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家喻户晓的回忆性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在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同时,将这些回忆融入理性的思考中,读来温馨而又受益匪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本书除原《朝华夕拾》,另收入10篇鲁迅的中短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朝花夕拾(专家提升版无障碍精读)/新课标必读名著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鲁迅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家喻户晓的回忆性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在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同时,将这些回忆融入理性的思考中,读来温馨而又受益匪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本书除原《朝华夕拾》,另收入10篇鲁迅的中短篇。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的贡献。在俄苏文学方面,不仅是评介的倡导者,也是翻译的实践者。代表译作有《死魂灵》《十月》《毁灭》等。 目录 读花听草正当时 导读 朝花夕拾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小说精选 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明天 一件小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社戏 知识考点 序言 读花听草正当时 萧振鸣 人间四月,是繁花盛开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北京 鲁迅故居都有成群的学生来参观,鲁迅亲手种植的白色丁 香花芬芳着那个四四方方的小四合院。年纪较小的学生常 常会问:“鲁迅为什么姓鲁?他不是姓周吗?”讲解员会 耐心的解答:“鲁迅小时候原名叫周樟寿,字豫才,后来 改名周树人,取‘百年树人’之意。1918年他创作了中国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使用‘ 鲁迅’的笔名。从此便以鲁迅名世。”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他写小说、散 文、诗歌,尤以笔锋犀利的杂文蜚声文坛。《朝花夕拾》 原是鲁迅以《旧事重提》为题,从1926年2月起在《莽原》 杂志上陆续发表的回忆性散文,共有十篇。1927年5月,鲁 迅重新编定并加《小引》《后记》,于1928年9月出版。鲁 迅为什么把这个集子命名为《朝花夕拾》呢?他在《小引 》中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花落后去捡拾,分明体现着作者的一颗暖心,而且, 往往多年后的回忆,其中的情结会倍加浓郁。 人在成年时,会时时忆起儿时的生活,鲁迅也不例外 。他一生辗转迁徙,曾在绍兴、南京、日本、杭州、厦门 、广州和上海生活和居住过,这十篇回忆散文,前两篇写 于北京的旧居;中三篇写于避难中的医院和木匠房;后五 篇写于在厦门大学教书的图书馆。鲁迅的散文除《朝花夕 拾》集子之外,晚年还写过《我的第一个师父》《我的种 痘》等。鲁迅在书的《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 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 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 惑。”的确,儿时的味道伴会随每个人的一生,那味道实 际上是一个人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 这十篇回忆散文是鲁迅“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写的 是“周豫才”与“周树人”时代的生活。鲁迅的一位名叫 增田涉的日本友人在《鲁迅的印象》中写道:“《朝花夕 拾》是回忆他幼年时代(以及留学日本时期)和那周围的 情况的,其中特别回顾了中国的生活风习和生长于其间的 人的幼年的梦。”鲁迅的散文中虽然写的是百年前的中国 风习和那个时代孩童的内心世界与行为,但我们这个时代 的年轻入可以通过阅读鲁迅的散文,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 。鲁迅是中国白话文的先驱,鲁迅时代的语文,与现代语 文有着很多的不同,因而年轻人在阅读鲁迅著作时感到有 很多难点或障碍。《朝花夕拾》这本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 上优秀的白话文经典,而且是青年走进鲁迅世界的最好文 本。 《朝花夕拾》在中国现代白话文体的散文中,具有开 拓性的意义。关于作文的秘诀,鲁迅曾说:“有真意,去 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做小说、杂文、散文无不 如此。他的笔墨质朴,语言幽默,叙事简洁,入木三分, 文章蕴含了深邃的思想。《朝花夕拾》的前七篇记述的是 他在幼年及少年时期绍兴的生活,后三篇则是记述他的外 出求学之路。看似分别讲述十个旧事,但却有着极有趣的 内部关联,甚至与他所处的现实背景都密切相关。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中都记述了年幼 的鲁迅从祖母和长妈妈那里得到了许多神话故事、历史故 事和民间传说。他写“猫是老虎的师父”是他祖母的讲述 ,讲太平天国时的“长毛”竟是他的保姆长妈妈的故事。 这使鲁迅一生都念念不忘,加上鲁迅的博览群书,以至于 鲁迅的文章中千奇百怪的故事能随口道来。他写狗和猫成 为仇家的原因来自德国的童话,他把长妈妈给他买来的梦 寐以求的《山海经》视为“最心爱的宝书”。《山海经》 中没有头面“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 的刑天,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培育了他正直与坚 韧的猛士战斗精神。 鲁迅儿时读的书与我们今天也大不相同,从《朝花夕 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教育状况。教材的内容多以封建传 统教育为主,而鲁迅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身受其害, 从而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五猖会》中记述了他童 年时怀着兴奋的心情去看迎神赛会时,父亲却让他背完“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的《鉴略》才被允许去看。以至于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 背书。”封建教育的严苛与被压抑的童心形成强烈的反差 。《二十四孝图》恐怕是当时最为流行的教育读本,如今 讲“国学”的“导师”们还在大肆宣讲,鲁迅早就一针见 血的指出:“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 艰难极了。”鲁迅散文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封建陋习国 民劣根性的揭露批判,充满着闪光的哲理与强烈的“立人 ”思想,也充满着对美好世界的热爱。 关于读书,鲁迅曾说过,“我几乎读过十三经”。作 为出身书香之家的鲁迅,他的博览群书是一般人所不能及 的。他的青少年时代经历过封建传统教育,而他爱读的书 常常是那些课外读物。尤其喜爱带版画插图的书,如《山 海经》《花镜》《毛诗草木鸟兽鱼疏》《点石斋丛画》等 。他喜爱大自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语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我们所敬佩的鲁迅先生。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时代的生活风俗画面。 本书还收录了鲁迅的十部中短篇小说。 书评(媒体评论) 鲁迅的一卷《朝花夕拾》,真是古今少有的书, 翻来看时觉得惊喜,因为得曾未有,及至看完了。又 不禁怅然,可惜这太少了。 ——现代著名作家 周作人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民间话语空间的闲聊者的 形象。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钱理群 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 ,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 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形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 。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温儒敏 精彩页 狗·猫·鼠 提要 本文写作者童年仇猫的原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写猫的“媚态”和幸灾乐祸,折磨弱者的性格,讽刺了类似的人。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讽刺当时在报纸上和鲁迅先生论争的一批人)。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Dr.O.Dahn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现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会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尔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hao)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niu ni,意思是脸皮虽厚,但内心感到惭愧)”。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北京动物园的前身)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理由充分,逻辑严密)。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现在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像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竞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狗们在大道上配合时,常有闲汉拿了木棍痛打;我曾见大勃吕该尔(P.Bruegeld.A)的一张铜版画Allegorie der Wollust上,也画着这回事,可见这样的举动,是中外古今一致的。自从那执拗(nid)的奥国学者弗罗特(S.Freud)提倡了精神分析说——Psychoallalysis,听说章士钊先生是译作“心解”的,虽然简古,可是实在难解得很——以来,我们的名人名教授也颇有隐隐约约,捡来应用的了,这些事便不免又要归宿到性欲上去。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并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动辄获咎”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例如人们当配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