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盛世长歌(大唐诗仙李白)(精)/小说系列/四川历史名人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浩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千百年来,盛唐雍容的风,始终猎猎飞扬,呼啦着太白气宇轩昂的衣袂。时而如皎皎月光,时而化为凛冽剑气,在盛唐的天空,恣意纵横舒卷。公元701年,擅离仙界的太白,不小心坠入盛唐一滴酒香。天地间,便有了旷达古今的“万丈光焰”,有了世界文学史上,最高傲的一颗头颅…… 作者简介 李浩,1963年1月出生四川遂宁人。曾在《收获》《十月》《上海文学》等刊物发表多篇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四川秘密》《乱世遂州》,中篇小说集《贼王》,短篇小说集《三月桃花天》《巴蜀奇人》,历史随笔集《闲话明清小品》《千古风流人物》,散文集《蜀骚》。多次获国家、省、市文学奖,数部作品在欧美出版发行。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李家有奇儿 娇娇出青莲 第二章 戴天山访道 雪宝顶遇仙 第三章 赵蕤夜遁王城 李白拜师长平山 第四章 散花楼李白怀古 清音阁老僧讲禅 第五章 仗剑去乡国 御风出夔门 第六章 橘园会司马 洞庭殇同袍 第七章 谢家庄巧遇杏儿 姑苏台戏唱越女 第八章 孟夫子京城失意 李太白安陆定亲 第九章 胡紫阳赞礼主大婚 马正公嬉笑作媒婆 第十章 唐玄宗元宵观灯 圣天子大驾卤簿 第十一章 韩刺史鼎力荐才 大猎赋颂扬圣恩 第十二章 贺知章金龟买酒 谪仙人名动京师 第十三章 李翰林义救郭子仪 安禄山独享浴儿礼 第十四章 沉香亭贵妃醉酒 兴庆池太白赋诗 第十五章 四圣酒楼撒欢 李白赐金放还 第十六章 李白戏耍华阴令 杜甫膜拜谪仙人 第十七章 风雪曹州识高才 连天阴雨哭亡妻 第十八章 白云观入道授箓 谢家坡重逢杏儿 第十九章 太白居别杏儿 桃花潭遇汪伦 第二十章 盘龙湾汪伦访亲 魏家庄李白认婿 第二十一章 汪伦情深桃花潭 李白祝寿嵩岳山 第二十二章 李太白情殇贤妻 崔甫成智赚大郎 第二十三章 大郎醉书梁园吟 宗氏千金买诗壁 第二十四章 安禄山兵叛范阳城 杨贵妃命丧马嵬坡 第二十五章 永王误国误己 诗仙捉月升天 序言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总序——传承巴蜀文脉,让 历史名人“活”起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哺育民族成长壮大的乳汁,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 民族强。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的 战略眼光,以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从中华文化的思想 内涵、道德精髓、现代价值和传承理念等方面多维度、 系统化地阐述了对待中华文化的根本态度和思想观点。 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中华民族的基因”“民 族文化血脉”“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和“中华民族的精 神命脉”的崭新高度,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 没有灵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 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传统 文化中提取民族复兴的“精神之钙”,“对历史文化特 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 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总书记的一 系列著名论断,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国 家战略资源的高度、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 把中华文化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升华到一个新境 界,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 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 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沧海桑田,古印度、古 埃及、古巴比伦文明早已成为阳光下无言的石柱,而中 华文明至今仍然喷涌着蓬勃的生机。四川作为中华文明 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源通流畅、悠久深厚。旧 石器时代,巴蜀大地便有了巫山人和资阳人的活动。新 石器时代,巴蜀创造了独特的灰陶文化、玉器文化和青 铜文明。以宝墩文化为代表的古城遗址,昭示着城市文 明的诞生;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展示了古蜀文明的不同 凡响;秦并巴蜀,开启了与中原文化的融通。汉文翁守 蜀,兴学成都,蜀地人才济济,文章之风大盛。此后, 四川具有影响力的文人学者,代不乏人。文学方面,汉 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唐陈子昂、李白,宋苏洵、苏 轼、苏辙,元虞集,明杨慎,清李调元、张问陶,近现 代巴金、郭沫若等,堪称巨擘;史学方面,晋陈寿、常 璩,宋范祖禹、张唐英、李焘、李心传、王称、李攸等 ,名史俱传。此外,经过一代代巴蜀人的筚路蓝缕、薪 火相传,还创造了道教文化、三国文化、武术文化、川 酒文化、川菜文化、川剧文化、蜀锦文化、藏羌彝民族 风情文化等,都玄妙神奇、浩博精深。瑰丽多姿的巴蜀 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地域特 征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四川人的根脉,是推动四川文 化走向辉煌未来的重要基础。记得来路,不忘初心,我 们要以“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担当,担负起传承历史 的使命和继往开来的重任,大力推动巴蜀文化的传承、 接续与转生,让巴蜀文化的优秀基因代代相传,“子子 孙孙无穷匮也”。 四川历史文化异彩独放,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红色 文化影响深广,历史名人灿若星辰,这是四川建设文化 强省重要的文化资源。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借助四川文化资源富 集的优势,持续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先后出台《四 川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 要》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及措施,大力推进古蜀文明保护 传承、三国蜀汉文化研究传承、四川历史名人传承创新 、藏羌彝文化保护发展等十七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工程,着力构建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国民教育、宣传 普及、创新发展、交流合作等协同推进的文化发展传承 体系,不断探索传承守护中华文脉的四川路径。 “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是四川启动最 早、影响最广的一项文化工程。自2016年10月提出方案 ,经过八个多月的论证调研、市(州)申报、专家评审 ,最终确定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 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为首批十位四川历史名人 。这十位历史名人,来自政治、文化、科技、艺术等多 个领域,他们是四川历史上名人巨匠的首批杰出代表, 各自在自己专业领域造诣很高,贡献杰出:李冰兴建都 江堰,功在千秋;落下闳创制《太初历》,名垂宇宙。 李白诗无敌,东坡才难双;诸葛相蜀安西南,杜甫留诗 注千家。大禹开启中华文明,则天续唱贞观长歌。扬雄 著述称百科全书,千古景仰;升庵文采光辉耀南国,万 世流芳。 十大名人之所以值得传颂,不仅在于他们具有雄才 大略、功勋卓著、地位崇高、声名显赫,更在于他们身 上所承载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气质风范、文化品格 等,是中华民族和巴蜀文化的集中表达。大禹公而忘私 、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李冰尊崇自然、求真务实的科 学态度,落下闳潜心研究、孜孜不倦的探求意志,扬雄 悉心著述、明辨笃行的学术追求,诸葛亮宁静淡泊、廉 洁奉公的自律品格,武 导语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的编纂出版,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深入挖掘名人的精神品质、道德风范,正面阐释名人著述的核心思想,借以增强川人的文化自信,激发川人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澎湃力量;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着力传承中华文化的经典元素和优秀因子,促进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团结一致;始终秉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客观、公正、多维的眼光去观察历史名人,还原全面、真实、立体的历史人物,塑造历史名人的优秀形象,展示四川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历史名人文化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能。 精彩页 第一章 李家有奇儿 娇娇出青莲 神龙二年,早春二月。 春风顺着浩浩大江,不遗余力地往上吹拂。昼夜不息的和风细雨,吹遍了辽阔的巴山蜀水。旬日之间,白了李花、梨花,又红了杏花、桃花。漫山遍野的田间地头,流淌着绿油油的春光,仿佛伸手一抓,也能抓回一把绿气来。 剑南道,绵州。 昌隆县,青莲乡。 乡场外的涪水,早已解冻通航。江水夹杂着山间的残叶枯枝,肆意汪洋地向东南奔去。 奔腾不息的江岸边,矗立一棵硕大黄葛树。树冠遮阴蔽日,径达十丈有奇,盘根错节悬于危崖上。黄葛树左侧,有条尺余青石小径,经二三十级阶梯而下。就到了青莲渡口。 “青莲渡,青莲渡,北抵岷山顶,南通巴子路……” 青莲渡偏居蜀北,名头却很响亮,号称剑南第一津,又有千里涪水第一码头之谓。 码头依山而建,宏伟壮阔。清一色的条石,整齐划一般垒就。密密麻麻的泊位,大小交叉相间,计有三十六个之多。 李客伫立江岸,身披裘皮大氅,意气风发地瞩目远眺。 江心,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一艘接一艘的商船,满载着藏了一冬的山货,还有李客的心愿——新年第一帆的希望,驶向绵州、梓州、遂州,甚至更加遥远的渝州、夔州。 码头上,劳作歌声阵阵。 东家亲临渡口,力夫们都格外展劲,齐心协力吼着号子,将一件件大宗货物,或抬或挑或驮,小心翼翼搬上船。以期讨得主人口彩,或多或少赏两个铜钱,也好搭伙买壶酒吃。 李客甚为高兴,不是赏两个铜钱,而是赏了十串铜钱,吩咐渡上管事的工头,夜里让工人们吃碗酒。 自个儿搬只凳儿,坐在黄葛树下,悠闲地吃着茶。 邻码头不远处,有一片河滩。 河滩上,铺满细细的沙。一胖乎乎的小男孩,屁颠屁颠地疯玩着。小男孩隆鼻高额,约莫七岁年龄,头大眼大耳朵大,精灵古怪一副模样。身边的沙地上,拢一堆择好的石块。石块厚薄均匀,大小如鸡蛋。小男孩不停地甩出石片,打出一串串“水漂”。 春阳悬空照着,暖暖地让人舒服。一江碧浪,波光潋滟。两岸青山,绿潮涌动。 小男孩很专注,一块一块的小石片,总能滑出十丈开外。长长短短的“漩儿”,一圈圈漂于江面上,蜻蜓点水般“踏”波漂向远方。脸上,手上,衣上,沾满无数细沙。汗珠儿顺着两颊淌下,将一张可爱的脸儿,变成了俏“花猫”。“花猫”玩兴正浓,手中不停飞出石片,嘴里也没闲着,不住地数着“漩儿”的个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月牙儿,月牙儿。”李客喝着茶,冲河滩大喊,“快把手洗干净,该回家了!” 打水漂的小男孩,正是李客七岁小儿。 小男孩应一声,极不情愿地停了手。脑子里想了一想,又将沙地剩余的石片,飞快地“打”入江面,才泼猴般跑上岸来。 李客喝完茶,牵着月牙儿,向青莲乡走去。 秦制,十里为亭,十亭为乡。唐袭前朝旧制,设昌隆县青莲乡。乡辖十一亭,治青莲亭,乡名因此而来。 青莲乡前临涪水,背倚小匡山,扼秦蜀咽喉,踞古金牛道要隘,南来北往的舟楫车马,大多汇集于此。小市商贸繁荣,历为剑南交通要驿,乃秦蜀间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乡场规模不大,也没有城墙,横横竖竖八条小街小巷,像一枚巨大的篆刻图章,静卧在小匡山脚下。 顺河街长约里许,沿涪水东岸而建,是乡场上的主街。弯弯扭扭五道拐,乡人俗呼为五拐巷。五拐巷贯通南北,宽不过两丈,却是青莲乡最热闹的去处。青石铺成的街道上,车辙印深达寸许,行其间清晰可睹。 街道狭窄弯长,两旁商家店铺云集。从北往南挨一数去,林林总总不下百家,经营着各色杂货。遂州的盐巴、绵州的烧酒、梓州的麸醋、嘉州的酱油、成都的竹编、渝州的铁器……形形色色,应有尽有。 每当夜色降临,各家各户的店铺里,便燃一支蜡烛,明明暗暗的烛光,把一街照得朦胧,甚至有些阴森。 “客悦”名头很响,是街上数一数二的大商铺。横匾流金溢彩,为匡山学堂山长柳百年所书,难得的右军风骨。二层木质结构的吊脚楼,坐落在顺河街三道拐处,凭地利占得一街风流。 店主人就是李客。 顺河街北端,二道拐有个铁匠铺,掌柜吴豹私下曾言,说他与李客较过腕力,凭自己抡十二磅大锤之力,居然和他难分高下。 依吴掌柜之意,“客悦”主人李客,乃“武挂子”无疑,必避祸隐于乡间的异人无疑。 柳百年闻言,嗤之以鼻。捋着三绺花白胡须,作古正经地告诉邻人,李客祖籍陇西成纪,乃凉武昭王李暠之后,是当朝皇帝的宗亲。依柳山长之意,李客曾做过任城尉,因罪谪守安西都护府,前年遇上朝廷大赦,才携家小来蜀中定居。P4-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