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兵法》叙述了朱德长达67年的杰出军事生涯,阐明了朱德兵法的思想特质和战略智慧,他被誉为“人民军队之帅”。
朱德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他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随后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开启了光辉的军事生涯,积累了珍贵的兵法韬略。朱德兵法来源于:长期指导的丰富实践、博大精深的理论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深刻灵活的辩证思想以及胆略智慧的有机结合,为新历史时期的军事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开辟了真理道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朱德兵法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古越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朱德兵法》叙述了朱德长达67年的杰出军事生涯,阐明了朱德兵法的思想特质和战略智慧,他被誉为“人民军队之帅”。 朱德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他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随后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开启了光辉的军事生涯,积累了珍贵的兵法韬略。朱德兵法来源于:长期指导的丰富实践、博大精深的理论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深刻灵活的辩证思想以及胆略智慧的有机结合,为新历史时期的军事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开辟了真理道路。 目录 第一章 人民军队第一帅 一、起家陆军讲武堂 二、护国战争名将 三、红军之父 四、八路军总司令 五、解放军总司令 第二章 深谋韬略 战略运筹 一、中国革命道路的战略选择:上山有出路 二、着眼于全民战争力量的发挥 三、最重要的是战略方向正确 四、战略要寻找敌人的主力 五、“南面定天下”战略的精心运筹 六、未雨绸缪,战略预置 第三章实事求是的用兵新法 一、研究战争和战略战术,首先必须研究战争的诸要素 二、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 三、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 四、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 五、交通是一个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 第四章打仗要讲辩证法 一、以唯物辩证法来研究作战问题 二、战术要寻找敌人的弱点 三、要做“赚钱”生意,不做“赔本”买卖 四、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技术决定一切 五、勇敢加技术,就战无不胜 第五章谋势造势 以弱胜强 一、让敌就我,我不就敌 二、诱敌深入,运动歼敌 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四、学会钓大鱼 第六章 纵横疆场 出奇制胜 一、灵活机动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条件 二、善用计策,以智取胜 三、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四、声东击西,兵不厌诈 五、伏击待敌,巧妙歼之 第七章 兵无常形 活用战法 一、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二、“十六字诀”巧胜敌 三、巧妙袭击战术 四、迅速、秘密和坚决的作战原则 五、运动战里逞英豪 六、灵活运用游击战和运动战 七、打好阵地战必须搞好“两个结合” 第八章 大道无形 将帅本色 一、坚定信念,为实现伟大理想而奋斗 二、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三、为人之所不敢为,行人之所不敢行 四、慎重判断,果断决策 五、服从命令,机断专行 六、集中众智,发扬民主 七、甘作配角,勇当大任 第九章 纵横捭阖 攻心为上 一、利用旧谊,发展武装力量 二、借壳蓄力,待机发展 三、军事斗争和政治瓦解相结合 四、联合进步势力,化敌为友 五、加强合作,共同抗敌 六、广交朋友,巩固统战 第十章 建军之魂 治军之本 一、民族的、人民的、民主的建军三原则 二、始终坚持党指挥枪 三、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四、健全指挥机关,做好参谋工作 五、纪律是军队的命脉 六、坚持官兵平等、军民一致原则 七、练兵必先练心 八、带兵要遵循十二条原则 第十—章 谋划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 一、建设现代化国防军 二、大力发展新军兵种,建设合成军队 三、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军事人才 四、以经济建设为主,国防建设为辅 五、自力更生,加快发展新中国的国防工业 六、建设现代化的后勤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朱德,一个令亿万中国人和世界人民敬仰的响亮名字 ! 20世纪,是我国人民进行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 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时代。 朱德几乎经历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全过程,成为光照千秋的 人民领袖之一。 朱德是近现代中国土壤中生长的历史巨人,中国人民 解放军的缔造者和威震天下的统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 国元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 的民族领袖之一”,“中国红军之父”,“中国人民优秀 的儿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象征”。1955年9 月实行军衔制时,朱德名列“十大元帅”之首。他是现代 中国杰出将帅的代表。从20世纪30年代末至50年代前期, 中国共产党在党内会议和召集的群众大会上,一般都并列 挂着两幅画像——毛主席、朱总司令。在夺取政权的烽火 岁月中,朱德的名字与毛泽东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征 。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建设与发展 ,建立了不朽的功业。他戎马一生,功绩卓著;忠职勤政 ,鞠躬尽瘁;胸怀天下,气度恢宏;谦虚谨慎,淳朴忠厚 ;他把自己成熟的心智、超人的胆略和杰出的才华,运用 于指挥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创造了 独具特色的朱德兵法与韬略,充满着智慧的力量和思想的 魅力。 朱德兵法与韬略来源于长期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和领导 军队建设丰富的实践。他的一生连贯着从辛亥革命到社会 主义新中国的革命历史全部过程,他的革命经历更是“20 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周恩来语)。他戎马生涯67载 ,是党内最早与毛泽东、周恩来并肩探索中国武装革命道 路的开国功臣,是中国共产党内极少数在党独立开展武装 斗争之初就拥有丰富军事实践和战争经验的军事雄才。在 革命武装斗争的年代里,朱德一直是人民军队的总司令, 反“围剿”战役中,长征途中,抗日烽火中,解放战争中 ,他“无役不与”,“大仗三百,小仗上千”,有“战神 “之称,和毛泽东共同组织指挥了一系列重大战役战斗, 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光辉奇迹,被刘伯承元帅称为“中 国军人的伟大导师”。海伦·福斯特评价说:朱德的“经 验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内地的民族土壤之中,他熟悉中国南 北的山川地势和风土人情。正因为如此,他得到了士兵们 的充分信任及中国旧式将军的敬重”。 朱德兵法与韬略来源于他那博大精深的军事理论素养 。青少年时代,他就接触大量的古典文化兵法书籍,阅读 过《纲鉴》《三国演义》《史记》《资治通鉴》《水浒》 《说唐》《孙子兵法》等史书、小说、军事著作,深受中 国古典军事文化的熏陶。他在德国和苏联留学时,不断研 究世界近代战争史和德国、苏联军事理论,吸收外国战争 经验和战争精华;同时,对中国国情和革命战争状况也有 透辟的了解。曾经和朱德并肩战斗过的刘伯承元帅评价朱 德说,他是一个很有朝气的人,我认为这是做军人的一个 根本条件。还有,就是他对革命理论学习得很好,能够很 适当地把革命理论运用在中国战争上,这是使我感受最深 的。不管在任何混乱急迫情况中,他对群众路线,都是把 握得很紧的。 朱德兵法与韬略体现着科学求实精神。在长期的指导 战争和军队建设实践中,朱德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敌强 我弱、敌优我劣条件下的整套战略战术原则,领导我军实 行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转变。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 遍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朱德用兵的最大优点同时也是最突出的特 点就是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富有创新精神,善于根 据作战的实际情况作出决断。他认为,一切最好的战略战 术,都是实事求是,合乎辩证法的。朱德提出了一切战争 ,离不了政治、经济、人员、武器、交通(包括地形)五 个要素,在这五个要素的具体条件和敌我对比之下来定出 具体的战略战术这一科学论断。朱德的军事指导洋溢着自 觉理性的精神,他不仅善于把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上升为 理论,而且善于对战争实践进行自觉的理论指导。 朱德兵法与韬略体现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朱德是人 民军队中最早注重研究并运用军事辩证法的卓越军事家, 是精通军事辩证法的大师。在他看来,战争剧烈变化的矛 盾运动,一切应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最要不得“ 机械化”,“机械化”只能捆住自己的手脚。朱德有一段 名言,叫作我们用兵的主张,可概括为:有什么枪打什么 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 点的仗。他善于从纷纭复杂的战争矛盾运动中,抓住最有 决定意义的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的运筹。他强调,战略战 术的灵活运用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条件,原则是不欺哄我们 的,只要能灵活运用,必能顺利消灭一切敌人。他认为, 兵无常形,必须活用战法。 朱德兵法与韬略是惊人胆略与卓越智慧的有机结合。 朱德生性刚毅,处变不惊,具有惊人的军事胆略,越是在 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危急关头,他越是充满乐观主义精神 ,坚如磐石,从不动摇。朱德领兵作战从 导语 该书叙述了朱德长达67年的杰出军事生涯,较全面地阐述了朱德兵法的精彩篇章。 朱德兵法为我们认识现代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开辟了认识军事真理的正确道路,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超越了时代。 精彩页 一、起家陆军讲武堂 朱德是典型的军人。“我们都是战神的信徒”,“我的志愿老想做个军人”。他用一生对军事的执着追求,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朱德的革命生涯亦即他的军事生涯,是从他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的。那一年他23岁,青春时光,风华正茂。这之前的朱德,既经受过生活的磨难,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社会经验。 朱德原名代珍,字玉阶,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仪陇县李家湾一个佃农家庭。世代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终年劳碌仅能糊口。朱德的母亲在生朱德前还在干活。朱德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从小就开始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5岁时上山砍柴、割草,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朱德后来过继给无儿无女且又十分喜欢他的大伯朱世林,才得以上学,也因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在私塾里,他读过《五经》《纲鉴》《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古典书籍,《三国演义》《水浒》《说唐》等传奇故事,《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等历史、军事著作,深受中国古典军事文化的熏陶。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朱德参加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乡试、府试均中榜,次年清廷即宣布废除科举,朱德未能参加省试,只好考入顺庆府(今四川南充)官立中学堂学习。在这里,他不仅进一步较系统地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等新文化知识,还接触了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懂得了要牺牲身家性命去拯救国家的道理,萌发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深感自己即使是“一介书生”,也要对祖国安危负责任。他多次对同窗好友讲,我听到有人说,在同盟会的领导下,革命起义不断发生,可惜都失败了。我根据鸦片战争以来国内外的情况分析,中国要打败帝国主义侵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必须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我准备先考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毕业后再去学习军事。 一年后,朱德到成都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在这里进一步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产生了教育救国的意识。毕业后,于1908年邀几位同学好友一同回仪陇县城筹办高等小学堂,朱德任学校的体育教习兼庶务。学校虽然办起来了,但土豪劣绅反对新思想、压制教育,社会的黑暗,民众的痛苦,统治阶级的腐朽,使朱德认识到教育无力救国,对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已到了“恨无穷”的地步,“问题就是非得救国不可”,自己不能甘做“一介书生”,应该投笔从戎以更直接地拯救国家。 1909年初春,朱德怀着从戎救国的伟大志向,徒步跋涉七十多天到昆明,考入李根源、蔡锷所主办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了长达67年的军事生涯。这是朱德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此,他与血与火、沙场与战马结下了不解之缘,立志改造中国,为民族解放献身。以后到延安,朱德曾对到访的英国作家韦尔斯说,我的志愿老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恐怕是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它招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非常高兴。 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教官大多数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或是同盟会会员,或是受到同盟会革命思想影响的进步志士。朱德被录取在丙班步兵科学习。在这座被视为革命熔炉的学校里,他自信找到了一条可以拯救中华民族的道路,把学习和训练看作实现救国目标的必要条件,按照“坚忍刻苦”的校训要求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刻苦的精神,专心致志地学习,“一心一意地投入了讲武堂的工作和生活,从来没有这样干过”。 朱德十分关注国家的前途。他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下,阅读了《云南杂志》《民报》《天讨》《警世钟》《猛回头》《革命军》等许多进步书刊以及有关乔治·华盛顿的书,有关意大利、日本改革政治的书刊,开阔了眼界。他邀请同班的杨如轩、曾钦仲、杨池生、宋永康、唐淮源等,结拜为兄弟,组织成立“五华社”,以富国强兵、拯救中华为宗旨。他后来回忆说:“我们都是战神的信徒。”朱德自觉接受了孙中山提出的革命纲领,主张用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1909年冬天,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反清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同盟会,投身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活动,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朱德在讲武堂这个革命熔炉里锻炼成长,成为品学兼优的学员。1910年7月,因亟需补充新军军官,学校决定从丙班生中挑选一百名学员组成特别班,朱德被选入。1911年8月,特别班学员提前毕业,朱德结束了讲武堂的学习生活,为从一个普通学员成长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奠定了良好厚实的军事基础。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