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人行(鲁迅与许广平朱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曾智中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曾智中,成都人,作家、学者。代表作为长篇传记文学《三人行:鲁迅与许广平、朱安》、中篇小说《圣僧》等,主编有十七卷本《李劼人全集》《李劼人说成都》《文化人视野中的老成都》《成都市文学志》《名家说名城丛书》《世界怪异小说文库》等。内页插图 书评(媒体评论) 看到此书十分欣喜,因为数归前在杂志上看到介 绍此书的广告,我托北京鲁迅博物馆购买。他们说买 不到,国而感到大分遗憾。今天得书,稍稍一翻,就 感到你(本书作者)花费许多心血,实在不易。 ——周海婴(鲁迅、许广平之子) 这部传记在鲁迅传记学史上有其特殊的价值与意 义。其一是首次专门从婚恋角度探索鲁迅的心灵世界 ;其二是实现子文体结构的突破;其三是采取了视觉 形象性很强的文学描写笔法,显示出近乎纯粹的文学 性质。 ——张梦阳(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员,鲁迅研究 专家) 后记 黄昏中的沉思 1987年深秋的一个黄昏,写完了这部长篇的最后一个 字,停笔出户,这个我借居了两年的老旧小院,正响着每 日必有的麻将声,我的脸孔暗黄的院邻正伏在暗黄的夕阳 下,玩着那最具中国特色的游戏,津津有味地……可我也 深知他们心地的宽厚善良,两年中他们助我帮我,给孤寂 中的我莫大的安慰和方便——人,是多么复杂的一种存在 呀!于是,鲁迅那张严峻而苦黄的脸,那双深沉而迷茫的眼 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出现在这苍茫的黄昏由…… 作为人的鲁迅的复杂性,在婚姻与家庭这一特殊视角 展现得十分鲜明。终其一生,在所有的文字与交谈中,鲁 迅都没有正面说明过自己与朱安夫人的旧式婚姻。其实这 种形式上的回避,恰恰反映了实质上的不可回避——鲁迅 作为一个“叛逆的猛士”,作为“历史的中间物”,与他 所要背叛的旧传统之间的精神联系,有时真是“剪不断, 理还乱”,时代并没有因为他是先驱者就赋予了他以超越 历史泥淖的神力。因此,他在这方面的大悲苦和以后在这 大悲苦中的大奋起及大追求,对跋涉这一艰难历史行程的 所有中国人,就必然地具有一种深刻的、普遍的启示意义 。 许广平能战胜世俗,追随鲁迅,体现了新时代新女性 狂飙突进的精神,同时她对朱安终身抱着宽厚仁慈的态度 ,体现了中国妇女传统的善良美德。 朱安是旧式婚姻的牺牲者,在孤独中度过了凄苦的一 生。她无辜,不幸,生命灰色而寂寞,用她自己的话来说 ,就像一只默默地艰难爬行的蜗牛。 他们三人的感情纠葛折射出了本世纪前半个世纪的时 代之光,因此我产生了创作本书的强烈冲动。 人们在评价某一部传记文学作品时,常说它“忠实、 客观”地记录了某人的一生。这种说法我们都习惯了,但 今天想来却值得推敲:经历了琐碎忙碌的一天以后的我们 ,当晚写一篇日记,尚且不易抓住人生中这一天的“真谛 ”来,更不用说去写已被滔滔逝川载走的逝者的一生了。 对于传记文学作家来说,承认这一点是不愉快的,既需要 勇气,又需要眼光——茨威格在为弗洛伊德作传时,就痛 切地感到不能达到对传主的“绝对真实”,只能最大限度 地逼近“绝对真实”。 这是一种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的智者的悲哀, 虽不如愚夫的豪勇那么快心爽气,却能导向认识的更深层 次——例如鲁迅与周作人间的兄弟失和,是鲁迅思想和生 活中的一大关节,现有资料帮不了我们多大的忙,可又不 得不写,我只好按我自己的理解来写,不敢冒称全知全能 ,也许这样能给好动脑子的读者留下琢磨的天地吧。 如果用一个简洁的公式来描述传记文学作家的话,我 认为,可写作:历史学家+文学家=传记文学作家。可惜的 是许多读者和评论家都强调“历史”而忽视“文学”,忽 视传记文学作家也是带着文化和语言这个有色眼镜进行创 作的艺术家。其实,不论传主是何等伟大杰出的人物,作 为创作的主体,有出息的传记文学作家都必然以其特有的 方式审视、选择、熔裁、压缩以至重新构架他的生平事迹 ,不是倚重事实而是倚重对事实的艺术构思和叙述,去创 作出既不失真又有艺术感染力的传记文学作品。我痛感中 国当代传记文学对读者吸引力不大,也许是患了一种“文 学贫血症”吧?这个观点鲜明地表现在本书所采用的各种艺 术手段中。如第十一、十三、十五三章,是写鲁迅与许广 平的异地思念之情的。我舍弃了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和描 写,采用了两个主人公交替出现、一呼一应地对谈这种形 式,使读者仿佛能触到两个人的心跳,听到他们倾诉汹涌 的内心激情。这些章节的内容,取自《两地书》和其他史 料,包括鲁、许书信公开发表时删节的部分。在行文中, 我采用了部分《两地书》的原文,但并不作为引文出现。 因为我想,它既然已融入我的整体构想与艺术处理之中, 便已成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说清楚这一点,是为了防止读 者把它与《两地书》相混淆,也避“抄袭”与“篡改”之 嫌。其实,这种方法并非我的独创,欧文·斯通在《凡· 高传》中,描写凡·高与其弟提奥的互相思念和关切之情 时,就采用了兄弟间如同对面而坐、娓娓谈心的那种氛围 ,只不过没有本书这样集中罢了。本书还选取了大量能表 现鲁迅的心理特征的细节和片段:与撕扯相思树的猪搏战 、争夺“月亮”(广平)时对高长虹醋劲颇足的讥讽、临终 前床头所挂的迎着大风疾跑的穿长裙的女人的画片……这 些多半为先前的鲁迅传记的作者所忽略,我却看重它们, 试图以此重现鲁迅复杂的内心世界。 老实说,写到这些细节和片段时,我觉得自己和鲁迅 先生完全处于一种平等的心理地位上,理解他的痛苦和欢 乐,故有时忍不住会心地一笑——例如鲁迅头天收到广平 的第一封信,第二天回信时却落了头天的日子,他好像要 暗示一点什么,这难道不是男女愉悦时取悦于对方的一种 老谱么? 可人又是矛盾的,有时觉得自己这样拿着显微镜和望 远镜想去发现点什么,是否有点缺德?因为每个人的心灵大 概都有一块不愿被别人窥视的角落吧?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破落与困顿 第二章 “礼物”的筹备 第三章 “母亲娶媳妇” 第四章 寂寞与孤独 第五章 烦苦与怆恼 第六章 从“广平兄”到“小鬼” 第七章 “广平少爷” 第八章 “害群之马” 第九章 “向着爱的方向奔驰” 第十章 大波与大爱 第十一章 海边的“傻孩子” 第十二章 碧月照大夜 第十三章 第一次离别(1 929年5月—6月) 第十四章 小红象 第十五章 第二次离别(1932年11月) 第十六章 夫与妻之间 第十七章 尾声:历史与文献 初版后记 黄昏中的沉思 精彩页 第一章 破落与困顿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 1 1893年,苏州阊门码头。暗绿色河水中泊着各式的大小舟船,其中最惹眼的是本年浙江乡试主考殷如璋大人所乘的官船。他是阴历七月二十以后路过这里的,因为此地不是自己的主试之地,他对来客也就不大回避。近几日内,就有许多心事重重、神情复杂的客人,踏过那闪悠悠的跳板,来到这宽绰的官船上,与舱房里的主考大人畅叙。末了,当他们又踏过那闪悠悠的跳板走向码头时,神情就明朗得有如沉沉河水上那一抹明晃晃的阳光了。 七月二十七,副主考周锡恩前来拜见主考大人。两人一边饮茶,一边品评苏州诸园各自的妙处。正在兴头之上,家人揭帘进来,呈上一个大信札。 “老爷,刚收到的。”他的神态有些拘谨。 “知道了!”殷大人就势将信掷到茶几上,朝他拂了拂袖子,“退下吧——” 副主考不经意地乜了乜信封,端起了茶碗。 “锡恩兄!”殷大人亲切地呼道,“不知你以为沧浪亭的妙处如何?如璋以为它不像其他园子深藏密闭,而是复廊漏窗,疏朗开敞,内外一气,自成格局。”他边讲边闭上双目,下颔频点,似回味无穷。 突然,一声大喊如滚雷般轰进舱来,“老爷,银信为什么不给回条啊?” 副主考一怔。 “大胆!”殷大人拍案而起,满脸怒容,朝舱外大喝一声,“给本官将来人拿下!” “大人有事,锡恩就告辞了。”副主考放下茶碗,不紧不慢地说。 “锡恩兄!”殷大人一把抓住他,将信硬塞到他手中,“此书还烦你启视,否则……” 副主考也不推辞,撕开封皮,展视,神色大变—— 这是丁忧内阁中书、浙江会稽人周福清贿买考官,打通关节的一封密函,称已联络地方望族五姓子弟,共出银子一万两,收买主考官,以取中举人;并附银子期票和五姓子弟名单,还约定了作弊的暗号。 怒不可遏的殷大人,当即将信及一脸蠢相的送信人交给副主考,托他一并移交给苏州府查办,以明自己的心迹。 当这一干人踏过闪悠悠的跳板时,船头上的主考大人有点怅然若失,他分明又看到了昨天从昏暗暮色中走上这跳板的周福清——那老头啊…… 送信人后移押浙江,审讯中供称,他叫陶阿顺,本是绍兴城中陈顺泉家佣工,今年七月间,周福清向陈顺泉借他去伺候。七月二十五至苏州,二十七周福清将信交给他,嘱送至殷主考船上……因此无罪释放。 周福清自首投案,最后判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依大清律例,如秋后不予处决,则可再拖一年。 其子周伯宜也被拘押,因“并不知情”,故只受“斥革”处分,但从此不许再参加科举考试。 其长孙为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一场地塌天崩般的家庭大变故,正向这位小康人家的大少爷、书香门第之子的头上压来——这时,他只有十二岁! 2 一弯瑟瑟冷月悬于寒江之上,素白的淡光将那艘乌篷船的身影衬得更黑,像是一个黑纸盒,在迷蒙的水汽中一沉一浮,一浮一沉。 船是天黑尽时才从绍兴划出的。“船头脑”坐在后舱一边用手使劲划楫,一边抓紧用脚躅桨,船头激起了汩汩水声,桨则发出了沉闷的嘎吱嘎吱声。 中舱,樟寿靠左,郁闷地坐着,两只瘦手托住下巴,凝视坐在对面的阴沉的母亲。几个匆忙中收拾好的布包,横在母与子之间。 十岁的二弟櫆寿卧在前舱,将手伸出舷外,拍打着流水。 “头脑!”母亲打破了沉默,对后舱轻声而沉静地吩咐,“不要向谁提起我家这两个男丁。” “好的。就当今晚没这码事。” “老二!”她朝向前舱。 櫆寿并不吱声,只管自个儿玩水。樟寿连忙爬过去,轻轻搂住他的小肩头。兄弟俩平素感情极深,所以他并不挣扎,反而就势依偎在大哥怀中。 樟寿觉得弟弟的手凉津津的,连忙牵起衣襟替他揩拭。 弟弟乌亮的小眼珠幽幽地闪着,樟寿觉得好像是看到了天边那凄楚的小寒星。 母亲暗黑的大眼睛沉沉地泛着泪光,樟寿觉得好像是望见了半空中那惨白的大星星。 “老大,老二!去大舅家躲躲。这可不比以前……端别人的碗,分别人的饭……耍不得娃娃脾气……不过,也不必太低眉顺眼呢……少吵,少哭,多吃,多想……” 绍兴到皇甫庄是三十里水路,母亲的话像潺潺的流水一样,一直在兄弟俩的耳边鼓涌着。 …… P3-6 导语 这部传记首次聚焦一代文学大师鲁迅的感情史。基于史料,动情揣摩,挖掘了人物内心的深刻情感。 鲁迅作为一个“叛逆的猛士”,与他所要背叛的传统之间,“剪不断,理还乱”,时代并没有因为他是先驱者赋予他神力。与许广平、朱安的感情纠葛,是大时代下人挣扎突围的悲怆剪影,全书因此在平实的叙述中浸染着孤寂的氛围。 序言 代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事 曾智中 1983年夏天,我开始留心鲁迅的情感场域并动手搜集 有关资料,开始是想写鲁迅与许广平,1985年时又关注起 朱安来。1986年5月中国青年出版社来蓉组稿,谈及这一写 作计划,他们要我写一提纲,后提纲通过。1987年3月底, 中青社为此邀我赴海南参加全国传记文学会议。会后的大 半年遂专心从事此书的创作,年底脱稿,一次就通过了出 版社的一、二、三审。以后出版陷入危机,但中青社的许 多老师对此稿已很有感情,始终不愿放弃,几经曲折,终 在1990年秋天出书。 这本书在当时产生过相当影响,时过境迁,此不必向 今日读者絮叨。不过有一个“坎”是绕不过的,创作本书 时,我曾多次考虑过是否要向鲁迅先生之子海婴老师请教 。“一切由自己判断和负责!”这古怪执拗的念头使我终 于没有这么做。后来又收到了精装本,丑媳妇总要见公婆 ,踌躇再三,我最终还是呈他一册。 大约半月后,收到回信,信末署“海婴 九二年四月 一日”。他说—— 昨日到单位取到你寄来邮包,内有你大作《三人行》 精装一册。看到此书十分欣喜,因为数月前在杂志上看到 介绍此书的广告,我托北京鲁迅博物馆购买。他们说买不 到,因而感到十分遗憾。今天得书,稍稍一翻,就感到你 花费许多心血,实在不易。近来开会,待有完整时间,当 拜读一遍。 他的鼓励,使我的不安之心趋于平和。 这本书最后一页有一注释:“朱安居室,许多年中一 直被用来存放书箱。近年此屋已恢复朱安居住时的原状, 可惜无说明与介绍。”这是我前几年所看到的情况,现在 ,海婴老师告诉我—— 从文后注释看到,北京故居朱安女士的居室,现已恢 复原貌,她睡的床曾由×××家××拿去,故居以新床换 回。特此奉告。 考虑到海婴老师是许广平先生所生,而朱安女士是鲁 迅研究长期的一大禁区,不由人不肃然起敬,联想起其母 之风仪。当年许寿裳为鲁迅做年谱,拟将朱安写入,征求 许广平的意见,她回答:“朱女士的写出,许先生再三声 明,其实我绝不会那么小气量,难道历史家的眼光,会把 陈迹洗去吗?” 此为仁者之心,源于崇高心性,发乎深刻良知,超越 宽广空间和辽远时间, 历久而弥新。 又不禁想起1946年8月22日朱安写给海婴的信,她不 识字,是请人代的笔—— 你母亲七月廿日来信,我已收到了。谢谢他(原文如 此。——笔者注)对我这样费心。钱汇来时,我也有信去 过,想已收到了吧!北平物价曾一度低落,最近恐怕又要 涨,大米,最次的一斤要七百多元,白面次的要六百元左 右,小米三百多元,玉米面二百多元一斤,煤球一百斤两 千六百元,劈柴一百多一斤。近来时局又不乐观,人听了 总要难受的。事情我一个人又做不了,总要用个人,每天 最少就要两斤多粮食,别的零用还不算,我前存的一点粮 食也快完了。北平近来时时大雨,房子也要修理,昨天瓦 匠来看过,最低要三万余元,每一个大工每日工资五千元 ,小工三千元之多。我的脚已好啦!不过多走了路还是要 痛的。咳嗽、气喘不容易好的,三五天总是要犯的。我现 在花点钱实在难受,总要你母亲这样费心,但是总实在不 经花,又总是不够用。我记得李先生(指李霁野,鲁迅的 学生、友人。——笔者注)每月送五十元,还可以够花, 现在只买一个烧饼,真有点天渊之别。你同你母亲有没有 最近的相片,给我寄一张来,我是很想你们的…… 这是镌刻在历史阴面的铭文,沉郁暗哑,与前述文字 同读,令人百感交集,又无从言说。 许广平先生、朱安女士、周海婴先生均已作古,抄录 他们这些遗言,揣摩他们的心事,感同身受,不是一件愉 快的事情。 日暮散步,道旁有构树,6月初才见它挂果,6月底就 见它落果,这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本书初版,笔者在作者小传里介绍自己:“业余研究 鲁迅,深感此事的迷人与累人,故此书一出,或一发不可 收,或洗手不再干,这里都难预料,所以只有请读者诸君 ——走着瞧了!” 石火电光,岁月流走, 我果真再不言此事,金盆洗手 了——无他,“迷人”隐,“累人”显而已。 使我重“累”的是已故的出版家吴鸿先生,他惦记着 这本书——大约是前年秋天,在商业街口求知书店的店堂 内,他对我和我妻子说,应该把《三人行》重新出,你们 来找我。 见他太忙,不忍给他添事,就一直没有找他,一直拖 到他在远天远地做了不归家的旅人。 偶然和四川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庆宁女士谈及,她以 职业的敏锐立即判定了其中的价值,大力推动。文艺社的 诸位老师出力不少,特别是责任编辑余岚老师付出心血最 多,在此谢过。 近年来,每周六下午,我和冯至诚、张义奇、谢天开 、雷文景、董维微、彭雄、王跃诸文友在北书院街老街边 茶馆茗谈雅集,他们对本书的修订也贡献良多,在此也一 并谢过。 此次重新出版,听友人忠告,做了一些修订。主要的 工作是依据新的研究成果订正了相关的史实:如许广平生 内容推荐 《三人行:鲁迅与许广平、朱安》是国内首部鲁迅婚恋题材的传记文学。20世纪90年代初版后,曾受到文学界、鲁迅研究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本书从鲁迅的祖辈家族遭到变故开始写起,参考史料,辅之以文学的想象力、抒情的笔触,试图揣摩当事人的心思,详细记叙了鲁迅被包办的旧式婚姻、同朱安毫无感情生机的家庭生活、与许广平的相识相恋结合、周海婴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旋即又被病魔带走的生命……写鲁迅的传记不少,本书着重刻画了这位伟大的作家短短一生中悲喜交织的婚姻与恋爱关系,对于喜爱鲁迅的读者来说,不失为解读鲁迅的一个更“私密”的角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