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了解儿童:关注和引导儿童的前提 / 002
自卑感:不容忽视的心理天性 / 005
社会情感需求:儿童发展的晴雨表 / 007
三个基本问题:能表现儿童的真实自我 / 012
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性
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发展:解读儿童行为的前提 / 018
确立目标:儿童对情境的认识并不基于客观事实 / 022
行为模式:儿童的行为由他的目标决定 / 024
第三章 追求优越感及其教育意义
追求优越感:儿童自卑心理的一种补偿 / 030
保持心理平衡:过分追求优越感对儿童不利 / 036
学校的教育:矫正家庭教育的弊端 / 041
第四章 怎样指引儿童朝着优越出发
社会情感:确定儿童优越感的正确方向 / 048
儿童追求优越的错误方式1:懒惰及其他 / 051
儿童追求优越的错误方式2:口吃 / 054
劣势防御机制:儿童会借助不良行为获得关注 / 058
第五章 儿童的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儿童自卑感的恶性循环 / 062
语言暴力:消极的评价会剥夺孩子的信心 / 065
自卑感的表现:自卑外露及过度追求优越 / 069
自卑感的矫正:重点是不让儿童丧失信心 / 072
第六章 如何避免儿童产生自卑情结
儿童对外在环境的评价:从儿童的角度看待他的处境 / 076
学习的能力:技能表现揭示儿童的自卑感 / 078
行为背后的意义:应重点关注的儿童行为问题 / 081
第七章 儿童的社会感情及其发展障碍
社会情感诉求:儿童都需要与他人建立的一种联系 / 092
社会情感的重要性:直接影响语言和逻辑能力 / 095
社会情感的发展:受外在环境的影响 / 099
出生顺序: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 101
家中后一个孩子的共性:幺子性格的发展及障碍 / 103
家中有个孩子的共性:长子性格的发展及障碍 / 105
第八章 儿童在家里的地位:不同情境下儿童的心理及其矫正
自动定位:影响儿童性格的家庭环境 / 110
行为问题:儿童行为和内心的背离 / 113
理想化的思维方式:儿童倾向于非黑即白地看待问题 / 117
第九章 新环境可以检验儿童的准备情况
新环境的影响:环境转变是了解儿童性格的□佳时刻 / 120
微动作:关注儿童的姿体语言 / 123
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准备不足会引起自卑感 / 125
性别认知错误:错误认知给儿童带来的伤害 / 128
特殊的家庭角色:养子女、继子女和私生子女 / 132
第十章 儿童在学校的表现
入学准备:心理准备比学业成绩更重要 / 136
智力测试:不能作为衡量儿童未来的标准 / 139
理想班级模式:在合作中竞争 / 141
遗传和成绩单:引导儿童正确看待成绩分数 / 143
特殊的教学现象:留级、跳级、分班的问题 / 146
正确的教育方法:关注儿童的兴趣和优势 / 149
儿童教育咨询:将心理知识应用到儿童教育中 / 152
第十一章 外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 / 156
训练儿童的合作能力:生活封闭会造成精神错乱 / 160
偏见带来的伤害:羞辱者和被羞辱者同样受伤 / 162
来自亲戚的误伤:任何人不得干涉父母的教育 / 165
挑选读物:帮助儿童选择合适的读物 / 168
第十二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青春期:能体现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 172
青春期画像:青春期孩子不良行为的成因 / 176
正确的性教育:合作、友好地帮孩子形成正确认知 / 182
第十三章 教育的错误
了解孩子的压力: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 188
帮助孩子重建人格系统:用理解和包容对待行为倒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