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成长型资源城市是我国能源资源的主要供给和后备基地,资源开发处于上升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大。然而,受国际能源市场波动以及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影响,该类城市也应积极谋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资源开发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同步协调发展。本书分为基础理论篇、基础研究篇、新时代产业发展篇三部分,对榆林市人口、经济、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经济与能源效率等进行了评价,综合研判了成长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主导产业选择及区域发展路径,为该类城市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率,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作者简介 文琦,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2013~201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访学一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民盟中央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城乡发展智库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干旱区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资源生态专委会委员,宁夏地理学会秘书长,《主地开发工程研究》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在《地理学报》《生态学报》《地理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2012年入选宁夏首批“国内引进高层次人才312计划”,2016年入选宁夏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入选宁夏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被授予宁夏“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首届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优秀科技奖。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区概况 第2章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理论基础 2.1 资源开发相关理论基础 2.2 产业与经济发展理论 2.3 区域发展理论 2.4 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2.5 研究进展 第二篇 基础研究篇 第3章 榆林市人口与经济时空耦合特征分析 3.1 计量模型 3.2 人口变化动态分析 3.3 经济发展态势 3.4 人口与经济耦合时空演变分析 3.5 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优化建议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榆林市经济发展时空演进格局特征 4.1 研究方法 4.2 南北六县(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变 4.3 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榆林市农村转型发展轨迹及效应 5.1 能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规律 5.2 榆林市农村转型发展阶段划分 5.3 榆林市农村转型发展轨迹 5.4 榆林市农村转型发展效应解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效率 6.1 研究方法 6.2 农业现代化发展演变分析 6.3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效率时空耦合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榆林市经济水平与能源效率分析 7.1 研究方法 7.2 榆林市经济发展效率分析 7.3 经济发展效率地域类型的划分 7.4 制约经济发展综合效率的因素分析 7.5 经济发展优化方向 7.6 本章小结 第三篇 新时代产业发展篇 第8章 榆林市产业同构问题探索 8.1 研究方法 8.2 榆林市产业布局分析 8.3 三次产业之间结构演进态势 8.4 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演进态势 8.5 榆林市产业同构分析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新常态下榆林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 9.1 新常态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9.2 新常态下榆林市产业转型能力的评价 9.3 新常态下榆林市产业转型面临的困境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成长型资源城市主导产业选择 10.1 主导产业选择的方法 10.2 榆林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10.3 榆林市各区县主导产业的选择 10.4 本章小结 第11章 成长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路径探索 11.1 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11.2 产业转型路径 11.3 产业结构转型保障措施 11.4 本章小结 第12章 成长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战略 12.1 战略理念 12.2 战略模式 12.3 战略途径 12.4 战略机制 1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