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回望郡邑儒学的炊烟(代序)
上编 义乌儒学通论
第一章 南齐义乌儒学
一、南朝玄学背影中的礼学复兴
(一)南朝玄学方向的迷失
(二)玄学背影中的礼学复兴
二、南齐楼幼瑜礼学著述
(一)楼幼瑜事迹述略
(二)楼幼瑜之礼学著述
三、楼幼瑜与义乌儒学之发端
(一)汉晋以会稽山阴为中心展开的浙江经学
(二)南朝浙东私学代表楼幼瑜与义乌儒学发端
第二章 南宋义乌儒学
一、南宋婺州儒学盛况
(一)南宋婺州儒学四派及其影响
(二)外来学派在婺州的争锋
二、婺州儒学四派与义乌
(一)范浚与义乌儒学
(二)吕祖谦与义乌儒学
(三)陈亮与义乌儒学
(四)唐仲友与义乌儒学
三、朱熹理学在义乌的传播
(一)朱熹理学在浙江传播的六大系统
(二)朱熹理学义乌传播基地形成与谱系衍生
(三)朱熹再传义乌弟子学行述录
四、南宋义乌儒学特征
(一)儒学教育相对发达
(二)儒学家族化趋势明显
(三)儒学代群开始出现
(四)儒学著述空前增加
第三章 元代义乌儒学
一、元代浙江儒学形势
(一)元代浙江儒学人物籍贯静态分布
(二)元代浙江诸路儒学形势分析
二、元代义乌朱子学的两个系统
(一)元代义乌徐侨后学
(二)元代义乌黄榦后学
三、元代义乌儒学特征
(一)儒学由宋代输入转为元代输出
(二)儒学与文章 学合流
(三)儒学与医学合流
第四章 明代义乌儒学
一、黄宗羲视野中的金华府儒学
二、金华府儒学与洪武朱子学主流
三、明代义乌儒学发展
(一)凤林王袆家族儒学
(二)明代义乌经学
(三)明代义乌朱子学
(四)明代义乌阳明学
四、明代义乌儒学特征
(一)回归经学
(二)坚守朱子学
(三)关注阳明学
第五章 清代义乌儒学
一、清代浙江儒学面貌
(一)清代儒学人物籍贯静态分布
(二)清代浙江儒学形势
(三)清代金华府儒学之数量与质量
二、清代汉学视野下的义乌儒学
(一)清代浙江汉学概述
(二)陈熙晋与嘉道时期义乌汉学
(三)朱一新与同光时期义乌汉学
三、清代浙江理学视野下的义乌儒学
(一)清代浙江理学概述
(二)陈德调与嘉道时期义乌理学
(三)朱一新与同光时期义乌理学
四、清代义乌儒学特征
(一)与清代儒学总走向趋于一致
(二)继续保持外向型的传播姿态
(三)经世倾向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下编 义乌儒学专论
第六章 徐侨理学思想
一、徐侨的著述情况
(一)徐侨著作的历代记录
(二)徐侨著作遗存情况
二、徐侨的道统谱系观
(一)宋人与徐侨的道统谱系建构
(二)徐侨道统学说的独特贡献
三、徐侨与理宗朝《论语》地位的提升
(一)宋代以前《论语》地位概观
(二)徐侨对《论语》经筵地位提升的再努力
四、徐侨与陈文蔚对理学问题的辨析信息
(一)中庸不可能问题的讨论信息
(二)惩忿窒欲与仕学问题的讨论信息
(三)人心道心并性理说的辨析
第七章 傅寅《禹贡》之学
一、《禹贡说断》的书名与版本
(一)《禹贡说断》书名考
(二)《禹贡说断》版本流传考
二、《禹贡说断》征引文献考述
(一)征引汉唐文献考述
(二)征引宋代文献考述
三、《禹贡说断》的断语分析
(一)驳辨诸家之说
(二)申发诸家之说
(三)存疑诸家之说
(四)实证诸家之说
(五)抉隐《禹贡》笔法
四、《禹贡说断》的义理思想
(一)经济地理思想
(二)地缘政治思想
(三)治水规画思想
第八章 黄学术与思想
一、《日损斋笔记》撰述旨趣与成就
(一)《日损斋笔记》的撰述旨趣
(二)《日损斋笔记》的学术成就
(三)《日损斋笔记》的评价
二、黄溍策问试题及其儒学思想
(一)以儒饰吏,以经决事的为政之道
(二)既庶富之,既富教之的牧民之道
(三)即器求道,下学上达的设教之道
(四)经世致用,精业专能的取才之道
三、黄溍对宋元浙东儒学评价与谱系初构
(一)庆元儒学评价与谱系初构
(二)绍兴儒学评价与谱系初构
(三)婺州儒学评价与谱系初构
(四)处州儒学评价
四、黄溍的理学思想
(一)诚本体思想
(二)性善论思想
(三)气学论思想
第九章 王学术与思想
一、王袆经学笔记
(一)读《易》笔记
(二)读《书》笔记
(三)读《诗》笔记
(四)读《礼》笔记
二、王袆的经学思想
(一)经学即道学
(二)经学以致用
(三)四子与六经同理
三、王袆的原儒思想
(一)有用之儒与无用之儒
(二)原儒精神:传心与经世
四、王袆的理学思想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