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小说讲述了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事件的故事。以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到李世民登基这段时间跨度为行文主线,中间有大量关于人物生平与大唐发迹史的插叙,语言平白如话却又不失生动幽默,最精彩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和丝丝入扣的逻辑推理。作者的观点独树一帜,文章可读性很强。 不少人误以为但凡小人皆不可交,其实,真正需要帮忙的时候,能指望得上的人,都是小人之交而不是君子之交。 但凡于某人有恩者,难免不自以为受某人信任,但凡自以为受某人信任者,鲜有不肯为某人尽力者。 觉得自己被对方视为心腹,自己就往往于不知不觉之中成为对方的心腹,凡人都难免如此。 原来一场貌似惊天动地的宫廷政变,其实也不过就是如土匪的打家劫舍,最终目的无非是谋财害命而已。 作者简介 马巨,美籍华人,定居美国多年,奔波于美国各大城市多处,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以及IBM等企业从事学术研究、商业咨询、技术开发等工作,近年来以“柞里子”的笔名活跃于海外文坛,所撰杂谈、小说、评论等,深受读者欢迎。 马巨先生既有中国国学功底,又对美国的政体经济教育习俗等大有兴趣,潜心研究之后,自有独到的见解,发现国内很多人对美国并不了解,甚至是误解,更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因此《被误读的美国——美国生活读本》概括了美国的方方面面,纠正了很多国内人对美国的误读,并且对中国人初到美国如何生存,如何融入美国社会,什么专业容易求职,什么职业收入多少,均做了详尽介绍,特别是在附录中,还介绍了美国最宜生活和最易求职的2l价城市,因此本书极具实用价值。 天不佑人,2014年马巨先生回国时因车祸不幸逝世,现将他的作品在国内汇集出版。马巨先生的作品有:《被误读的美国:美国生活渎本》《孔子世家》、《刺客列传·秦乱纪》、《玄武门实录》等。 目录 《玄武门实录/马巨文集》无目录 序言 5月22日,对于马巨来说,时间就永远定格在这一天, 他最后望了一眼车窗外的世界,从此,他与这个世界就永 别了;而我们,则是永别了这位作家。 没有人想到马巨会成为一位作家,甚至他自己。他原 先不过是在网上发表小说的部分章节自娱自乐,没想到极 受欢迎,从此一发不可止。我们可以想到马巨写经史,毕 竟家学渊源,父亲马宗霍是书法家和经学家。章太炎的亲 授弟子,中国文史馆馆员,著有《书林藻鉴》《墨子训诂 》等书;当然马巨更可能写IT业,因为他后半生一直就在 IT业内混生活:但是写小说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马巨的性格也不像一个作家。我们印象中的作家,似 乎是相貌淳厚。五官柔媚,说出的话模棱两可,句句真理 ;表达的观点玄而又玄,左右逢源。但是马巨不是这样, 他的性格倔强,表达自己观点时言辞犀利,甚至有些咄咄 逼人,让初次见面的人大为不爽,接触多了之后,才知道 那是马巨说话的方式,而不是他为人的方式,他做人忠厚 ,待人热情,很替别人着想,不计较利益得失。因此,马 巨这种性格不但不像作家,其实也不适合这个社会,现代 的很多人都是说话冠冕堂皇,做事斤斤计较,听其言不观 其行。犹如孔孟再生,听其言而观其行,不知何人所生。 马巨的性格既然与此相反,作品中对人性的剖析也就刀刀 见血。 时至今日,我们仍不清楚马巨写作的目的。一个只在 网上发表作品的人,看来是无意去获得什么诺贝尔文学奖 ,提供自家墙皮让仰慕者收藏:也不会是要创造什么“马 学”,用多种外文表述一个绰号以显示自己博学:马巨的 写作就是有感而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因此,对于小 说的写作风格,读者可以见仁见智,但是对于小说中的史 料取舍,读者就不必太认真,小说是古代,人性可穿越, 马巨写的是人性。在他看来,古今中外,人性并无很大差 异,古代未必比现代淳朴,现代也未必比古代进步。以现 代的人心揣测古代,十中八九;把古代的事件放在现代, 也大同小异。总之,人物的穿越或无可能,人性的本质却 一脉相承。 马巨的历史小说,会让很多读者对于中国古代的美好 臆想为之幻灭。近年来,某些吹捧“大帝”的系列小说或 是歌颂“明主”的电视剧大为泛滥,让没有读过历史的老 百姓真以为中国古代曾经存在过这样载歌载舞的时期,其 实那不过是某些人沿袭古代文人的终南捷径,手挥五弦, 目送飞鸿,意在言外。在马巨看来,只要是专制政体,就 不会存在什么“明主”,只要是权力没有束缚,掌权者就 可以为所欲为。一个小女子开辆豪车都可以在大街上撒野 ,一个君主掌握着无上的权力会有什么顾忌?所谓“明主 ”,只是在尚未掌握权力时,做个姿态说些动听的话,忽 悠老百姓和知识分子,树立“明主”的形象以便攫取政权 。一旦权力到手,本性立现。如同山大王打劫之前,豪言 壮语激励部下,抢劫之后。无非也就是坐地分赃。“原来 一场貌似惊天动地的宫廷政变,其实也不过就是如土匪的 打家劫舍,最终目的无非是谋财害命而已”(《玄武门实 录》)。很多历史记叙对君主不乏溢美之词,没别的,正 如三国时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中大骂曹操全家一样, 所谓“矢在弦上,不可不发”。天威难测,怎么写不由自 己做主;胜王败寇,赢的人说了算。那所谓的士大夫的气 节呢?士可杀而不可辱,或许在春秋时期还有些痕迹,那 时各国纷争,知识分子周游列国,唯才是用,也不存在什 么爱国之说。到了战国时期,只剩下几个大国,人才的出 路窄了,人才的下场已经不太好看了,孙膑受刖,吴起去 国,商鞅灭族,白起自尽,士可杀也可辱。秦一统天下, 人才就只有一个出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水不流 则腐,人才不能流动,人才就难免成为奴才。如果说,秦 一统天下之前,士可杀而不可辱是知识分子的最高境界; 那么,秦一统天下之后,士可辱而不可杀就是知识分子的 最低要求。从此君臣关系如同主仆,什么“礼贤下士”“ 君臣相得”,不过是彼此作秀,相互利用。“奴才要是不 以为能蒙骗主子,一准跳槽,主子要是不以为能操纵奴才 ,一准叫奴才滚蛋,双方都自以为得计,方能如此融洽相 安。”(《刺客列传·专诸篇》)。古今中外的人性一如 既往,看看现在大公司的上下级关系,就知道马巨的小说 其实很实用。 那是细雨濛濛的夜晚。天很黑,酒很凉。我们喝着威 士忌闲聊天下。他感叹说在美国找不到人和他聊这些,我 笑着说在中国我也找不到人和我聊这些,不觉半瓶威士忌 已尽,我要再开一瓶威士忌,他止住我说,从云南回来再 打开,慢慢聊一个晚上。然后……,然后就是他在云南翻 车的噩耗。我赶到香格里拉给他清洗遗体,看到他孤零零 躺在冰冷的水泥台上,悲恸在心中一点一点凝固,你说好 回来后再饮威士忌畅谈呢?容音犹在,如今阴阳两隔,竟 成永诀。 马巨生前的计划是写系列的历史小说,不幸的是,天 不佑人,计划在5月22日这天嘎然而止:所幸的是,已经写 好的作品可以出版,让读者能够暗自体味马巨对人性的分 析, 导语 玄武门之变,历来众说纷纭,谜团重重。作者以此为题,可谓挑战高难度。真如徒步登华山,险上加险。 作者对中国的人情世故琢磨得极透,想像力又极其丰富,推敲因果常常逆向思维,揣摩心理自然入木三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出的作品既深刻,又好看。 《玄武门实录/马巨文集》语言精练,非常值得一读。 精彩页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天色已经大亮,金星却仍然清晰可见。一阵晨风吹来.立在观象台上的太史令傅奕打了个冷战,他疾步走进观象阁,翻开书案上的“天文日志”。傅奕不是顺手翻开日志的,他翻开的那一页上夹着个书签.傅奕把书签拨到一边,书页上显出一行小楷。那是他前日写上去的,写的是:“六月丁巳太白经天”。 古人用干支纪日,那一年的“六月丁巳”,就是六月初一,也就是前日。“太白”。指太白星,也就是金星。“经天”,是古代天文学术语,换成一般的说法.就是“昼见”。再说白些,就是“天亮了还看得见”的意思。 傅奕取笔蘸墨,在这一页的第二行上写下“六月己未太白复经天”九个字。“六月己未”指“六月初三”,也就是当日,折算成阳历,正是公元626年6月30日。“复”,是“又一次”的意思。 写下这九个字以后,傅奕搁笔捻须,双眉紧锁,陷入沉思。天上的星宿,除去太阳之外,只有月亮昼见不足为奇。太白昼见,不仅是非同寻常,而且是非同小可,更何况是一现而再现!身为史官,傅奕必须向皇上提交一份书面报告不可。可这报告应当怎么写呢?根据《汉书·天文志》的记载:太白昼见是有人造反并且成功的预兆。如果隐瞒这一点,能免欺君之罪么?傅奕拿不准。如果点明这一点呢?会被指为妖言惑众么?傅奕也拿不准。欺君,是死罪;妖言惑众,也是死罪。横竖是个死,傅奕能不忧心忡忡么? “裴寂裴大人来了。”傅奕正犯愁之时,听见司阍在阁外喊了这么一声。 “谁来了?”傅奕失口反问。其实,他并非没听清,只是不敢相信运气居然这么好。 裴寂是什么人?这人来头不小。不小到什么程度?简直可以说:没有裴寂就没有大唐。 裴寂出生之时,正值南北朝之末。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门第的时代,门第显赫的家族,称之为望族。南朝门第,王谢并称;北朝望族,崔氏第一。裴氏虽不及崔姓之鼎盛,仍居望族之上流。裴寂的祖父裴融,出仕北周,位至司沐大夫;父亲裴瑜,也在北周任职,死在绛州刺史任上。裴瑜死时裴寂尚少,家道骤然中落,徒剩望族之名,不免穷困之实。三代赤贫,穷得心灰意冷,难有野心勃勃。三代巨富,富得骄奢淫逸,也难有野心勃勃。如裴寂之家境,则恰好是激励野心的温床。据说裴寂自幼不甘寂寞沉沦,想必正因为此。 裴寂十一岁那一年,北周外戚杨坚篡夺皇位,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拥护隋文帝的少不得加官进爵,反对隋文帝的自不免贬窜刑戮。不过,这些事儿本来只限于达官显宦,年少如裴寂,应当是够不着。然而隋文帝登基不久即广为笼络望族,以巩固其新建的政权,年方十四的裴寂居然也以荫授蒲州主簿。所谓“以荫”,就是“凭借仕宦出身”的意思。 主簿在秦汉本是掌握机要之职,降至隋朝却已成闲差。裴寂在这闲差上混了六七年,眼见没什么前途可言,遂请托人情,打通关节,终于谋取到左亲卫这职位。左亲卫是京师禁卫军的军职.得赴京师长安上任。裴寂辞别故里,取道西岳华山前往长安。华山其实并不是赴长安的必经之路,裴寂的绕道华山,也并非有登高览胜的闲情逸致.只因当时盛传华山脚下的玄武观抽签测字格外灵验。多年偃蹇的裴寂,也想去那道观抽签测字,看看天意究竟如何。 裴寂踏进玄武观之时,正殿之内男女摩肩接踵,拥挤非常。裴寂不想凑这热闹,独自折入后进,穿过一扇月亮门,见到一个清静院落。入门一望,有北屋三间、石阶三级。阶下一株侧柏,两手不能合抱,显然是有年头了。裴寂拾级而上,进到殿里,见正面供着一个老先生的泥塑,塑像前有块木牌,油漆剥落,满覆尘网。裴寂张口吹去灰尘,看清木牌上写着“河上公”三个小楷.字迹已经模糊,显然是也有年头了。(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