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日常话语中,“知识”指向人类精神活动艰深、高贵与智慧的特征,而媒介信息则不可避免地含有通俗、实用,甚至廉价的意味。知识是永恒而稳固的,媒介(新闻)则是短暂而飘忽的。当我们试图将媒介理解威一种知识形态时,就必须解决知识与媒介两种信息形态内在的冲突与张力。 首先,本书分析了传播学切入“知识”议题的两个角度——新闻作为公共知识的生产与知识获取作为媒介使用的效果。其次,本书结合文献与实证资料探讨了现有媒介知识研究的侧重与不足,并梳理了近年来涌现的新媒体知识平台之发展轨迹。最后,本书尝试构建一个更为全面、更具张力,因而也可能更具争议的“媒介知识”概念。 作者简介 崔迪,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讲师,上海市“浦江人才”。主要研究兴趣为政治传播与新媒体文化研究。主要讲授本科生课程“新闻学概论”“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和“市场调查方法”。论文曾发表于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ommunicaUon、Mobile Media&Communicatlbn、Telecommunications Po#cy、Public Relations Review、Joumal of Media Elhks、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等SSCI期刊,以及《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出版与发行研究》等CSSCI核心期刊。在ICA、AEJMC、IAMCR及CIRC等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媒介研究的知识问题 一、知识:一个操作性定义 二、当代社会的“知识焦虑” 三、媒介研究的知识问题 第二章 新闻生产视角下的知识研究 一、知识社会学与新闻生产 二、新闻生产与知识的建构 三、新媒体新闻与知识生产 四、小结 第三章 媒介效果视野下的知识研究 一、知识:一种媒介效果 二、知识效果研究的概念与方法问题 三、影响知识获取的宏观因素 四、影响知识获取的微观影响 五、知识效果的意义与未来研究方向 第四章 中国语境下的知识效果研究 一、研究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知识效果差异 二、研究二:构建整合的知识获取模型 三、研究三:算法推送平台与知识获取 四、小结 第五章 新媒体与新知识现象 一、慕课:机构教育的再中介化 二、网络百科:开放协作的知识生产模式 三、网络问答平台:社交化的知识生产 四、自媒体的知识生产 五、知识电商:商品化的知识生产 六、短视频:影像时代的知识生产 七、小结 第六章 理解媒介知识 一、何为媒介知识 二、新媒介知识 后记 导语 如今热门的概念如“知识付费”“知识电商”或“内容创业”或许凸显了网络媒介与知识的某种直接联系。然而,这许是时下互联网经济汹涌潮流催生的小小浪花。在几十年的互联网发展史中,在更为久远的媒介发展史与研究史中,媒介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逻辑一直处于“非主流”的状态——人们当然了解媒介可以提供知识,却很少从知识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理解媒介。本书作者希望梳理并提炼媒介研究中并未得到充分重视的“知识传统”,并讨论现有媒介知识研究的侧重与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