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履痕心绪(散文集)(精)/壮族作家作品系列/我们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石一宁 |
出版社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的是广西壮族作家石一宁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全书分为四辑。这些散文内容涉及历史、人文、生活等题材,反映了作者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有寻访祖国文化名迹的感慨,有对故乡及亲人的缅怀,也有对历史、人文的认识和探究,更有对广西民族文学新兴作家的诚挚推介。作者通过自身经历,以独特文学视角和审美价值,用人文的情怀与感性的笔触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娓娓道来,生动可读,耐人寻味。 目录 第一辑 岳麓的雨 凌云行思 北海的风 永福缘 紫云归来常看云 尧庙幽思 湖神回来了 重游楚雄 第二辑 上林忆想 回望高眼山 故乡在打官司 谁最让人敬畏 不想过年,又想过年 及时做事 河池学院印象 第三辑 那些不仅是力与美的历史 历史·政治·真实 面对沉重的历史 问鼎与爱鼎 巧取豪夺非正道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 黄昏是美丽的 克非的“逆向流动 忧文忧天毕四海 第四辑 建设多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畅写中国各民族的共同梦想 青春犹做伴,华年更精勤 少数民族文学的新发展 八桂文化扑面来 “壮族三月三”的凝思 “文学桂军”的一个重要方阵 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部精美的巨著 赞歌以及其他 序言 壮族是世居珠江流域的少数民族,现今人口1700多万 ,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历史悠久,曾经创造 了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在 祖国南方世代生息繁衍的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其他成员一 样,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形式 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学佳作。 提到壮族文学,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其民间文学。壮族 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山歌、壮剧、师公戏等,皆广为 人知。而壮族山歌尤为著名,三月三歌节、壮乡歌圩被誉 为壮族山歌的荟萃和渊薮。不过,相对于民间文学,壮族 的作家文学,人们对它的了解和关注还很不够。 作家文学的产生是与文字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壮族 在先秦时就已经有自己的文字。2006年前后,在广西平果 县发现的感桑石刻文,以及在壮族地区先后出土的石器、 陶器、青铜器上的刻文、铭文等,。就是壮族的早期文字 。这些产生于先秦时期的壮族古文字,经秦王朝统一文字 或秦火之后,汉代以降已再难延续。现今发现的感桑石刻 文等,由于缺乏文献佐证,已较难破译。但是,感桑石刻 文中有不少片段在100字左右,已比我们常见的甲骨卜辞字 数多,其较大的石片刻有200多个字符,据称还有一片达到 2200字,这都赶上甚至超过了西周青铜器铭文的字数(西周 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毛公鼎铭文》近500字)。这么 多的字数和这样的篇幅,无疑已是篇章成文。尽管它尚未 被破译,且可能是用于祭祀或属于实用文书,但其连缀成 篇,中无间断,亦不难想见其架构气魄和辞章文采。所以 ,感桑石刻这些作者和内容待考的文字,堪称现今发现的 最早的壮族文人作品。 壮族创造的第二种文字是方块壮字,亦称古壮字,也 叫土俗字,萌芽于汉代,产生于唐代,是由壮族一些受汉 文化教育的文人(也包括巫师)借助汉字或汉字的偏旁部首 创造的。古壮字直到现在仍在壮族民间使用。1989年出版 的《古壮字字典》收录了大约4900个字和大约l万个异体字 。使用古壮字进行创作,滥觞于唐代俚僚人酋长、澄州(今 广西上林县)大首领、廖州刺史韦敬办。由他撰写碑文的《 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智城碑》,是岭南地区最早的唐 碑,其骈赋体碑文富于文学色彩,其中《六合坚固大宅颂 》则使用了古壮字创作。自唐代以后,古壮字多为民间麽 公、民间戏人和山歌歌师所用,他们用古壮字书写的原始 宗教经文、壮剧剧本和山歌唱本既有对口头传唱作品的记 录,也有自己的书面创作。 在20世纪50年代拼音壮文出现以前,壮族作家、诗人 主要是学习和使用汉文进行创作。目前,存世的这类壮族 文人作品多为清代时所作,作者大多是中举、中进士者, 其汉文水平足可与汉族文人比肩。这些文人在世时基本上 都编有文集或诗稿,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广西少数民族 古籍工作办公室组织力量进行整理,广西人民出版社、广 西民族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等先后出版了多位作家的 诗文集,如黎申产《菜根草堂吟稿》、蒙泉镜《亦嚣轩诗 稿》、韦绣孟《茹芝山房吟草》、崔毓荃《薰生诗草》、 郑献甫《郑献甫文集》、韦丰华《韦丰华集》、曾鸿燊《 瓶山诗集》等,而其他壮族著名文人的集子,如张鹏展、 冯敏昌、刘定迪等还有待于整理出版。这批诗文集可以说 是第一批整理出版的古代壮族作家作品集。 近现代以来,运用汉文创作的壮族作家队伍越来越壮 大,其题材内容越来越丰富,创作的体裁也越来越多样, 涉及了众多的文学样式。新中国成立前,以曾平澜、陆地 、华山等为代表的壮族作家就已蜚声文坛。新中国成立后 ,壮族作家更是群星璀璨。韦其麟、周民震、黄勇刹、蓝 鸿恩、莎红、黄青、王云高、苏方学、韦一凡、凌渡、黄 钲、潘荣才、孙步康、农冠品、苏长仙、陈雨帆、农耘等 ,都是人们所熟知的壮族作家。这些作家的作品都曾先后 以单部作品或结集的形式出版,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 响。 2013年,在中国作家协会的精心策划、组织下,55卷 60册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由作家出版 社出版。这部卷帙浩繁的选集收有冯艺主编的《壮族卷》 上、下册,收录了数十位壮族作家的作品,上册为中短篇 小说集,下册为诗歌、散文集。上册文末附录长篇小说存 目,下册卷后附录长诗、长篇报告文学存目。这是迄今为 止编辑出版的唯一的多位作家、多种文体荟萃的壮族作家 作品选集。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恰逢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60周年,今年又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这是展示、 回顾、总结和检阅壮族作家创作,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壮族 文学成就的良好契机。广西民族出版社出于自身的出版定 位和社会责任,组织力量、自主投入,编辑出版这套“我 们丛书·壮族作家作品系列”。 这套丛书共11册,收录了11位壮族作家的小说、散文 和诗歌作品。入选的这1l位中青年作家,都是新时期在文 坛上活跃的壮族文学创作翘楚。丛书为每位作家单独编辑 了作品选集,小说类有凡一平《合唱团》、李约热《一团 金子》、陶丽群《被热情 导语 “我们丛书·壮族作家作品系列”是广西民族出版社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的重大图书项目。入选本套丛书的11位中青年作家,都是新时期活跃在文坛上的壮族文学创作翘楚。其中,小说集有凡一平的《合唱团》、李约热的《一团金子》和陶丽群的《被热情毁掉的人》3册,散文集有冯艺的《除了山水 还有什么》、黄佩华的《生在平用》、石一宁的《履痕心绪》、牙韩彰的《屈指家山》和黄鹏的《家园气象》5册,诗集有荣斌的《尘土之河》、梁洪的《一个饺子的距离》和三个A的《魔术师》3册。 这套丛书各个分册的作者以各自擅长的文字与思考,为读者呈现出他们文学创作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壮族作家的整体文学水平。这些作品取材于壮乡的基层生活,语言真挚,可读性强,从不同侧面书写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八桂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实展现了各族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履痕心绪(散文集)(精)》,是作者石一宁行走四方和日常生活的记叙与思索。 精彩页 岳麓的雨 又到长沙。又来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 在头门口,想多徘徊一会,以再次端详门上悬挂的写着“千年学府”的匾额。这是根据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字体苍秀朗润。然而,旅游车载来的一拨拨游人使我难在门口流连。 进得头门来,院内草木送香。旧地重游,内心涌起一阵亲切感。迎面大门上方宋真宗赵恒题写的“岳麓书院”御匾,仍值得细细琢磨。宋朝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书院山长周式。欲拜周式为国子监主簿。国子监为国家最高学府,书院是民间学校,皇上亲自下聘,但周式还是婉拒了,宋真宗乃赐“岳麓书院”题字及经书等物。宋真宗的御题笔酣墨饱,圆满端庄,显然对岳麓书院及其山长周式是心存敬意的。在那皇权至上的时代,宋真宗的召见和御题对岳麓书院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所起的作用,应是无人怀疑的吧。检视后人对宋真宗的评价,基本上也还是正面的,虽然宋朝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他与辽国签订的以输岁币求和平的澶渊之盟不无争议,之后又做出伪造天书的荒唐事,但他开创了“成平之治”,政绩不凡。在文学和书法方面,他亦达到颇高的造诣,流传千古的名句“书中自有干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其诗作《励学篇》。如此一位推崇读书的皇帝给岳麓书院题写院名,亦可谓适得其人。 天不作美,开始落下零星雨点。我兀自站在院内砖地上,心中再三吟读大门两旁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是有典故的。故事说,清朝嘉庆年间岳麓书院大修,山长袁名曜为大门撰写对联,出上联“惟楚有材”让门生们应对,贡生张中阶对下联“于斯为盛”。此流水对意思倒是甚为明白:楚国人才众多,岳麓书院尤最。然而,两联出处却有讲究,上联“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此对联虽易解,却来历深深,甚有气势。 大门两侧,分置一对双面浮雕汉白玉抱鼓石,为宋明时期珍品,传说是清朝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作为钦差大臣查抄江南大户曹百万财产时发现,转赠岳麓书院的。陶澍出身于岳麓书院,此举应是他对母校的情感使然。从古代艺术品珍藏的意义上来说,这对抱鼓石确实增加了岳麓书院的分量。 雨点渐大,游人有些骚动,然大都仍跟随导游走进二门。二门上,悬隶书“名山坛席”匾,系清朝何绍基字。何绍基,湖南人,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四川学政,晚年先后在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苏州扬州书院等书院主讲,书法、诗词皆名重晚清。门匾上的“名山”,指岳麓山,因岳麓山乃五岳中的衡山之尾。“坛席”一词,表达尊师之意。二门两旁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两联分别出自《尚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和《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此外,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又云:“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尚书·舜典》之“纳于大麓”讲述的是舜经受住了尧对他的考验,司马迁之“藏之名山”交代的是《史记》成书后藏书之处。岳麓书院二门张挂此副对联,是对书院师徒的一种期许,亦是一种文化自豪感的宣示吧。 二门背面,悬“潇湘槐市”匾。原匾清朝即有,为清朝学监程颂万撰书,已毁于抗日战争期间。现匾为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原主席楚图南所书。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集贸易之地,因有“槐树数百行”(汉朝《三辅黄图》)而得名,后指学宫。称“潇湘槐市”,岳麓书院当之无愧。而补书者楚图南亦不只是职衔崇隆。出生于云南文山的楚图南,同时还是作家、翻译家、书法家和学者,著有小说集和散文集。翻译方面,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出版了美国惠特曼诗集《草叶集选》,德国威斯布《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看哪这人》,俄国涅克拉索夫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等译著。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