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1.1 “大运河”的概念界定
1.2 研究时间跨度
1.3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现有研究威果述评
3.1 国内研究成果现状
3.2 国外研究成果现状
3.3 现有研究成果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4.1 查阅历史文献以梳理大运河管理制度与管理建筑的历史脉络
4.2 实地调查长江以北段运河以了解管理建筑分布重点地段
4.3 用多学科交叉的视野研究大运河管理制度及其建筑的关联性
4.4 用数据分析方法对管理建筑的空间分布态势等进行量化分析
第一章 由简至繁,河漕交融:元旦月清大运河管理制度演进轨迹
第一节 从无到有:元代以前运河管理制度演进概述
1.1 隋唐以前
1.2 隋唐
1.3 两宋
第二节 承前启后:大运河管理制度的开创(至元十三年至永乐十二年,1276—1414年)
2.1 元代内河漕运路线的变迁与运河管理制度的演进
2.2 元代海运管理制度的创行
2.3 元代海运与河运的交融
2.4 明初海运到河运的转变
第三节建章 立制:大运河管理制度的确立期(明永乐十三年至成化年间,1415—1487年)
3.1 运法三变:支运、兑运、长运的更替
3.2 大运河管理组织架构的构建
3.3 大运河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
第四节 臻于至善:大运河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成熟(明弘治至清乾隆,1488—1795年)
4.1 大运河管理组织体系的完善
4.2 大运河管理规章制度的细化和完善
第五节 积重难返:大运河管理制度的衰败(清嘉庆朝至光绪三十一年,1796—1905年)
5.1 大运河管理制度衰败的外部诱因
5.2 运河管理制度衰败的内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统分相益,因制设署:元明清大运河管理制度运作与管理建筑的空间分布
第一节 河海有别:河漕与海运管理制度运作与管理建筑空间分布
1.1 元代运河及海运管理建筑分布概况
1.2 元代河漕及海运管理制度运作与管理建筑空间分布特征
第二节 聚散由制:明清大运河管理制度运作与管理建筑
2.1 漕粮征兑
2.2 漕粮转输
2.3 漕粮交仓
2.4 明清大运河管理建筑空间分布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智治水,以人胜天:旦月清山东运河管理运作
第一节 先天不足: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1 地形地貌局限
1.2 水源供给不足
1.3 地势高差巨大
1.4 地处黄泛区
第二节 泉湖相济:水源管理运作
2.1 水源补给措施
2.2 水源管理运作
第三节 启闭有方:船闸管理运作
3.1 明清山东运河船闸建置
3.2 明清山东运河船闸管理机构设置
3.3 明清山东运河船闸的运作
第四节 南北相宜:南旺分水枢纽管理运作
4.1 南旺分水枢纽的建置沿革
4.2 南旺分水枢纽的管理运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因运而生,因署而兴:基于管理制度运作视角的大运河管理建筑与运河城市
第一节 河漕中枢:明清大运河管理与淮安城市建设
1.1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作为运河管理中心的演进轨迹
1.2 明清淮安大运河管理机构
1.3 明清大运河管理运作与淮安城市建设
第二节 河署林立:明清大运河河道管理与济宁城市建设
2.1 居运道之中的济宁
2.2 元明清河道管理机构
2.3 河道管理机构对济宁城市形态的影响
2.4 河道管理机构与地方社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依式立署,举政治事:元明清大运河管理建筑的平面布局及其运作
第一节 治必有署:运河管理机构公署
1.1 漕运管理机构公署
1.2 河道管理机构公署
1.3 大运河管理机构公署建筑平面布局
第二节 仓闸之制:具备管理职能的设施
2.1 仓廒
2.2 船闸
第三节 权力空问:管理活动与公署空间
3.1 征收商船税
3.2 关署内官员及胥役的活动
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语
附录
图表说明
参考文献
后记
彩图