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运用天象地形文化观和华夏历史文明发源研究成果,来不断发掘和充实三皇五帝等华夏先祖,在以东江(古汴水)、西河(古河水)、南淮(古沙水)、北济(古沦水)环绕的中原开封地区,肇始太极八卦文化,创建天、地、人合一于中央、中州、中国的天象地形,古典史典、人文遗存之过程。 开封之地,符合天、地、人合一的太极和合文化观要求,与天象地形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地理方位、气候季节彼此对应,是上古中国人文天地的最早开辟之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封古陈留之地就是盘古(伏羲)肇始太极八卦文化,即天象地形文化,开辟华夏天地文明,在天地之中的昆仑山建立上古九州、中州的神圣之地。 作者简介 韩鹏,男,1957年生,河南夏邑人,开封古都学会副会长。曾从事旅游资源、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管理工作,参加过河南文化旅游资源普查、等级认定和评价,对省内文化旅游资源分布、价值情况比较熟悉,首次提出了“三皇五帝共居建都于中原上古河济流域的昆仑山中央之国”等系统学术观点,先后出版研究中原华夏文明发源的学术论著八部,分别获得河南省社科学普及读物特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课题一等奖等多项。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哲学思想源于“和合”世界观与“大同”社会理想 一、太极“和合”文化是华夏民族的唯物世界观 二、太极“和合”世界观与春秋道、儒文化传承 三、太极“和合”世界观的社会意义 第二章 从孟元老“东京梦华”寻黄帝“华胥国梦” 一、关于《东京梦华录》中“梦华”的本质含义 二、河洛九州学说与弁州、华胥国方位的对应关系 三、由“东京梦华”寻“华胥国梦”的几点感悟 第三章 上古昆仑山“九州”之首“冀州” 一、华夏民族有大小“九州”“中国”之说 二、上古时期开封“九州”地理方位的划分 三、古人对“冀州”文化和地理方位特点的认识 四、对星宿、州国与“中国”“冀州”关系的理解 五、几点初步结论 第四章 上古九州与开封陈留的地理对应关系 一、伏羲八卦、九宫与中原八风、九州的对应关系 二、上古九州在开封古陈留周边的遗存 三、伏羲八卦、九宫对应开封八方、九州客观存在 第五章 华夏和合文化始于九州“北”方之位 一、华夏和合文化研究存在失“北”现象 二、华夏先民和合文化中的“北”在哪里 三、上古“北”方是华夏先民和合世界观的反映 第六章 “河洛”本在“荥雒”东 一、上古“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发源地 二、雒水产生于郑州荥泽以东的“荥雒” 三、几点结论 第七章 开封“罗王”历史与中国“春神”文化 一、开封古陈留是商契后裔的祖地 二、开封“罗王”来历与商汤“网开一面” 三、“罗”姓发源于上古时期的伏羲、句芒文化 四、开封古陈留“罗王”是祭祀春神句芒之地 五、伏羲在陈留、罗王肇始河图、罗网 第八章 清明·盘古·河图 一、“清明”文化的发源与传承 二、开封盘古、西王母、黄帝人文历史传承 三、伏羲“河图”出自开封古陈留皇伯山之地 第九章 轩辕何时归大梁 一、开封北部“悬河之水”横穿昆仑 二、黄帝出生在开封古浚仪“青丘” 三、郑国东北部陈留才是黄帝帝都“轩辕丘” 四、轩辕楼在济(黑、姬)水、江(赤、姜)水之滨 五、开封轩辕楼是昆仑山“天地之中 六、开封昆仑山“悬水”本为“天汉之水” 第十章 帝喾四子出自开封狼汤渠之滨 一、“浪荡渠”流域本是帝喾、帝尧“中国”之地 二、帝喾娶四妃生四子于开封陈留古莘国 三、狼汤渠之滨的开封是帝喾后裔世代传承之地 第十一章 后稷、生肖文化在开封的产生和传承 一、后稷是上古时期开封黄帝、帝喾的子孙 二、生肖纪年是后稷时期农耕文化的体现 三、后稷子孙不窋自中原夏都流亡戎狄之地 四、几点结论 第十二章 庆阳义渠戎翟文化与中原华夏文明传承 一、甘肃庆阳是上古中原八卦文化中“西戎”之地 二、中原黄帝、帝喾、后稷为“义渠”先祖 三、周人、禺氏、月氏与中原华夏文化渊源 四、对甘肃庆阳“义渠”“翟氏”文化地位的认识 第十三章 开封陈留是帝喾、商汤最早的“亳都 一、古陈留帝喾继承黄帝、颛顼帝位建古莘国“毫都” 二、“鸣条之战”使商汤回归先帝“亳都”成为现实 第十四章 开漳圣王与伏羲陈氏河洛文明传承 一、伏羲女娲成婚、建都于昆仑山“陈都” 二、炎、黄二帝继位于开封昆仑山“陈都” 三、“陈”氏为颛项帝、帝喾氏族的族名 四、尧帝“陈”“留”后裔在开封延绵不断 五、舜帝、商均出生及下葬在开封浚水、鸣条 六、夏商“陈氏”守望着开封“陈国”祖地 七、陈实、陈元光是弘扬中原华夏文明的践行者 第十五章 开封、苏州两地太极、昆吾、寒山文化一脉相传 一、关于开封、苏州太极、昆仑、地中文化的一致性 二、开封三皇五帝“中央邦国”与苏州历史文化传承 三、开封、苏州两地寒山寺、虎丘寺的文化关系 第十六章 金国女真族的发源与“逐鹿中原” 一、开封古陈留是金人先祖之地 二、金人萨满教传承着中原华夏太极八卦文明 三、金人建国与回归华夏开封文化的历史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