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间自己的房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维吉尼亚·伍尔夫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维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
享誉世界的天才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驱。
原名艾德琳·维吉尼亚·斯蒂芬。生于英国伦敦的文艺之家,9岁时尝试写作,用词语代替玩具。
1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22岁时父亲去世,这给伍尔夫的一生带来挥之不去的悲痛,造成她两次精神崩溃。
文学创作成了伍尔夫的救命稻草,她相继写出《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奥兰多》《岁月》《幕间》《一间自己的房间》等经典杰作。
59岁时,伍尔夫再次精神崩溃,“我相信,我们曾是世界上幸福的人”——给亲人写下绝笔信后,她独自投入欧塞河。
目录
导读
一间自己的房间
应该怎样读一本书?
画家小传
精彩页
你们或许要说,我们请你来谈谈女性与小说—但是,这与自己的房间有何关联?
请容我慢慢细说。
你们邀请我来讲“女性与小说”这个主题后,我就在河边坐下,开始深思这两个词的涵义。要说这个主题,我也许可以点评一下范妮·伯尼的小说,就简·奥斯汀多说几句,再把勃朗特姐妹夸赞一番,并简略形容一下冰雪覆盖下的海沃斯牧师家;如有可能,再用几句俏皮话评一评米特福德小姐,再用几句恭维的摘引,让人想到乔治·艾略特,再提一下盖斯凯尔夫人,如此罢了,大致就能算讲完了。但三思过后,又觉得这几个字似乎并非如此简单。
女性与小说,这个议题的意思可能是关于女性的,或许,你们的本意是要我谈谈女性应该是怎样的人?也有可能是关于女性作家及其所写的小说;又有可能是关于女性和那些以女性为题的小说;当然,也可能这三者兼而有之,成为无法区隔的大议题,你们是想请我从这个角度加以考虑。
但当我开始用这个思路,也似乎是最有趣的一个思路去思考时,却很快发现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我将永远无法得出结论。我也无法尽到一个讲演者的首要责任—我认为,那就是在讲完一小时后能给出一些金玉良言,足以让你们的笔记本熠熠生辉,被永远地供奉在壁炉台上。
而我所能做到的一切,却只是就一个微小的问题给出一个观点:
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就必须有钱,还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如此一来,你们肯定会发现,诸如女性的天性、小说的真谛之类的大问题都将悬而未解。我推脱了责任,不去给这两个问题下结论—就我而言,女性、小说,都仍是未解的疑难。
不过,为了加以弥补,我将尽力向你们说明:我是如何形成“房间和钱”这个观点的。我将在诸位面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阐述自己一连串的思绪是如何归结到这个想法的。如果我能把这种论调背后的种种想法或者说是种种偏见解释清楚,你们也许就会发现,其中有涉及女性的部分,也有涉及小说的部分。
无论如何,谁都不能指望在某个备受争议—任何牵涉到性别的问题都是如此—的议题上说出唯一的真相。我们只能如实展现自己何以得到并持有某种观点,且不管那是什么样的观点。对于听众,我们只能给出一种可能性:在了解讲演的种种局限、成见和个人偏好之后,让听众们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这种语境下,小说所涵盖的真相远胜于事实。因此,我要充分利用身为小说家的所有自由和特权,先对你们讲一讲我来这里前的两天里发生的事情—肩负着你们施加于我的沉重话题,我苦思冥想,任其在我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引发思考。无需赘言,我接下去描述的场景纯属虚构:牛桥是杜撰的,芬汉姆学院也一样;所谓的“我”只是为了叙述方便而使用的人称代词,并非特指真实的某人。 我会信口开河,但也许会有部分真相混杂其中,要由你们把真相寻觅出来,再由你们决定其中是否有值得记取的真理。如果没有,你们当然可以把这些话统统扔进废纸篓,忘个一干二净。P3-9
导语
聪明女人的独立方式,从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开始。
金像奖影后主演的,以伍尔夫为原型的电影《时时刻刻》获奥斯卡金像奖、柏林国际电影节等大奖。
豆瓣高赞作家于是倾心翻译,还原伍尔芙语言中流动的诗意。
序言
几乎所有现当代女性主义作家、女性题材的创作都绕
不开一句名言:“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就必须有钱,还有
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出自伍尔夫的长散文《一间自己
的房间》。)二十一世纪再回首这一论点,我们还会有新的
触动吗?或者,我们真正该问的是:这篇长文问世已近百年
,文中探讨的问题在新时代中得到答案了吗?
杰作需要流芳百世的名言,但也可能因一言而蔽,后
世的读者反而会因此疏忽文中的多重思想——《一间自己
的房间》就是这样的典型,太多人自认为了解了中心思想
,却忘记了从头到尾慢慢品读。
这篇长散文是两篇讲稿的合集,容量堪比小长篇,也
动用了小说笔法,涉及女性在经济、教育、职业、生育等
许多领域面临的困境,用历史的眼光探讨了女性被剥夺的
多项权益。1928年10月20日和10月26日,伍尔夫去剑桥大
学,分别在纽纳姆女子学院和戈廷女子学院就“女性与小
说”一题发表了演讲;1929年3月,她将两份讲稿合为一文
,最初是以《女性与小说》为题发表于美国杂志《论坛》
,并于同年在她和丈夫开创的霍加斯出版社以《一间自己
的房间》为书名出版了单行本。
本书根据企鹅出版社2004年的版本再译,所吸取借鉴
的老版本很多,早至1989年的三联版(译者:王还),新至
2003年人民文学版(译者:贾辉丰)、2014年雅众版(译者
:吴晓雷)等版本,主要修正了一些拗口的长句,订正了一
些人名、地名及注脚,力求从语感到语义等多方面呼应二
十一世纪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在本文面世
将近百年之际,唤起更多年轻读者对这部女性主义开山之
作的再度重视,从文学、社会学、性别主义等多重角度重
审这部杰作,甚而意识到——文中所指出的那些问题正在
,但并未得到彻底的解决,伍尔夫所期待的女性写作的漫
漫长路仍在复杂的现实状况中缓慢拓展,革命尚未成功。
假如说,了解名言背后的全景是此次阅读的第一个任
务,那么,第二个任务显然就是了解这篇文章背后的维吉
尼亚·伍尔夫(Adeline Virginia Woolf),了解她为何要
这样写?又为何比别人更早写出这篇长文?
伍尔夫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之一、女权
运动先驱,1882年1月25日出生于伦敦南肯辛顿海德公园门
。父母双方都曾丧偶,所以她从小就与异母/异父的七个
兄弟姐妹住在一起。她的父亲莱斯利·史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是一位很有名的编辑,也是文学评论家
及传记作者,第一任妻子哈利特(Harriet Fhackeray)是
大作家萨克雷的幼女,第二任妻子茱莉亚(1ulia.
Duckworth)长得很美,曾为前拉斐尔派的画家爱德华·波
恩一琼斯(Edward Burne-Iones)担任模特,维吉尼亚是她
的第三个孩子。正如伍尔夫在本书中所写道的,“若是身
为女人,我们只能通过母亲去回溯过去”,茱莉亚对伍尔
夫的女性观有很大的影响。虽然在那个年代,男孩才有机
会去正规学校读书,但茱莉亚坚持在家里教育孩子,我们
可以在1894年的一张照片中看到她如何教导五个孩子。后
来,在伍尔夫很多散文和小说中,都能窥见母亲茱莉亚的
形象。
……
第六章是总结性的,也比前几章更令人鼓舞。很多人
引用过的名言“伟大的头脑是雌雄同体的”其实是柯勒律
治说的,但确实是由伍尔夫在此深入阐释的。她以男性作
家在行文时无意识表露的倾向为例,继而,将矛头转向正
在法西斯国家如火如荼展开的文学运动,并以“早产儿”
这一精准的类比对其进行了批判,这充分证明了伍尔夫拥
有客观、专业且具有历史批判性的文学观。最后,她鼓励
年轻的女大学生们勇敢地走上文学之路,并且再次强调了
物质对于创作力的重要性:归根结底,不是物质本身在起
作用,而是物质能给予的一定程度的“心智自由”。
“任何人。写作时总想着自己的性别,都会犯下毁灭
性的错误。”作为女权主义的先驱之一,伍尔夫并没有偏
袒女性写作时应强调女性意识,这恰恰是真正的平权运动
所期待的结果。如果女性也成为愤怒的男权家长式的人物
,或许,那并不该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最终胜利,也绝对
不是雌雄同体的心智的表现。
本书采取“外一篇”的结构,附加了原本收录于《普
通读者》中的一篇演讲文:《应该怎样读一本书?》。虽有
一个看似指导性很强、酷似手册文案的标题,但这篇文章
实为一位资深读者的经验漫谈,从传记到诗歌,伍尔夫用
读者特有的跨时空思维脉络,向我们展现了一部微缩的英
国文坛景象。本次重译将文中所提及的诸多人物反复加以
确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注脚中窥见各位名留青史的英
国文学家们在贵族世家和社交圈的互动关系。
如上所述,维吉尼亚·伍尔夫首先是个饱读诗文的资
深读者,再是一位笔耕不辍的天才作家,还是一位对经济
、历史、性别等社会问题有深刻思考的知识分子。她的文
学遗产值得后人不断重读,她超越时代的思想更值得一代
又一代女性深思。
于是
2019年3月
内容推荐
文艺女神伍尔芙的魅力哲学是:
聪明女性的独立方式,从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开始——独立而自由的灵魂,才是幸福之源。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本书源自伍尔夫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一经出版,风靡全球,感动千万读者,被誉为“女性精神觉醒的必读经典”。
“它刺痛我,使我流泪,不停颤抖。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以至于我想要尽可能地读得慢些,再慢些。一个段落里我会来回读个三四遍,才会推进到下一个段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