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有种情怀,叫乡愁。有种分享,叫共读。 由乡村巨变感怀——“乡之情”、亲情温暖感念——“亲之情”,本源初心感读——“心之情”,以及淳朴故土之情分享——“淳之情”四部分构成的《乡读手记》,是一部温情文字承载温暖情怀的现代乡愁作品。作者以朴实的语言,感念亲情、乡情、友情这些真挚的情感,触动读者柔软的内心。 本书创新性采用原著、朗读、新媒体共读三者联动结构,通过一书一码的形式,与“乡读”微信公众号相连。扫描末页二维码,并输入本书专属密码,直接感听著名主播姚科老师的真情朗读,还可以通过共读功能自我感读,体味质朴而富有时代气息的乡愁意蕴。 作者简介 王学武,科技日报社发展研究部主任,出生于浙江省淳安县威坪镇安川村,198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出版“孝亲三部曲”(《亲疼》《亲缘》《亲享》,北京大学出版社)。姚科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 目录 一 乡读手记·乡之情 1.故乡 2.出门歌 3.温暖的故事 4.故乡的月光·故乡的暖阳 5.找你找了很多年 6.幻变 7.有一种愁说愁不是愁 8.千岛湖之歌 9.千岛湖畔 10.今晚,月亮 11.待 12.北京 13.乡聚 14.吃年饭咯 15.归梦 16.见一见 17.牵挂 18.对联 19.怕回答回不回 20.念·想 21.走了 22.回不去的那个地方 23.望归 24.扁担 25.有过今生已幸福弥漫 26.最长的离别是你离开 27.你好,我好,我们都好 28.在意此生的在意 29.深吸一口故乡空气 30.牵挂是不是一种守护 31.等你来 32.乡读手记 33.嫉妒还是羡慕 34.乡意重 35.安川小子 36.飞行模式 37.水秀千岛 38.承认,承认 39.千岛湖心怀 40.启程 41.我们坐高铁回来了 42.好山好水好淳朴的淳安元素 43.桂花树下 44.砍柴的情分 45.这次回家更像游子 46.在心里某个地方感受你的至近 47.归去来兮 48.今生惟念 49.归来仍是你 50.默默的乡思静静地长 51.幸福是在熟悉的地方坐坐 52.今生认 53.故乡的溪滩 54.在四月里感念 55.相约乡读 56.谢谢你来到安川 57.老远地你叫一声我的名字 58.每个人都终要离场 ——送别老家友亲让来 59.乡愁的模样 60.愿你就是威坪 二 乡读手记·亲之情 1.回家就是一个念头 2.起笔落笔之间 3.相伴尘世一场 4.我只要 5.对手 6.有缘的疼和爱没有假如 7.父亲的自豪,母亲的尊严 8.父亲的胡琴母亲的手机 9.今生缘 10.妹妹的日子 11.那一刻 12.守望团圆 13.你词库里没有的字眼 14.那年今日 15.心空 16.多想 17.离歌,不要太伤感 18.借粮食·借生活 19.时光温暖 20.目光 21.曾期待 22.缺粮户·余粮户 23.从未 24.父亲 25.情怀 26.菜园 27.丝线 28.家书 29.定格了 30.情结 31.开心时你泛着泪花 32.习惯了过没有你们的年 33.为岁月点赞 34.家图腾 35.你们 36.远行与归来 37.怕回还回 38.此去经年 39.几号回 40.让,快乐,留存 41.俩俩相忆 42.没你的日子 43.疼我,你们总是不说 44.阳光暖在心上 45.姆欸,叔欸 46.谁写在谁心上 47.想回还是不想回 48.你是我的心情 49.一份潇洒有没有 50.见与未见心里都温暖 51.纷纷雨暖暖阳阐释一个清明 52.你将情怀融进四月的暖阳 53.谢谢你让我生命里有你 54.父亲,母亲,原谅我这次没去看你们 55.不及泪 56.祈愿·许愿 57.勿念·无念 58.别送了,回去吧 59.叫叔的父亲 60.端午货 三 乡读手记·心之情 1.生命,就是每天有个约会 2.做一个简单的人 3.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 4.别太Out 5.别活在遗憾里 6.否极泰来 7.雨露阳光,何时不天堂 8.我有一份心情 9.有情比无情多 10.采一束阳光放在心里 11.四月 12.多少年后 13.清明是芬芳 14.清明之歌 15.待到山花烂漫时 16.阳光 17.心融结 18.五点半的晨跑 19.一杯敬夜深 20.莫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21.雨在旧梦相思中 22.日子与日子的耳语 23.趁时光正好 24.一生画一个圆 25.朔风吹 26.年轮 27.元月 28.淡淡的,是世界的白描 29.共安 30.时间里的光阴 31.真 32.善 33.美 34.昨天 35.今天 36.明天 37.美好是岁月本身 38.一生有你 39.说穿 40.共情世界 41.时光有声 42.年龄狗 43.所有经历都是必修的功课 44.我们都是追梦人 45.恋曲2019 46.往事随风 47.无所求便什么都有 48.微笑 49.男人树 50.真心待时光 51.这世界待我不薄 52.梦想总是要有的 53.智能手机 54.对自己负责也是一种燃 55.还行 56.谁说平淡不可以是一首歌 57.开心不需要理由 58.把我的手记分享给你 59.今夜 60.心海 四 乡读手记·淳之情 1.嗨,你在 2.感动,是心缘 3.细微之间 4.父亲“结” 5.放下我们的日子,不是母亲的忌日 6.最是相近在寻常 7.说不出那个“谢”字 8.端午归 9.勿拂女儿心 10.孩子,感恩是你懂得敬畏 11.感念辣酱 12.其实,我们时常活在内心的碎叨里 后记 序言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你 ——《乡读手记》序 张抒扬 由“孝亲三部曲”(《亲疼》《亲缘》《亲享》)作 者王学武和著名主播姚科老师联袂完成的《乡读手记》, 与读者见面了。 认识学武老师,是因为他的亲情文字。七年前,我应 邀参加北京大学出版社为他的《亲疼》举办的新书首发座 谈会。读他的文字,一个深切的感受是,作品近乎白描的 语言,平淡,朴实,却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他的文字 都是很原始的或者说是家长里短、饮食起居的故事记述, 但你能够感受到善的好的向上的积极的情愫。不少读者朋 友被朴实中讲述的亲情故事所打动。 与学武老师有深入交流,是北大出版社为他出版亲情 文字“孝亲三部曲”。受出版社委托,学武老师作为主编 ,邀请我写了两篇文章——《家心》《像谁》。至今记得 ,从标题到文章结构,学武老师都与我进行了沟通,提出 了平实的建议,使我这样一个习惯了患者病例记述和学术 报告撰写的人,换了思维写生活里细微但不失温暖的小故 事。我的父亲母亲还有大哥二哥读了都很开心。 与学武老师有更深的沟通,是北大出版社出版我主编 的《医之心——好医生执业志》。这是一部由来自11家著 名医院的29位医学专家撰写的文字组成的作品,出版社邀 请他做特约编审。学武老师并非学医,但却能用心体会专 家文字里的医之专、医之难、医之疼、医之美的讲述。收 到专家们的文稿,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审改意见 返回。有的稿子,还专门到专家所在的医院当面沟通。我 曾笑称他的工作精神比协和还协和,学武老师也因此深得 大家的尊重,至今我心怀感激。 学武老师的文字平淡如水,但正是这种朴实,触动了 读者柔软的内心。正如北大出版社张黎明总编所评论,“ 学武把稀释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时间长河中、掩藏在 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平淡生活中的人生最可宝贵的亲情 打捞、提炼出来,让我们看到平淡生活中真正醇厚的东西 ,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所忽略、遗漏的”,我也深有同感。 问过学武老师,新书为什么叫手记。他解释说,所有 的文字都是随手随心的寻常生活记录,算不上严格意义的 诗文。但我,有幸作为《乡读手记》出版前的读者,读了 所有的文字后,恰恰再次感受到了新书继续保持的朴实文 字品格的温暖。他文字里的真、情,还有字里行间的静, 他的自觉不自觉中流露的知恩、感恩,有点像新城市民谣 ,时代感与岁月沧桑感交融在一起,带给读者一幅幅乡村 幸福记忆的画面。 “故乡是既远又近的相思相望/故土故人故事此生难 忘/那既近又远的地方/触不到时叫梦乡”,读着这样文 字,每一个游子都会想起自己的故乡。“淳安离首都远不 远/远到总把过年过节盼/归乡的人都有回家的故事/这 次我们坐首发高铁午发夕至”,《我们坐高铁回来了》讲 述了作者老家千岛湖通高铁的喜悦。“欸,安静了/欸, 放手了/思维停滞在瞬间/思绪空白在世间/欸,不再陪 了/欸,再不陪了/两个世界不会再见/你我不用彼此挂 牵”,《定格了》则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记述了亲人的离别 。 “都说清明是感伤的节气/我说清明因感念更富生机 /远去的人与春色的盎然同在/扫墓的我们扫墓本身是生 生不息”,《清明之歌》从另外的视角把本该感伤的时节 ,写得富有勃勃生机。“五点半的晨跑/还看不太清跑道 /零下的风有点冻耳朵/穿得暖和跑几圈就不退缩/前面 的老大哥/热忱跟人招呼着/‘别太快,快了伤膝盖’/ ‘谢谢,好的,听老哥的’”,《五点半的晨跑》表达了 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我们都是追梦人/这一声的简约透 着认真/万象更新人们轻装再出发/逐梦的旅程涵养追梦 的坚韧”,《我们都是追梦人》表达有梦想的时光的美好 。“什么时候起你把世界装到了兜里/什么时候开始人们 把眼界放在手里/什么时候起街头的报亭变得越来越少/ 什么时候开始地铁里已不再人手一份报”,《智能手机》 平实展现了人们的现代生活。 “嗨,你的号码还在,尽管从你离开的那一天起,我 告诉自己,那个号码不必再打。”《嗨,你在》讲述了作 者对逝去亲人的感念。“总是看到用‘伟岸’来形容父亲 的身躯,而我的父亲却是步履蹒跚,佝偻着身体度过了晚 年。”《父亲“结”》记叙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怀。《说不 出那个“谢”字》《其实,我们时常活在内心的碎叨里》 ,记录的是司空见惯的生活的美好。 由乡村巨变感怀、亲情温暖感念、本源初心感读,以 及淳朴故土之情分享四个主题构成的《乡读手记》,是一 部由温暖的文字组成的作品。作为北大出版社倾力推出的 乡愁感读作品,《乡读手记》创新性采用原著、朗读、新 媒体共读三者联动结构,采用一书一码的形式,读者可通 过手机与“乡读”微信公众号相连,直接感听著名主播姚 科老师的真情朗读,还可以通过共读功能自我感读,体味 质朴而富有时代气息的乡愁意蕴。 姚科老师的朗读,可以作为朗读经典、朗读教材收藏 。学武老师的文字,可以让你感受富有 导语 乡愁,是家国情怀,是文脉延亘,是初心依归。“乡读”是在以乡愁为主题、初心感读为宗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共读为特色的,线上线下互动的立体文创产品。《乡读手记》由王学武老师原创,以“乡之情”“亲之情”“心之情”“淳之情”构成,通过感念亲情、乡情、友情这些最朴实的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 姚科老师的朗读,可以作为朗读经典、朗读教材收藏。学武老师的文字,可以让你感受富有时代感的乡情、乡亲、乡土等现代乡村生活内容。姚科老师与学武老师的合作,当是“科学组合”。 后记 不少朋友说起我写的“诗”“诗歌”或“诗文”如何 如何,这样的时刻我总是很惭愧,总会几分羞涩地回答, 只是随手记录了一些寻常日子的寻常感触。 我不懂诗,更不懂歌。但生活就是一首诗,虽然平淡 ;生命,就是一首歌,纵使平凡。 你只要,尽量靠近生活的真实、生命的真谛,去表达 内心,或许你的文字有意无意已经自带点诗或歌的味道。 诗与歌抑或字与文的境界追求,大概就是为了传递一种情 愫的真、情感的善、情怀的美。 真心愿意,《乡读手记》可以触动或燃起你内心关于 乡愁、关于情怀、关于梦想的诗或歌。 感谢姚科老师二次创作,赋予文字更多的生命感悟, 感激抒扬教授繁忙工作中抽出时间作序鼓励,感恩读者朋 友的包涵、北大出版社的抬爱。 生命中,有你们真好! 王学武 精彩页 1 嗨,你在 嗨,你的号码还在,尽管从你离开的那一天起,我告诉自己,那个号码不必再打。 给母亲每天打两个电话,是在母亲晚年十多年里的习惯。母亲每天都会在电话里与我聊聊父亲是不是又喝酒了,或者说说田地里的活儿,有时还会说说村里的新鲜事儿。父亲辞世后,不管母亲是否同意——我坚决给她买了方便接听的老年机,希望随时能找到母亲,随时能拨通那个号码。 母亲用上手机后,从未往外打过一个电话。母亲不识字,只会按两个键,一个是接听键,一个是挂断键。每天早晨,上班路上我都会给老人打个电话。下班回家,也会不自觉地又给她去个电话问问做什么好吃的。过去不习惯更舍不得兜里装值钱东西的母亲,即使到菜地里干活都带着手机。 如今,已接不通电话那端的你,但电话里大声告诉我去邻村仙山街“买了一斤多肉、一块豆腐、几根香蕉,花了二三十块呢”的幸福感,至今还在我的回味里。想象得出,你从一层层裹得紧紧的小布兜里小心翼翼拿出钞票时的幸福又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的神情,还有偶尔买一袋面粉或者一袋米时内心的满足。 你在时,习俗里的每一个节,再贫穷的年代你也会粗粮细做。即使在没有猪肉过年的年景,你也会把一桌饭菜做得香喷喷。每年的清明节,按老家的习惯,你都会蒸了包子(老家话,馒头)、菜包子(韭菜豆腐馅儿)、白米馃,还有用地衣(沙藓)、野葱、豆腐做馅儿的靓梳馃。有的时候也用艾草跟芡打在一起,做成清明锞,绿油油的。做了清明馃,你会让我们送到外婆家。在老家习俗里,清明节是出嫁的女儿给父母送清明倮的时节。我妹妹出嫁后,每年清明也会给母亲送清明锞去。年少时的清明节,是一个让孩子期待的节目,孩子们期待的是清明馃特有的清香。 你在时,很多次跟我回忆起父亲的往事。吵了一辈子的你们,却是难解难分。你曾说起,在贫穷的年代,喜欢给人剃头的父亲认为自己是有技术的,只是工具不行。父亲想有把“洋剪”(老家话,推子),希望有了像样的工具后可以给人剃得更好,也可挣点钱贴补家用。你却舍不得给父亲买,尽管只需要两三块钱。因此,父亲也从未靠剃头挣过一分钱。剃头,完全是父亲干农活之余的爱好。我也记得,年少时多么不情愿让只会剃汤瓶盖头型的父亲剃头。你还多次提起父亲过年时放鞭炮的情景。我至今记得,父亲晚年走路蹒跚,但依旧有浓浓的鞭炮情结。点燃鞭炮那一瞬间,神情坚定,动作变得麻利,忘掉了自己的年龄,一种岁月的升华、年的快乐,写在脸上。我们一起回忆,做石磅是父亲一生中最自豪的事情。电话里,父亲不再是你吵不完却离不开的对手,而是虽平凡却是一辈子为这个家尽心、为这个家付出、期望家里能过上不借钱日子的顶梁柱。 嗨,你在。明知两年半前的10月2日,那天上午的10:20,你去了不再有病痛折磨的地方。那一刻,木然的我知道我们的机缘已尽,任凭妹妹嚎啕大哭,也唤不回你睁开眼睛再看我们一眼。那一刻起,告诉自己,你放下我们的同时,我们的生命里也已放下了你。可两年半来,你的声音、你的笑容却是异常地清晰,不止是在梦里。清晰到我几次回到老家,都不忍,也不敢踏进那幢熟悉到每个角落都有你的气息、你的影子的老房子——你和父亲白手起家盖的泥墙屋。 P228-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