也知道。我只是刚才
没有认出他来。
最后他被解雇了。他一个人坐在自己家里,那座又大
又空的房子里。然后有一天他把房子卖了,搬走了。虽然
后来有人搬进了辛斯内斯那座白色的房子,它依然被叫作
纵火犯的家。他开始了生活的自由落体。他曾是父母热切
期盼到来的孩子,被深深爱着的孩子。他曾是那么善良,
那么受众人喜爱的孩子。他曾是那么好的一个年轻人。他
曾经有大好的人生摆在眼前。他现在还有什么呢?
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坐了一趟直升机,从
上空看了自己曾那么喜欢、和自己深深联
书评(媒体评论)
这个故事无情到让人激动,它完美地讲述了一个
有关火和家庭的故事,疯狂与正常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日报》
书里的很多内容会让你紧张到惊呼,让你感觉不
安,充满张力的情节让读者拿起就放不下,与此同时
,它又包含很多美好的段落,让人向往。这是高乌特
·海伊沃尔里程碑式的作品。
——《祖国之友报》
高乌特·海伊沃尔是他那一代人中杰出代表性作
家之一。《在我焚毁之前》是对一个孤立的人内心黑
暗的生动描述……是对人类灵魂深处的无情审视……
作者用不缓不急的文笔娓娓道出记忆的奥秘和人类生
存的不稳定性。
——《时代》
精彩页
1978年6月5日,星期一。午夜刚刚过了几分钟,约翰娜·瓦特内里关上了厨房灯,小心地关上了门。她在冷冰冰的走廊走了四步,把小房间的门打开一条缝,让一丝光线能照到灰色的羊毛地毯上。哪怕在夏天,他们都铺着羊毛地毯。她的丈夫奥拉夫睡在关了灯的房间里。她在门边站了几秒,听了下丈夫沉重的呼吸声,然后走进狭小的洗手间,像往常那样打开水龙头。她低着头洗脸,洗了很久。光脚站在一块布上,她能感觉到脚下硬硬的地板有点冷。有那么一会儿,她直直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虽然她很少这么做。她更凑近镜子,盯着自己黑色的瞳孔看。随后理了下头发,从水龙头里接了杯水喝。最后,她脱下内裤,换下来的那条上已经浸满了血。她把换下来的内裤折了一下,浸在水盆里泡着。当她把睡裙从头顶脱下来的时候,感觉到肚子那里有些刺痛。之前她也有这样过,但最近变得厉害了,尤其是当她抬手,或是去够什么东西的时候,肚子就好像刀割一样痛。
在关灯之前,她卸下了假牙,把它放在镜子面前的架子上的一个水杯里,然后把它摆在奥拉夫的杯子边上。就在这时,她听到了汽车的声音。
客厅黑着灯,但窗户上反射出灰白的光,那是院子里一盏微弱的灯的光线。她慢慢地走到窗边向外看。月亮升上了南边的树顶,她看到开花的樱桃树。如果没有雾的话,她能一直看到西面的丽芙湖。一辆没亮大灯的汽车从房前开过,慢慢地向麦塞尔的方向去了。车子可能是黑色的,也可能是红色的,看不清楚。车子开得很慢,然后在转弯处消失了。她站在窗边,等了一两分钟,或许有三分钟。然后她又回到了小房间。
“奥拉夫,”她低声说,“奥拉夫。”
他没有回答。像往常一样,他睡得很沉。她又急匆匆地走到客厅,中途撞到了摇椅的把手,把腿撞得生疼。当她走到窗边的时候,恰好看到那辆暗色的车又开了回来。它正好过了转弯处,慢慢地从客厅外的那面墙边开过。它肯定是在克努森家那儿掉的头。不过那里没有人,他们昨天晚上就回城里去了,她亲眼看到他们离开的。她听到了汽车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马达的轰鸣声、广播里发出的声音。然后,车停了下来。她听见车门打开的声音,随后就是一片寂静。她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儿。她跑回卧室,打开灯,摇晃着丈夫。这一次,他醒了过来,但还没等他起身,他们俩就听到了一声撞击声和厨房窗户玻璃碎裂的声音。她刚跑出走廊,就闻到了刺鼻的汽油味。她打开厨房门,面前是一道火墙。整个房间都烧了起来,大概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地板、墙、天花板,火焰就像一头巨大的受了伤的动物那样四处流窜呻吟。她站在门口,完全无法动弹。就在流窜的火焰中,她听到了玻璃爆裂的声音。她从前从没听过这种声音。她一动不动地定在原地,热量已经让人无法忍受,好像她的脸时刻就会融化,额头、眼睛、脸颊、鼻子、嘴一路流淌下去。
就在这个时候,她看到了他。只有一两秒的时间,也可能是三秒。他站在窗外,像一道黑影,站在火海的另一边。他一动不动,像被定身了一样。她也是。然后,他动了,消失了。
走廊里已经都是烟。它从厨房的墙缝中透过来,弥漫到天花板,像是浓浓的雾。她找到电话,拎起听筒,拨打辛斯内斯那边英恩曼的电话。前几天村里出事之后,她就用马克笔把这个电话号码写在了一张纸上。她一边转着拨号盘拨号,一边想自己该说什么。“我是约翰娜·瓦特内里。我们的房子着火了。”
电话里什么声音都没有。
就在这时,电线短路了,保险电箱发出了一声闷响,镜子前的插座爆出火花。灯全灭了,屋里一片漆黑。她拉住奥拉夫的手,摸索着贴地朝家门的方向走去。冒着寒气的晚风被吸进房子,让火越烧越旺。他们又听到了好几声闷响。随后火焰蹿上阁楼的地板,顺着窗户蜿蜒而上。
我曾很多次想象过这场火灾。火焰等待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时刻,这样的一个夜晚,这样的分分秒秒。它们想要奔向黑暗,伸展到天空,点亮夜空,获得自由。它们确实很快就自由了。好几扇窗户同时碎裂,玻璃炸了开来。火焰完全失控了,它们在空气中伸展开来。很快,整个花园都被金色的、令人无法置信的光亮笼罩着。事后,没有人能描述这场火,毕竟除了奥拉夫和约翰娜之外没有人在现场。但我能想象出这一切。我能想象到那些靠得最近的树木距离火光越来越近。我能想象火焰如何默默汇聚,悄无声息地进入了花园。我能想象约翰娜是如何拉着奥拉夫走过了最后的五级台阶,走到草长得很高的菜地上。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